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才打消了兄弟相残的悲剧。曹丕逼汉帝禅让,登上魏皇宝座,可惜坐不暖席,仅仅几年就一命呜乎!孙策少年有为,横扫江东无敌手,与周公瑾分别拥有美人花大小乔。然都无福尽享,早早就被仇家家丁所杀死在狩猎场。曹孙两家一个"文而不实”(结实),一个"武而不健"(健全),独有扶不起的阿斗才是真正"不倒翁"。刘禅一生虽无大的建树,但他拥有十大武侯之一丶忠义贤相诸葛亮,总不能说一点本事都没有吧。

为什么司马家篡权的时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后代都没站出来保卫曹家?

司马家族篡位时,大部分曹魏老臣的后代都不想保卫曹家。而且,大部分曹魏老臣的后代其实也没能力保卫曹家。一、不想保护曹丕登基后,出于稳固皇权的目的,对所有近支皇族,比如曹植、曹彰等,都进行了政治打压。而他的这一举措也导致整个曹氏近支皇族出现了人才断层问题。近支皇族都被打压了,那么谁来维护曹氏江山呢?曹丕想到了夏侯氏、曹仁、曹真、曹休等远支皇族。

终曹丕一世,曹魏军事力量都掌握在这些远支皇族手里。▲曹魏皇权之下,以大司马权力最大,大将军其次。三公只是虚职。按照曹丕的设想,近支皇族可能会篡位,而远支皇族概率相对较低。所以他很放心把权力交给这些人手上。但是,曹休、曹真这些远防亲戚和曹丕一样,都是短命鬼,而且子孙还不堪大用。因而到了曹叡时代,远支皇族也出现了人才断档,无人可用的地步。

我们知道,曹叡时代正好是诸葛亮北伐的高峰期,蜀汉接连发动北伐,孙权也适时对曹魏发动攻势。面对敌人咄咄逼人的架势,曹叡必须把军权交出,交给了司马懿、满宠这类有能力外姓士族掌握。否则,江山社稷就完蛋了。所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士族们开始接触到了兵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士族们品尝到了权力带来的愉悦感。曹叡去世前夕,估计是他意识到了军权不能为外人所掌控。

于是他决定收权,把一部分权力交给了远支皇族出身的曹爽。让曹爽和司马懿相互制衡,以确保曹芳的皇位稳固。曹爽是曹真长子。他这个人有没有本事,不好评价。但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曹叡让他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绝对是看走了眼。因为曹魏的政治结构很简单,就是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只要与士族搞好平衡,朝廷就能相对稳固。

曹丕时代,曹叡时代,在这方面做的都还算及格。但是到了曹芳时代,由于曹爽的进一步收权,平衡被打破了。而平衡一旦被打破,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士族开始与皇权离心离德。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无论曹丕、曹叡怎么削近支皇族,曹爽怎么削司马懿一家人,士族们都没有吭声。因为在士族们看来,近支皇族被削,与他们没关系。

司马懿被削,那也是他权力太大了导致的结果,削司马懿,也跟他们没怎么关系。反正自己也没权,削不到自己头上来。但当曹爽把魔爪伸向其它士族群体后,大家这才发现,曹爽的野心很大,他是要把士族一锅端。再不反制曹爽,大家都没得玩。于是士族们也就纷纷站在了司马懿一边。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士族对曹魏的忠诚,其实就不存在了。

比如当时的颍川荀氏。由于荀彧是被曹操害死的,荀氏本来就对曹家怀有恨意,本来跟曹家的关系就不好。而曹爽现在又无差别的打压士族,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还支持曹家呢?司马氏篡位前后,荀彧的儿子荀顗打一开始就站台司马氏。曹氏大权沦落,这在荀顗看来,是天道有轮回,你曹家也有今天?还比如弘农杨氏。由于杨修被杀,杨氏的族长杨彪与曹家关系一直就很僵。

曹丕多次想缓和关系,但杨彪根本就不领情,到死都不做曹魏的官。所以杨氏一族与曹家的关系其实也很一般。曹氏大权沦落,这在杨家人看来,也是天道有轮回,关我屁事。再比如说河东贾氏,颍川种氏,高唐华氏和东海王朗。虽然他们与曹家无仇无怨,但问题是贾逵、钟繇、华歆、王朗这些人,本来就是一帮投机分子。他们的政治主张是谁当皇帝都可以,谁当皇帝都就跟谁联姻,谁当皇帝他们都劝进,争当开国功臣。

在他们的心里,根本不存在皇位只能由曹家人坐的概念。所以曹家大权旁落,在他们后代的眼里自然也只是汉献帝禅让的重演。汉家四百年江山都能让,在位才四十余年的曹家凭什么不能让呢?(曹丕当年被这些人扶上位时,应该没想过这些人的后代,也用同样的方式抛弃了曹氏)▲如果历史上的王朗真是被骂死的,我想曹家后人应该会很解气吧另外,有人站台司马氏,自然就有人反对司马氏。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魏国  第一个  战国时代  大国  孩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