”由此可见,颜良确实是关羽斩杀的,与《三国演义》记述基本一致。至于文丑是怎么死的,《三国志》中也没详细记载。”过了一会儿又回报说:“骑兵又增多了,步兵不可胜数。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二王尺牍集》也已遗失,现在也很难证实了。荀攸说:“运输车队正好诱敌,这时怎么能退走呢!”袁绍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相继赶来,越来越近。

窦宪功盖霍去病,为什么却被历史忽略?

公元89年,窦宪率兵北伐北匈奴,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斩获1.3万,北匈奴部众降者20余万。这是北匈奴覆灭的关键一役。两年后,东汉军队再次在金微山之战大败北匈奴,持续三百年之久的汉匈战争,至此以大汉帝国的全胜而告终。应该说,窦宪北伐是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战。但是,作为汉军总司令的窦宪,却从来都没有被当作名将,这是为什么呢?第一,窦宪根本不会打仗,汉军的灵魂人物是耿秉窦宪北伐固然是汉匈战争的关键一役,但是真正建立不朽勋业的人,却另有他人。

这个人,就是窦宪的副手耿秉。耿秉的军事才华,在当时的汉军将领中,无人出其右者。在东汉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将门之家,便是耿氏家族,出过非常多的名将。耿氏家族的著名人物,包括开国大将耿弇,浴血疏勒城的耿恭,指挥金微山之战的耿夔等,当然还包括耿秉。耿秉文武双全,体魄强健,腰带八围,且博闻强记,精通《司马兵法》,富有韬略,是将帅之才。

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耿秉多次上书皇帝,请求发动讨伐北匈奴的战争,主动出击,以以保护北疆的安全。在他的坚持下,明帝发动北伐之战,耿秉作为兵团司令深入匈奴,匈奴人望风而逃。公元74年,耿秉作为窦固的副将,进军西域,先后击破车师后国与车师前国,威震西域。后来他的堂兄耿恭力守疏勒城,耿秉坐镇酒泉,策划对耿恭与关宠的救援。

耿秉几乎全程参加了对匈奴的重要会战,是汉军的灵魂人物。公元88年,归附大汉帝国的南匈奴休兰单于上书朝廷,请求讨伐北匈奴。在休兰单于的上书中,提出一个特别的请求:请求朝廷派耿秉率部北伐。当时东汉朝廷真正掌权者是窦太后,她召耿秉入朝,征求他的意见。耿秉慨然道:“臣深受朝廷之恩,自当率军出征,为国效命疆场!”那问题是,为什么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窦宪,会成为北伐军的总司令呢?第二,窦宪杀人犯法,窦太后希望他立功赎罪窦宪是窦太后的哥哥,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平日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他心胸狭窄,睚眦之怨必要报复。因为有妹妹窦太后撑腰,窦宪胆大妄为,终于摊上大事了。习惯于杀人放火的窦宪,竟然派刺客杀了齐王刘石的儿子刘畅。诸侯王之子,他都敢杀,此事曝光后,公愤极大,窦太后一时也不知所措。正好在这个时候,南匈奴休兰单于上书请求北伐匈奴。窦宪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他向自己的妹妹窦太后提出来,愿意领兵征讨北匈奴,将功赎罪。

窦太后一听,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要是能为国家朝廷建立丰功伟绩,那么自然可以把所犯的罪行一笔勾销了。就这样,窦宪绝处逢生了,还当了北伐军总司令。所以,窦宪根本不是个名将,也不是个英雄,而是一个恶棍而已。北伐的真正英雄是耿秉以及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等,好家伙,耿氏家族占了三人。耿秉行军作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军令简单,不烦琐,每当队伍行军时,他总是身披战甲,走在部队的最前头。

耿秉十分擅长使用远程侦察兵,如果远程侦察兵没有发警报,士兵们便可以安稳睡大觉了;一旦有警报,军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摆好战斗阵型。正是耿秉指挥有方,才有汉军的伟大胜利。第三,窦宪北伐与卫青、霍去病没有可比性窦宪北伐尽管战绩显赫,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但是与卫青、霍去病的北伐没有可比性。卫青霍去病时的匈奴正处于最强盛时期,匈奴是统一的而非分裂的。

而到东汉窦宪北伐时,匈奴早已衰落,且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早就归附大汉,故而北伐军只是打击北匈奴,与卫霍北伐的难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那么,窦宪北伐之前的北匈奴,是怎么样的一个局势呢?首先,在公元72年与74年,东汉两次发动北伐,北匈奴遭到沉重的打击。公元76年,北匈奴南下与南匈奴争夺地盘,在东汉援军的帮助下,南匈奴击败北匈奴。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二王  二王案  雄师  斩杀  副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