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西游伏妖篇》,你还觉得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吗?

西游伏妖上映有段时间,看完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周星驰在一人饰演多人角色,显示大图孙悟空――暴力的周星驰猪八戒――好色耍贱的周星驰沙悟净――傻逼的周星驰唐三藏――唠叨死心眼的周星驰其中每个角色换成周星驰亲自饰演都没有一点点的违和感!带入感极强。也许是因为语言对话均采取了星爷的无厘头表达方式。反而削弱了整部剧的喜剧效果。

徐克的特效也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只是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习惯西游降魔篇中的兽化特效。真实感强。现在的兽化特效分分钟出戏!红孩儿的造型也是没谁了――是不是借鉴了封神中哪吒的形象呢?要是打分的话,周星驰占80徐克20总体来说还是一部星爷的电影剧中林允饰演的白骨精的戏份也许是最感人的部分。也是本剧的加分项。小善的善良感动了多少观众呢?我们还是支持星爷,希望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怎样看待周星驰的西游情怀和他的新电影《西游伏妖篇》?

说说我对《伏妖篇》的看法。如果我们把《降魔篇》和《伏妖篇》当成无厘头喜剧去看,无疑是辜负了周星驰创作这一系列的一片苦心,在现有关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里,周星驰的《西游》系列是最为贴合原著的,要看懂这两部电影,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理解西游记。大众理解的西游记,是三个徒弟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而实际上唐僧才是西游记不可动摇的主角,伏妖篇里有一段唐僧的台词,大概意思就是,没有你们三个我早就到西天了,我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带着你们这三个拖油瓶一起修成正果,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三个角色,对应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三毒”,孙悟空代表嗔,猪八戒代表贪,而沙和尚代表了痴,孙悟空嗔怒难平,猪八戒欲壑难填,沙和尚智商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西游系列电影里面,孙悟空动不动就变身拆迁队,猪八戒总是流口水,沙和尚看上去特别蠢萌,周星驰在角色的设计上是非常有深意的。而贯穿成佛之路的,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三苦,在降魔篇中孙悟空是最大的反角,为怨憎会苦,唐僧为了大爱放弃小爱,拒绝段小姐,“世间那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为求不得苦,看着自己深爱的段小姐被孙悟空打死,为爱别离苦,而在伏妖篇中,依然表现了这三苦,例如开场的马戏团一段,很多朋友觉得这一段没用,其实非常重要,唐僧的梦境所表达的就是现实没有想象那么完美,带着三个本领通天的徒弟,却陷入能力越大,危害越大的窘境,只能一路讨饭讨到西天,而梦境里的大,反衬出来唐僧自身的小,全靠如来神掌虚张声势压制三个徒弟。

西游记里孙悟空对唐僧是动过杀心的,要靠紧箍咒约束,在伏妖篇里,连沙和尚都说,不行你就把他干掉,这就是黎叔讲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是为求不得苦。而接下来一段大战蜘蛛精,要表现的是怨憎会苦,这一段是重要的铺垫,为后面孙悟空和唐僧的决裂埋下伏笔,唐僧一直强调要感化妖精,却被孙悟空毫不犹豫的一拳打死,想想每个被孙悟空打死的妖精,都会幻化成段小姐的形象,这时候产生怨恨的,已经不再是孙悟空了,而是唐僧,而唐僧没有意识到的一点,他用如来神掌震慑孙悟空,也不是什么感化,所以孙悟空根本不会相信他的理念。

如何让靠如来神掌暴力维持的取经队伍转变成一支认同唐僧理念的取经队伍呢?这就轮到九宫真人出场了。九宫真人这个人物,出场的时候虚模假势,但是说的话都别有深意,比如随心所欲大法,比如戏法都是假的,何必那么认真呢?从后面的发展来看,九宫的实力远超孙悟空,所以在我看来,这里面除了制造笑点,更有以假寓真的意思,随心所欲大法的真义,不是纵欲,而是破执。

