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害怕法令,自然会尊重执行法律的官员,如此则能保证法令的顺利推行;反之,如果人人轻视官员、藐视法令,那一个国家就会乱套。人性趋利避害,所谓穷则思变,越是贫苦的人就越渴求富贵;相反,一旦人们长期习惯于富有的生活,将会瞧不起君主给予的赏赐,帝王的威严就会荡然无存。方法五:杀力。“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可以理解为既要能积攒力量,更要会释放、消耗力量。

积攒力量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对外作战、释放力量,一来可以杀伤敌国、掠夺财富,进一步扩充国力;二来可以为人们提供建功立业的渠道;三来可以消耗本国的强民,避免“无事生非”;四可以通过战争增加人们的恐惧感,反过来更加团结。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国家信奉这一理念,随时处于对外作战的姿态,其目的不难理解。综上可见,对于商鞅所代表的法家理论,我们应当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评判:一方面,它具备积极意义。

用国家法令替代以往的宗法制、贵族世卿世禄制,主张不分亲疏远近、职位高低、出身卑贱,把政治利益、荣华富贵完全跟爵位挂钩,而爵位的获取只有一个渠道——农战。短期来看,这一理论瓦解了周礼所维系的阶级固化,摧毁了贵族特权,强化了君主集权,充分调动了全体百姓的积极性,秦国正是以此而走向强盛。此外,虽然封建时代的“法”是为了强化君主权力,但用法律条文取代特权、自觉性,时至今日仍具备积极意义。

以西方世界为例,他们之所以更加遵守公共秩序,并不是因为“素质高”,而是出于对法律的惧怕。人性永远是自私的,仅仅靠自觉不可能形成社会公德心,所谓的高素质都是罚出来的,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另一方面,它的局限性也一目了然。它过于信奉惩罚、利诱等刺激性手段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了人们的动物性,扩大了人们对物欲的追求,却忽视了个体的不同需要以及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辱民、弱民、贫民等理念,毫无感情色彩,把人们当成了君主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为了让人们惧怕法令、尊重朝廷,法家崇尚轻罪重罚,以血腥的手段惩罚那些违背了国家意志的百姓。据说当初为了推行变法,秦国出现了“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畜怨积仇比于丘山”的惨状,商鞅也给后世留下了“刻薄、少恩”的印象。总而言之,法家的理念是直接、干脆、赤裸裸的,虽然短期内很有效,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封建王权,容易沦为封建帝王作恶的工具;同时,由于过于严苛,让整个社会随时都形同一根绷紧的弦,一旦失去敌人就很容易丧失动力,之前一直被压抑的个体需要随之爆发,政权难以实现有序发展。

商鞅变法成功、秦孝公驾崩、赢驷车裂商鞅,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秦国本是大西北边境小国,不受中原诸侯国的待见。直到出现了秦孝公这样贤明的君主和商鞅这样的人才,才使秦国走向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最终统一六国,完成千古霸业。而商鞅变法虽说使成功了,但是在秦孝公死后不久,商鞅也是难逃惨死的命运,被赢驷车裂于市集上。那么,为什么商鞅会在秦孝公死后不久落的如此下场呢?其实,商鞅的结局从变法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老秦国和其它诸侯国一样,都是贵族阶层统治着整个国家。贵族高居于百姓之上,没有太多人权,也没有什么封王拜将的机会。加上秦国本身地处边陲,贫穷落后。中原百姓也并不愿意进入秦国。这样就导致秦国 人口较少,缺少战斗人员。而商鞅也正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弊端,与秦孝公一拍即合,实施变法。不过既然是变法,自然就会触及到当时贵族阶层的利益。

加上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了公子虔等一大批的宗室贵族。可以说在秦国宗室贵族之中的多数人都希望商鞅死。不过,由于当时的秦孝公还在,作为秦国国君,对宗室贵族的压制力还是有的,并且,秦孝公也深知变法是使秦国走向强大的唯一道路。也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商鞅的新法。可惜的是,秦孝公先于商鞅去了极乐世界。这下子,整个宗室贵族就活跃起来的,一公子虔为首的宗亲开始了向商鞅的报复。

而赢驷虽然贵为国君,可惜的时候才上位,太过年轻。一个人要和宗亲对抗总是难了点。加上变法新成,在朝堂之上还是贵族势力居多。这样的一个局面对商鞅是十分的不利的。另外,商鞅的死其实也是为了保全他这辈子变法的成果。若商鞅不死,宗亲贵族的怒火就永远不会熄灭。并且会从中大肆阻挠新法的实施,这种时候,只有平息了宗亲贵族的怒火,才能让还未稳定的新法继续实行下去。

毕竟,新法让秦国强大起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要商鞅死了,宗亲贵族自然也就没了借口去找新法的麻烦。种种原因,也是导致了赢驷最终向商鞅这位大秦国的功臣举起了屠刀。而,商鞅自己也是明白只能用自己的死来保全自己这一辈子的心血。也才能完成秦孝公一直想要的让秦国变得强大。最终,商鞅虽死,但是,他的名字已经被每个秦国百姓,乃至全中国的人民记在了心中。

你认为商鞅是带着《商君书》到秦国的,还是到达秦国后创作了《商君书》?

商鞅法家著作应该是汇编的,商鞅又名商子,出生于卫国,国君的一个远亲,称公孙鞅,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左商,以后人们称他为商鞅。商鞅年幼喜欢法律,在魏国相公叔手下做过家臣,熟悉魏国变法。秦孝公广求人才之际,商鞅于是带《法经》到秦国,开始在秦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君书,记载了商鞅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提出了社会发展、四个阶段。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五马分尸  商鞅  惨遭  最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