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七星石的来历。自此,天坛的“七星石”就成了八块。至于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公园的标识牌有个解释:明朝设置“七星石”,依据的是泰山有“七峰”。天坛七星石旁边惊现相亲角!天坛的七星石位于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侧,是在明嘉靖年间放置的七块刻山形纹的巨型镇石,寓意泰山七峰。

天坛七星石旁边惊现相亲角!天坛的七星石位于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侧,是在明嘉靖年间放置的七块刻山形纹的巨型镇石,寓意泰山七峰。可是现在七星石实际上是八块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满族入主中原后,为了表明满族也是华夏一员,乾隆皇帝命令在东北方向增加一石,寓意华夏一家,江山统一。

天坛的“七星石”为什么会有八块?

天坛公园的七星石设置于明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是个特别崇信道教的皇帝,他在位时间长,但因为自己是从旁支继承皇位,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就特别在意“天意”“天命”,他钻研道学,处处显示自己继位是上天授意,所以他在位期间对北京很多建筑都做了改造,以符合风水天道。比如紫禁城的太和殿,在永乐帝时期是叫奉天殿,可惜两次修建,都是建好了就被雷击烧毁,嘉靖帝重修奉天殿后,就有道士提议,奉天殿被烧,问题就出在殿名匾额上,古代殿名是竖着写的,奉字在天字之上,犯了上天忌讳,嘉靖帝一听有道理,就改名叫皇极殿。

类似的情况在天坛也有体现,他为了体现天圆地方的寓意,特意将天坛原来的长方形的大祈殿拆除,新建圆形的三层重檐的大享殿,现在我们看到的造型优美的祈年殿,就是按照嘉靖帝的意思设计建造的。在修建大享殿之前,嘉靖帝有一次到天坛祭祀,有位道士说大祈殿东南侧有些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道士建议设置七星石镇在这里,嘉靖帝最听道士话的,就照做了。

这就是七星石的来历。至于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公园的标识牌有个解释:明朝设置“七星石”,依据的是泰山有“七峰”。而源自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入关以后,将视为“亿万年发祥重地”的长白山也置入七星石之列,在原“七星石”的东北角再增添一石,只是这第八块石头比原来的七块小了一些。自此,天坛的“七星石”就成了八块。

不过这个说法完全不靠谱,泰山七峰?没有这种说法。乾隆帝要推崇长白山,怎么可能将长白山的石头做得更小?其实七星石的第八块石头在明代初设的时候就有了,我们一般说北斗七星,以为就只有七颗星,其实仔细观察,在北斗七星斗柄第二星开阳星旁边,还有一颗小星星,那就是辅星,它在清代星象书中名为开阳曾一,现代天文学中是大熊座80,视星等只有3.99,由于离开阳星很近,开阳的亮度又比较高(2.23等),所以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所以古人经常以分辨辅星来考验视力,如果能分辨出来,那视力基本就是1.5了。

天坛七星石中的那第八块小石头,应该代表的就是辅星。在中国道教中,有北斗九星的说法,北斗九星,七显二隐,即北斗七星加上左辅星和右弼星。但左辅右弼究竟是哪颗,古籍中一般只标出辅星,弼星都没有标注,也许是遗失了,于是后人就认为开阳旁边的是辅星,因为若隐若现使劲看也能看见,所以人们还是将其当成真正存在的星辰,至于弼星,那就是彻底隐藏不见,所以七星石中,有辅星,却没有弼星。

北京天坛地坛除了祈年殿还有什么景点值得一看?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柏抱槐"又称"槐柏合抱",因槐生于柏上而得名,是天坛的一株奇树,位于祈年殿东侧。柏为侧柏,是天坛的原始柏,树高10.5米,胸径183厘米。而槐树寄生于主干分杈处,槐树树龄迹逾百年,径逾70厘米,冠如伞盖,密枝浓阴,形成槐柏合抱,十分奇特,是天坛的一处著名景观。国槐、侧柏恰好都是北京的市树,这"槐柏合抱"正是共存共荣"兄弟树"。


文章TAG:七星  石是  天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