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瑰,甘宁之子,继承甘宁的事业,在孙吴为臣。03甘宁的历史评价及其后人状况甘宁死后,孙权非常痛惜。关羽惧怕甘宁的说法,来自于《三国志.甘宁传》中的一段记载。但甘宁在东吴终没做到像周瑜、吕蒙那样的大督都,并不是孙权不重用甘宁,而是甘宁作冲锋陷阵的大将可以,有勇有谋,但若做统兵元帅,就有些欠缺了。

攻城掠地229副本怎么过?

你好,我是老年人,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神兵:三个225宝石:三个5阶  珍宝:9.3  战车:四车8923  御宝:双至尊1个撸1个甲,其他3红甲,3紫宝  阵法:三个50以上  王朝:一级盛世  排阵:  二车极凤凰甘宁白板尖刺和红甲,  无车极灵龟夏侯惇2红甲,  三车角驱虎周泰2至尊(金汤),  残四车极霸下甄姬2黄靴,  一车角烛龙孙权( 3)紫甲( 1)紫撸(燕尾)  要点:  1、甘宁起手战法,最好破第二将战车三层;  2、夏侯惇灭第二将战车,最好灭第二将1-3排;  3、周泰要穿最好的装备,被小抓、平砍战车不能破甲,这样至少灭第二第三将,最好能打到第四将三四排,一般情况下,不破甲的三车周泰大将排不被克制2次以上的话,能打一个将,如果连续被克制还是重打吧;  4、甄姬最后一排放战法,就是送人头,给孙权上BUFF的;  5、孙权配合洛水不断吸血,最后看准时机放战法。

甘宁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救过孙权的命,为何得不到重用?

三国时期东吴勇猛的将领,除孙策、太史慈外,恐怕就数得上甘宁甘兴霸了。张辽曾在逍遥津一仗,八百破十万,把东吴军杀得胆颤心惊,就连东吴小孩子夜哭,一说张辽来了,孩子马上止哭,可见张辽在东吴的威名。东吴将领都被张辽吓破胆了,唯有甘宁不惧。甘宁不服不怕张辽,主动向孙权请缨,夜率自己的百骑偷劫曹军营,挫败曹军锐气,提振了吴军士气。

因此孙权抚着甘宁脊背说:“曹操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但甘宁在东吴终没做到像周瑜、吕蒙那样的大督都,并不是孙权不重用甘宁,而是甘宁作冲锋陷阵的大将可以,有勇有谋,但若做统兵元帅,就有些欠缺了。甘宁起身寒微,原本是江上以打劫为生的盗贼,后投荆州刘表手下黄祖,因黄祖不能容,才过江投靠了孙权。三国时期很讲究望族门第的高低,甘宁一江洋大盗出身,很难让江东仕宦大家看得上。

甘宁很不会处理与人的关系。东吴在与江夏黄祖交战时,当时甘宁还在黄祖麾下效命,一次交战甘宁竟杀死了东吴大将凌统的父亲,二人从此结下仇恨。甘宁投降东吴后,凌统非要为父报仇,多亏孙权居中调停,但以后二人很是不合,多次在不同场合发生冲突。甘宁作战虽勇猛有谋,但缺乏统帅才能,其谋略远见只局限在具体作战的战术上,不善于统帅大军进行大的战役的谋略规划。

其实东吴的孙权也是一代明主,是很会量才用人的,之所以没有让甘宁当东吴大督都,当统兵元帅,也是正确考量了甘宁才能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甘宁的才能只够个先锋将军之才,若非要让他当统兵元帅,岂不是小才大用了吗?那样的话,没有大规模战争尚可,一旦有了大的战争,岂不置国家命运于不顾?量才用人,官适其职,既是对一个人负责,也是对国家人民负责,就是在今天,我们在选人用人上仍然需要倍加慎重才是。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关羽惧怕甘宁的说法,来自于《三国志.甘宁传》中的一段记载。不过,细读记载、综合当时形势,关羽退军,是因为甘宁看出了关羽不愿“真打”,而关羽,真的不愿意“真打”。相关记载显示:双方都不愿真打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徒涉。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关羽濑。——《三国志.甘宁传》这则记载,有几处值得玩味。1、关羽选五千精兵抵达浅水处,不急着徒涉,而是扬言晚上徒涉。如果是正常的战役机动,辛辛苦苦跑了十几里,能渡河就赶紧渡了呗,为何要等晚上抹黑渡河?而且,你晚上渡就晚上渡,为何要大张旗鼓,扬言要渡河,就怕别人不知道呢?如果是要调动敌人,调动敌人目的已达到,为何又没有下一步动作呢?2、甘宁如果可以擒拿关羽,好好埋伏着直接擒关羽不就好了吗?即使擒不到关羽,击败关羽,也是大功一件呀!何必非要咳嗽,让关羽不敢来呢?3、关羽和甘宁是不是太熟了一点?关羽隔着江就能听出是那咳嗽声是甘宁的咳嗽声?显然,这次对峙,不是正常的战斗,而是一场大家都不愿真打的武装对峙。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甘宁  196  黄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