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兼并了蜀国的确是魏国,最终统一了吴国的却是司马炎建立的晋国。应答:三国的正统当然非魏国莫属,从陈寿做传就能看出来,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只有十五卷,而魏国占地面积是蜀国的几倍,从曹操屯田安民,到汉献帝自愿禅位于曹丕,献帝自知能力不行,到封地然可行汉朝礼仪,上殿不称臣,到三国归晋时然承汉系魏国体制,蜀国,吴国,只能算自立的草头王,说难听点即乱臣贼子。

我发现三国时期只有魏国实行郡国并行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魏国的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郡国并行现象,例如幽州的燕国、冀州的赵国、青州的齐国、兖州的东平国、豫州的沛国、徐州的彭城国等等。

三国中,为何只有魏国的实力是最强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于曹操来讲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一个评价。确实曹操在某些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但是他的能力有所欠缺是体现在它和其他同时代的豪杰相比,拿自己的劣势去比别人的长处,曹操自然比不过别人,可曹操有自己的优势,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会占据北方大半个疆域呢?曹操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就是体现在治国方面,我们都知道汉末乱世,天下九州有七个州一直在闹黄巾之乱,这这其中率先从黄巾之乱里面脱颖而出,安定一方的天下的几个大洲,基本上都是比较富庶的大洲,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天下大周来讲,可能这个条件有所欠缺,所以自己治下的百姓混乱不堪,人均GDP跟不上去与其他富庶的地方相比,这简直就是穷山恶水,曹操一开始。

是占领的兖州也差不多就这种情况。我们不跟其他人比,我们跟袁绍的冀州相比,袁绍的冀州在袁绍过去以后,整个冀州有300万户的人家,而且粮食充沛,兵精粮足,可以说袁绍是捡到了一块宝,而曹操呢,不仅手底下士兵是从其他地方借过来的,而且自己制下的土地,都没有人过来种地,曹操每次去攻打其他地方,首先要担心的一件事情便是军粮,为什么这么缺粮食?还不是自己手底下的人穷?因为穷,所以曹操被逼无奈之下推出了一个叫做军屯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确保了曹操能打胜仗的一个保障。

这就是曹操的精明之处,曹操在军事上面的驴友建树,当然和她制证方面的能力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在军事领域其他比曹操强的人大有人在,可要比治国,其他国家的所有人绑在一起都比不过一个曹操加荀彧的组合。曹魏集团能够占领北方,这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对曹操能力的一种认可,但是拿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你要是不会治理,你要是不会使用那也是白搭,曹操跟袁绍的势力打了将近几年,袁绍手底下的冀州破败不堪,只剩下了30万人,这和一开始的300万户人家差距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正是凭借着这么一副破败不堪的北方曹操稳定了北方的局势,不仅在军事上面压制了吴国和蜀国,而且还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展开了围剿。

所以说曹操具体强在哪?强在大的战略观,强在他的治国方略,对于刘备和孙权来讲,(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们可以做到意时间十分的开明,将自己的权利交给能人去打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久的现像,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出现昏庸的状况,也会出现主次部分的状况,而且他们自身的能力跟曹操相比没法比!曹操相比较于这两个人来说,一方面能力比他们强,打仗带兵治国啥都行,另一个方面曹操这个人他基本上没有犯大的错误,他是一个很注重大战略的人,为了大战略他可以牺牲掉很多东西,这也就是曹操一直保持着没有失误的真正原因也是曹魏集团后来凭借实力一步一步将吴国蜀国活活勒死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赤壁大战终结了曹操之梦,三国鼎足而立。互为犄角,互相牵制。曹操仰天长叹,孙吴有长江天险,刘汉有蜀道地险,希望寄托于曹丕。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做了魏皇帝,可才逊于曹操,无大作为。曹丕病故,子更差,权扫司马氏。蜀汉虽人少地寡,依靠贤相诸葛,精兵简政,却继曹操之后成了主角,六伐中原,最后殉职五丈原。后继者姜维九伐中原,未能成功。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魏国  说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