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孔明不说,那就不方便带着孔明去;既然庞统力主入川,那就带着庞统同行。汉灵帝中平六年,后将军袁术(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为了躲避董卓对他的迫害,带着由他统领的虎贲军逃出了京城洛阳。赤壁之战后,刘备确实降服了荆州南部的四郡。该郡除了位置靠近南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庞统的死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没关系,还真就是没一毛钱关系;硬要说有关系,还真有关系,而且关系不小。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就给刘备制定了“先取荆州、后取益州,静待天下之变”的战略规划。夺取益州是这一战略规划的关键一环,是早就确定了的事。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蜀。法正趁机游说刘备借此攻占益州,这可是天赐良机。

刘备顾及名声,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刘备想找个台阶,既说服自己,也好堵住天下人的嘴,此时却不见诸葛亮站出来说话。并非诸葛亮多么仁德、仗义,早在赤壁之战以前,刘琮投降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就建议刘备袭取襄阳。刘备以都是汉室宗亲,不忍心袭取为借口而没有采纳。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为何要错过呢?难道诸葛亮不愿意跟随入蜀,是害怕辛苦吗?这时候,庞统憋不住,看到孔明不说话,只好自己开口了。

本来,攻取益州是诸葛亮的战略谋划,这个大功劳理该让给孔明,庞统不合适争功。既然诸葛亮不想这个功劳,庞统就勉为其难,力劝刘备入川。刘备作为老板,还是懂这个规则的。既然孔明不说,那就不方便带着孔明去;既然庞统力主入川,那就带着庞统同行。如果庞统不入川,或许就不会死在雒城下。如果诸葛亮入川,也或许就不会出现庞统毛毛糙糙带兵攻城的情况。

水浒108将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小说《水浒传》当中,水泊梁山在第三任寨主宋江的领导下,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聚集的好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百零八位”,水泊梁山可谓是“如日中天”,但是,既然是个组织,除了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之外,“排名”也是相当重要的。在这在此之前,或者说在宋江上梁山做了第二把交椅之后,水泊梁山就没有进行过正式的座次排定,宋江和吴用其实是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这种回避,一方面是人员不断的变化,让这个座次的“动态调整”非常难办,另一方面,宋江吴用还没有想明白这个“座次”究竟该怎么排才不至于造成内部的不和,毕竟要想达到大家都满意的程度是很难的,没想好之前不敢轻举妄动,第三,座次不定,但组织和管理机构已经确定,各位好汉基本上各司其职,各管一摊,这会让好汉们都有个追求的目标和盼头。

所以,宋江吴用一直没有正式排座次。但是,水泊梁山的“核心领导层”的座次却是一直非常清晰的,也就是五位之前的座次一直是很明确的。晁盖时期,晁盖是第一把交椅,宋江第二,吴用第三,公孙胜第四。再往下就不排了,到了宋江时期,宋江第一把交椅,卢俊义第二,吴用第三,公孙胜第四,再往下还是不排了。这说明,前四把交椅是水泊梁山的“核心领导层”。

第四把之后的排名,其实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爵位”的封赏,这个性质,决定了这个排名绝对是要非常的慎重。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排这个座次,即便是核心领导层集体决定,也会产生“异议”,如果处理不好,那就会是内乱甚至是内讧。排座次是需要“大智慧”的。排座次看的是江湖规矩和潜规则,但是,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出身各异,贫富不均,特点突出,能力也是差异很大,所以,要想排出一个理想的座次次序,宋江的核心领导层应该说是煞费苦心。

他们最终确定了一个非常的有智慧,也是秉承主流社会的权力规则的“上天安排”的游戏。天降石碑,天书排名,顺应天意,甚至是“前世注定”。水泊梁山的核心决策层(宋江,吴用,公孙胜)通过这个“天意”把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分成了两个差别巨大的阶层,也就是“管理层(天罡星)”和“执行层(地煞星)”,这样的的一个大的结构,解决了梁山好汉参差不齐的的“档次问题”,天罡星集团是第一档次,地煞星集团是第二档次,档次内再行排名。

在两个档次之内,各自的排名原则基本相同,但是天罡星的排名原则和地煞星的排名原则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天罡星的排名,参考的是由几个因素综合考量的准则,大体上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社会地位和江湖名望。这个原则不适用于前四把交椅,这前四把交椅是早已确定的。第二,就是个人能力(不完全是武功水平),这个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小旋风柴进和扑天雕李应能排前十之内,就是针对“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而言。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85  五珍  神途  手游  复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