爱别离,怨憎会 ,求不得三苦,皆源于“五阴炽盛”,而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其实都可以归于我执,破执是佛教禅宗修行追求的核心目标,也只有破除自身执念,才能真正进入圆满境界。红孩儿出场,用了一个看上去非常无厘头的理由考验唐僧,那就是让我高兴。取经队伍一路降妖除魔,依赖强大的力量,可以灭苦,但是却没法让人高兴,这一段表演和开场马戏团的表演是相呼应的,结果当然是搞砸了,也正是因为搞砸了,引出了唐僧和孙悟空的直接冲突,这一段才是整部电影真正的核心,唐僧终于意识到了整个取经队伍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自己。

唐僧的一跪,恰恰破开了我执,当他真心实意地向孙悟空道歉,两人之间情感上的隔阂才真正完全消失,也让后面的将计就计显得不那么突兀。这一段也能看到周星驰对于幽默运用的高明之处,沙僧和猪八戒的旁白是亮点,这里就不剧透了,可以说高度展现了话里有话的语言艺术。但是破除了师徒之间的我执,能不能破除自身情感上的我执呢?九宫真人又祭出了小善这个人物,她是段小姐的化身,再一次挑战唐僧的感情,也让取经队伍的入局显得顺理成章,而取经队伍入局求破局,唐僧的一去一回,恰恰表达了明知前方是重重考验,依然勇敢面对的决心,在后面的揭秘里面,也点出了离开皇宫时,已经察觉了九宫真人的阴谋。

但是九宫真人太过强大了,其实对于这个人物到底是谁,我个人有一个猜测。红孩儿出场的时候我就心里一动,等到海面浮现巨大的如来法身,还是三座,我的直觉是,九宫真人这个人物隐喻的是观音,后面的转折说她是金翅九官鸟,其实是很突兀的,因为原著中金翅大鹏虽然法力高强,但是和红孩儿并无交集,也不可能请动如来法身,在西游的九九八十一难中,观音既是领路人,也是出题者,从逻辑上讲,如果九宫就是观音的化身,反而更为通顺,这也是我认为整部电影中最大的问题。

《伏妖篇》是一部成功的续作,在《降魔篇》集结了取经队伍之后,《伏妖篇》要传达的,是如何消弭取经队伍自身内部的种种冲突,如果从原著角度出发,这部电影对应的是三打白骨精到大战奎木狼,孙悟空被驱逐又回归的情节,也只有一只真正团结的取经队伍,才能不仅降妖除魔,同时播撒快乐。-----------------------------------------------------------------------------------------------------------------而说到周星驰的西游情结,《大话西游》所侧重的是人在爱情中的两难选择,五百年前爱过紫霞与五百年后爱过白晶晶,原本并不矛盾,但是由于突破了时间界限,成了无法抉择,不管选择谁都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而《西游》系列,很显然已经超越了爱情这个小命题,试图探讨人间大爱如何消弭种种纷争这一宏大的命题,其实向人间播撒快乐,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一部西游记,可以演化出无数新的故事,得到无数新的感悟,人生如长路,何处不修行,西游记是属于周星驰的,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西游伏妖篇:九宫真人与唐僧师徒道佛之争,所谓“随心随性”就是道家“无为自化”吗?

有位道友说的好,随心随性不是道家的追求反而是道家的另一个反面,随性随性讲究的是追求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而道家追求的逍遥自在,乃是顺应天道去行为处事。这里面是有根本区别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夏天燥热,九宫真人会装空调开风扇,而道家则会开窗户,透透自然风,这就是区别。而佛家呢?巍然不动,因为讲究的是“心静自然凉”。

九宫真人认为,如来那一套想做却不做的思想其实是伪善。其实佛教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历史演变中也是在不断的修正不断的讨论,如来作为佛教的一把手也不能说自己就全对,当年金蝉子也是因为对如来某些经法理论的不认同才被罚下界重新修炼。玄奘的师父说,你心中有鹅腿却忍住不吃我心中没有鹅腿所以吃了也没事,这是需要自身达到一定境界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伏妖  西游  pk  解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