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结束以后。 檀道济与辅政大臣徐羡之立即带兵直接进入皇宫,当时少帝还在睡觉,军卒不容分说,就把少帝给架走了,收缴玉玺印绶。然后召集文武大臣,宣布奉太后令:废少帝,改为营阳王,迁居吴地软禁,一个月以后秘密处死,少帝在位三年,时年19岁。徐羡之随即把刘裕另外一个儿子刘义真也给杀了,由此可见辅政大臣的权力。

这样,刘裕的三个儿子就剩下唯一的一个刘义隆。朝廷委派傅亮为辅政大臣的代表以奉皇太后命令迎义都王登基为帝。 徐羡之如此狂妄,擅杀皇子,难免留下跋扈之名以及留下不臣之心的感觉,弑君杀主之名实在不是啥好事。废皇帝倒也罢了,应该把废帝好好供奉,杀与不少杀交给新皇帝。也给自己留有一定余地。有人也给徐羡之提出过意见,等徐羡之反应过来的时候,刘裕的两个儿子都被杀了。

当傅亮奉命前往江陵迎刘义隆往建康为帝的时候,当时的情况颇有当年吕后被杀,周勃派人迎接汉文帝刘恒的感觉。刘义隆经过与亲信一番商议,果断东行,前往建康。登基为帝。 刘义隆登基为帝的时侯年仅17岁,少年老成胸有大志。史称宋文帝,改元元嘉。这时候,徐羡之让谢晦为荆州刺史,谢晦对于自己能离开建康高兴不已,手下人问:你离开中枢有啥高兴的,谢晦道:作为辅政大臣杀了皇帝的两个哥哥,留在建康是很危险的,我现在远离是非之地,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宋文帝登基以后,加封徐羡之官职。

但在元嘉三年,文帝突然下诏,严旨斥责徐羡之,傅亮,谢晦的罪责,命人立即索拿,徐羡之自从把皇帝的两个哥哥杀了以后,大概就知道有这一天,得知消息以后,立即上吊自杀。傅亮在家中等死,文帝派人和傅亮说,当日你迎接我入建康为帝,你的家人可保无恙。于是,傅亮自杀,家人被流放于外地,徐羡之二子被杀,谢晦儿子也被杀。

四位辅政大臣就剩檀道济与谢诲了。文帝让檀道济带兵讨伐荆州刺史谢晦,当初谢晦在荆州做作镇,以为可以避祸,但一听说,同是辅政大臣派兵讨伐自己的时候,一时之间是魂不附体。就领兵打仗而言,除了当年的王镇恶之外,无人是檀道济的对手。谢晦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带兵两万抵御檀道济,两军一交战,谢晦大败,就带着7个人逃跑,半路被追上送往建康被杀。

这样四位辅政大臣就剩檀道济一人了。檀道济威信名望特别高,几个儿子有才气,宋文帝生病多年,屡次病危,彭城王刘义康怕皇帝驾崩后,檀道济不可控制。 多次建议处死檀道济。公元436年宋文帝病重,于是把檀道济逮捕交给掌刑狱的廷尉处死。檀道济脱下头巾掷到地上道:“尔等自自坏万里长城!檀道济被灭三族。至此,四大辅政大臣无一善终。

鳌拜为什么能够成为辅政大臣?仅仅是因为顺治的信任吗?

顺治驾崩,他和孝庄商定让玄烨,也就是康熙继位,玄烨当年八岁,不能亲政,所以选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玄烨。辅政大臣代理朝政,实际上顺治是把皇权给了外姓人。把权力交出去容易,收回来难,这其间存在很大风险。保证玄烨成年能顺利收回皇权这很重要。要降低皇权旁落的风险,必须选可靠的人。鳌拜是一个忠臣,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对皇太极忠心耿耿。

皇太极驾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争夺皇位,他坚决支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1643年8月14日,崇政殿召开推举继承人大会,参会的亲王贝勒还没到场,鳌拜带兵先包围了会场,等参会人员到来时,他带领官兵喊出了誓死拥立皇太极儿子的口号,并在会场上说,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恩重如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愿随先帝去死。

鳌拜的行为给多尔衮施加了很大压力,多尔衮最终妥协,答应立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福临年幼,自己当摄政王。鳌拜誓死拥立皇太极之子,不但彰显了他的忠心,同时还立下了拥戴顺治之功。顺治当上皇帝后,多尔衮摄政,权力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当年不是鳌拜多尔衮很可能当上了皇帝,掌权后的多尔衮怎么看鳌拜都不顺眼,经常找茬收拾他。

朱元璋一世英明,为什么会选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朱元璋选谁给朱允炆当老师没有关系,主要是燕王朱棣想当造反做皇帝!如果选别人给朱允炆当老师,朱棣也会造反的?明太祖朱元璋60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这下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选谁当太子让朱元璋头疼。他最喜欢四儿子朱棣,如果选他立太子,老二老三肯定不愿意。最后他干脆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看着皇位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都心里不服气。

特别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杨朱棣,他是屡建战功。朱允炆东宫里,有和伴读的老师叫黄子澄。他看到朱允炆经常的唉声叹气,就问为什么事发愁。朱允炆说现在叔叔们的手里都有兵权,以后该怎么管理他们。黄子澄就给他讲一个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朱允炆觉得有道理。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明惠帝,历史上又叫建文帝(建文是年号)。

当是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就谣传几位藩王准备造反,朱允炆听到消息后,就找亲信大臣齐泰和黄子澄一起商量怎么办?商量的结果是先削藩,从别的藩王开始,然后再收拾燕王朱棣。燕王朱棣早就暗中招兵买马,准备造反,他假装精神病,成天胡言乱语。齐泰和黄子澄都不相信。他们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属抓了起来,一面又秘密命令北京指挥使张信去抓燕王。

张信是朱棣的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棣。燕王朱棣决定起兵造反,他知。朱允炆是法定的皇帝,公开反叛不好听。就说要帮助朱允炆除掉奸臣齐泰和黄子澄。历史上把这场打了四年的内战叫*靖难之变*(靖难是平定内乱的意思)。最后的结局是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打进京城(守卫京城的大将军李景龙打开城门投降)。建文帝和皇后跳进大火里自焚身亡,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辅政  大臣  鳌拜  级别  一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