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三代明主就这样英名早逝了,曹操是没有时势统一天下,曹丕是能力不够,在位时间太短,而曹睿则是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等到三代明主都去世后,曹魏以后所有的皇帝,再也没有掌握过政权,政权都控制在权臣手中,直到曹魏灭亡都是如此。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开始,曹魏内部的政治斗争就开始激烈起来,司马家掌权的时代,淮南一共发生了三次叛乱,虽然都被平息,但也失去继续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不过曹魏毕竟有着九州之地,基本盘过大,恢复实力也最快,一旦没有战争,曹魏将迅速壮大。

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国灭亡蜀汉的战争,虽然有战争谋略与巧合的原因,但同样有着实力巨大差距的原因,之所以花了54年,是因为每个段时间内,魏国都有自已在忙的事,比如皇帝过于短命,皇帝安于享乐,内部争权夺利,等到魏国整合内部,就是统一战争开始之时。最终是司马昭掌控的魏国统一了天下,这本就是毫无悬念的事,毕竟实力摆在那,再加上司马家大肆拉拢士族,给予政治利益,终于先后灭亡蜀汉与东吴。

当魏国灭亡蜀汉与东吴时,蜀汉与东吴的天险还是那些天险,不过物似人非了,天险能够阻挡的是死人,永远挡不住锐意进取的活人,到了最后,别说魏国,还不是照样被司马家所建立的晋朝所取代。三家归晋,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却实实在在发生了。其实还是时势所致,司马家建立的晋朝,大大拉拢了士族,给予了更多的利益,所以才会统一三国,但最终灭亡晋朝的,何偿不是这些士族呢?。

军事上的必经之地、必经之路是怎么形成的,绕过去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打下来?

“必经之地”必然是绕不过去的!能绕过去就不叫“必经”了战略要地通常分为两种,分别是:“关隘要塞”和“城市重镇”。关隘一般是绕不过去的,而城市也是必须要拿下的,咱先说关隘。关隘基本都是依照地形而修建的,大多数关隘都建在山脉的缺口,或者是河流旁边,据险而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两旁有山脉河流的阻挡,进攻方在没长翅膀的前提下,打不下关隘是过不去的。

因此只要守住关隘要塞,就能把敌人挡在外面。(陕西东面的两大关口:函谷关和潼关,这个关隘南边是秦岭,北边则是黄河,想从东面进入关中就必须拿下这两个关隘)(这个角度更容易理解潼关的位置,它介于秦岭和黄河之间,是进入陕西的东大门)(山海关位置,西北是燕山,东南是渤海,就这一个口可以走)(山海关远处的燕山)既然关隘绕不过去,那么那些城市重镇可以绕过去吗?答案同样是绕不过去。

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特别是对于步兵而言,补给线的安全更是至关重要。在古代,只要占领一个城市便可以控制周围一大片地区,建立稳定的补给点,缩短自己的补给线。并且城市有高大的城墙做保护,若进攻不利也可以入城防守。不过古代的城墙是非常恐怖的,即便是有火炮,攻打一座防备严密的城市也非常困难。

在很多围城战中,面对高大的城墙,进攻方往往束手无策,只得将城市围城铁桶,切断对城内的粮食供给,生生地将守城者饿死。但如果城内粮食充足,在即便是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个五六年也是绝对没问题。并且得益于中国的地下水非常浅,内城随便挖口井就能打出水来,因此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今天复建的大同城墙,大同是明代九边之一,历史上大同城极少被正面攻破过)如此以来,攻城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事。

可就算再麻烦,这个城你也得打。但如果你知难而退,选择绕过去,那么不仅意味着你的补给线被拉长,背后还有可能遭到守城敌军的偷袭,那时你就十分被动了。冷兵器时代打仗都是需要排开阵型的,阵型的正面是一支军队最强大的地方,而阵型的背后则是这支军队最脆弱的软肋。军队如是在行军和打仗时突然遭遇背后袭击,那么极有可能造成阵型崩溃,一旦阵型乱了,人再多都没用。

冷兵器时代可没有移动电台的,底层官兵在混乱之中是没有办法及时接收上峰的命令,军队统帅将失去对全军的控制,如此一来,整支军队的处境就危险了。即便是你做好了防守,保护好了自己的身后,但漫长的补给线你就绝对看不住了。敌军抢你几次粮车,你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每次当你反击的时候,人家已经带着粮食回城了。就算带不走,人家给你一把火烧了,你能有啥脾气?所以城市重镇也绕不过去,必须打下来。

但事情无绝对,骑兵部队就可以凭借着高超的机动性绕过某些据点和城市,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带。比如说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在进攻济南不利的情况下,便选择带领骑兵绕过济南,最后成功地攻占南京,这就是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巨大优势,当年蒙古人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横扫亚欧大陆的。(骑兵自身携带的粮食和机动速度都远超步兵,因此可以绕过些据点和关隘,长途奔袭敌人腹地,比如明末八旗就曾五次绕过山海关攻入中原抢掠,但这些行动仅仅限于抢掠,如果想彻底入主中原,攻城还是必须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蜀道难  九州  素材  开启  纵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