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北征乌桓,张绣从征,但是于途中病逝。第3位:张郃。张郃投奔曹营时,曹操亲自出迎,称赞张郃是“韩信归汉”。然而,张郃投奔曹营之后,虽然从征四方,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没有分外抢眼的表现,还在巴西之战中被张飞杀到丢盔弃甲。直到汉中之战的后半场,张郃临危受命,暂时代替主帅之职以督众军,得以安定军心,曹操这才真正对张郃刮目相看,不久之后就以假节授之。

汉中之战,刘备乘夜急攻张郃,不可而还,转攻夏侯渊,却直接拿下了夏侯渊的人头。首次北伐,马谡据守街亭,而张郃采取了断绝水道,最终击溃了马谡,取得了街亭大捷。陈仓之战,张郃还没赶到前线,就预判了前线战况,并对曹睿说“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后果应验。张郃用兵,善于巧变,能够熟练运用地形,能够提前预判形势,蜀军中对他十分忌惮,“自诸葛亮皆惮之”!不过,除了大破街亭之外,张郃有几次进攻都受阻了,比如不敢攻击街亭的王平,后来攻击南围时再次遇到王平,又不克而还。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被司马懿推到了火坑里,最终在木门道中了蜀军的埋伏,膝盖中箭而亡。第2位:张辽。在曹魏五子的《张乐于张徐传》中,张辽是排第一位的;在很多三国爱好者心中,张辽就是五子之首!我们看一下张辽的战绩。三公山之战,张辽力排众议,孤身上山,将昌豨劝降;白狼山之战,张辽临时接过了曹操的最高指挥权,斩杀蹋顿单于;天柱山之战,张辽督张郃、牛盖等人讨伐陈兰,斩其首;数战均有大功,张辽获得了“增邑、假节”的回报和认可。

合肥之战,张辽的封神之战,这场战役有两个环节。一个是突击战,张辽把孙权杀得逃到了土山上不敢下来,一个是伏击战,张辽差点活捉了孙权,还杀光了凌统的三百亲兵。此战过后,曹操曾跑到逍遥津感叹张辽的战绩,“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东吴方面呢,人人惊惧,小儿不敢夜啼,孙十万直接被吓破了胆,甚至在张辽患病之后,孙权还心有余悸地告诫下属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张辽病逝后,曹丕曾经下诏评价,“合肥一役中,张辽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不过这个赞美有点过誉了,张辽并没有获取实质性的大胜,既没有大兵团会战,也没有大数据斩杀,其实还是孙权太菜了,是孙权主动选择了退军,只不过在退军时被张辽伏击了一把。

张辽荣入武庙,是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为历代所推崇。第1位:张飞。张飞与张辽到底谁更强,至今争论不断,以笔者愚见,还是张飞以微弱优势胜出。张飞与张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战勇猛。张辽曾经在突击孙权时大杀一片,“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后来又从乱战中救出部众,“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无敢当者”;而张飞也有据水断桥的著名典故,带着二十位骑兵据住当阳桥,然后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魏方面负责追杀刘备的是曹纯的虎豹骑,但是他们都不敢上前。

张飞与张辽的区别,大概就是张飞单独带兵的表现要略优于张辽。其实,对于张辽来讲,白狼山、天柱山甚至逍遥津,张辽的体现就是身先士卒的猛将,而非独当一面的将帅;逍遥津之前,张辽基本都是“从征”,逍遥津之战,张辽也不是主帅。张飞有两次比较闪亮的战绩,一个是入川之战、义释严颜,因此得以“飞所过皆克,与先主会于成都”,再一个就是巴西之战、大败张郃,全歼了张郃的人马,把张郃杀到“弃马缘山”而逃!张飞与张辽都在武庙中稳坐,但是张飞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声威一直大于张辽。

三国时期,西川四将之首的张任是如何一战斩杀庞统的?西川四将的最终结局如何?

“西川四将”这一说法源自小说《三国演义》,他们指的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四员忠勇战将,分别是张任、泠苞、刘璝、和邓贤。史料上除了张任占有些笔墨外,其他三人仅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一笔带过:“璋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虽然正史上没有详述四人的事迹,不过演义中却将四人的忠勇精神给诠释了出来,故被后人并称为“西川四将”。

我们知道刘备当年进取四川时损失了一位“重量级”人才,此人便是庞统,据演义描述,庞统正是死于西川名将张任之手,那么庞统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刘备拿下西川后,昔日阻挡刘备的西川四将最终又是怎样的结局呢?张任设伏杀庞统据演义描述,时刘备进取西川,一路势如破竹,诛杀西川大将泠苞后,兵锋直指雒城。时雒城守将吴懿,张任等商议对敌之策,张任深知雒城东南山僻处有一小道极为重要,蜀军很可能便会由此出其不意的进攻雒城。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塔防  张任  塔王  王之王  三国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