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在洪武年间、面对朱元璋“剥皮实草”的高压,恐怕没有什么地方官僚员在这上面作文章?无非也就是偷个懒,省得来回奔波罢了,可朱元璋却看出了其中的大弊端。赣菜历史悠久并且充满人文气息,比如吉安的"文山肉丁"(文天祥取名)、永修县的"东坡肉"(苏东坡)、宜春市的"老表鸡汤"(朱元璋取名)、兴国县的"四星望月"(毛泽东取名)等。

赣菜历史悠久并且充满人文气息,比如吉安的"文山肉丁"(文天祥取名)、永修县的"东坡肉"(苏东坡)、宜春市的"老表鸡汤"(朱元璋取名)、兴国县的"四星望月"(毛泽东取名)等。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朱元璋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借题发挥?

如果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是明太祖朱元璋借题发挥、打击淮西勋贵集团,“空印案”恐怕还真不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空印案”到底怎么一回事?何谓“空印案”明王朝规定,和省布政使司、府、县每年都要向户部呈报钱粮、税赋、财政收支账目,户部与布政使司、府、县的账目必须完全一致才能结项。

否则,就会被驳回、重新填报并重新加盖各级衙门的官印。涉及省、府、县这样的行政区,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此繁杂的开销,各级之间账目有一定出入是相当常见的。可朱元璋不认账,有出入你就得给我回去重新核算!南直隶和周边的浙江、福建、江西、山东这些地方相对还好办些,大不了再跑一趟就是了。可甘肃、四川那些地方呢?来一趟南京不容易,因为几个数字大老远又得跑一个来回,简直太折腾了……于是,明王朝的各级地方官员们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让前往南京呈报账目的官员带上一些盖了官印的空白文书,如果账目有出入,在南京现改现报,省得劳师动众又跑一个来回。

平心而论,在洪武年间、面对朱元璋“剥皮实草”的高压,恐怕还没有什么地方官僚员在这上面作文章?无非也就是偷个懒,省得来回奔波罢了,可朱元璋却看出了其中的大弊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您去单位报销差旅费,除了正常出差花销的发票之外,您还带上了一大叠盖了税务章的空白发票。如果财务处核算的结果比您花的钱少,您可以抽出几张原来的发票、用空白发票填少一些。

如果财务处核算的结果比您花的钱多了,您可以现拿几张空白发票填了补上。这里面会存在多大漏洞,出过差的人想必都清楚。试想,如果财务处的经办人和您串通一气,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这个不用本人多说什么吧?即便财务处的经办人不参与,如果预算比您的实际花销多了,这笔差额您肯定是可以通过空白发票昧下来的!虽然这个比方并不十分恰当,但大概其是这么一个意思

明太祖为何高调处理“空印案”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高调处理“空印案”并不是借题发挥,而是有切实意义的!虽说洪武年间,地方各级官员还没有多少人敢在这上面作文章,官员们充其量也就是偷个懒罢了。可日后呢?一旦这样的先例开了,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哪个王朝不是如此?开国之初的官员相对都还是比较廉洁奉公的,到中后期几乎都是贪污成风!有了这么一个“来钱”的路子,将来挖大明王朝墙角的官员还会少吗?更重要的是,一旦朱元璋默认了,这就是“祖制”,后来的帝王们还不太好随便改……朱元璋是什么人?赤贫出身,父母、兄长都是让元王朝各级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给逼死的!他对贪官污吏是有血海深仇的。

“这次没怎么地呢,你们就开始惦记着糊弄我老朱了!日后,你们还不妥妥地都是贪官污吏?”这帮倒霉的官员就这样撞在了朱元璋的枪口上,主要经办人全部被咔嚓、协办人杖责一百、流放……几乎无一幸免。朱元璋之所以高调处理“空印案”,虽然有骨子里对贪官污吏的仇恨心理,但更多地还是从长远考虑,堵死财政方面的一大弊端。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彼时这点儿事情不足以影响到明王朝的根本,可先例一开、后患无穷。

朱元璋必须以绝对高压堵死这条路,让后来的官员们没有人再敢碰这根“高压线”。说白了,高调处理“空印案”与“剥皮实草”其实是一样的,主要就是为了对绝大多数官员起到一个震慑作用,而不单纯是处理几个当事人。至于明太祖朱元璋事先知不知道,个人认为应该是不知道的。首先,朱元璋赤贫出身,根本没有基层衙门的工作经历,打下天下后就直接当了皇帝,对于基层一些见不得光的门门道道其实并不了解。

其次,明王朝的基层官员们都知道搞这些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谁会公开搞这些?朱元璋的特务组织虽然无孔不入,但监视的主要还是高级官员,这些从外地来京呈报账目的普通官员并不是朱元璋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在“空印案”东窗事发前,朱元璋很可能并不知情,所以才会如此大发雷霆之怒!所谓借题发挥,恐怕谈不上。在“空印案”的处理上,朱元璋并没有向处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那样无限上纲上线,基本还是局限在监察、司法领域,处理的大多都是事件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并没有无限扩大化。


文章TAG:朱元璋  四星  出生  明朝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