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以战术来弥补攻城硬件不足的方法,但这掩盖不了蒙古人攻城的困难,后来成吉思汗在强攻西京时中箭受伤,选择了退兵,一军统帅能在攻城时被射中,说明蒙古人真没有攻城的有效手段,只能是统帅于阵前鼓舞士气。孙策的5000兵马攻城必要的方式就是尽量要引发敌人野战。

一会儿,一个披着法衣,手持宝剑的人在临时设立的香案前焚香祷告:"天皇皇,地皇皇,信我神兵上战场","刀斧砍不进,子弹两边分,神兵弟子不会伤".....原来,这是慈利县反动会道门头目戴孔许组织的"神兵",他们被国民党残匪、盘踞在慈利、石门地区的张绍武、朱际凯等收编为"湘鄂边区司令部第五团",现在是奉命配合张绍武、朱际凯去攻打慈利县城。

古代骑兵是怎么攻城的?

谢邀!古代的城市建设决定了骑兵和步兵要想越过城墙直接进攻城内都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进攻城内,必先解决城墙上的守军。古代对于攻城论述最详细的是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野战,再次攻城。也就是说尽可能的不要攻坚。由此引申,要攻城的时候,尽可能的要让城内守军降到最低限度。如何做到?古代城市和现代的城市是不一样的。

现代城市往往较大,古代则不然,一般都较小。更多的民众居于野,也就是城外。城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军事据点,捍卫朝廷对于地方的政府机关以及战略物资。所以城内有粮仓,军营,库房和县衙。而对于汉末的郡县制来所,县级城市的粮仓储粮数量并不多。主要粮草和武备较多将集中在郡府甚至州府。也就是一个郡的首府或者一个州的首府。

于是这就给攻城带来了一个便利。通常来说攻城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攻城,一种是围城。孙策的5000兵马攻城必要的方式就是尽量要引发敌人野战。我说过当时的城市范围比现在小,所以真正属于县衙的财产,城内并不多,多的是城外的野。老孙只要放上几把火,那么县太爷家的地有可能就清零了。家里的房产也就有可能化为乌有了。乃至突袭时,你带不走的一切也就充了军资了。

古代为什么一定要攻城?绕着走不行吗?

绕着走,不是不可以,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很多次。战国初期,魏国大将吴起为快速占据秦国河西地区,就绕过函谷关,从山西龙门渡口(山西河津县)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继而占据临晋、元里等地。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祁山堡久攻不下,所以诸葛亮就绕过祁山堡,留少许兵力牵制,而后他自己则亲率主力攻打陇西。魏灭蜀一战,钟会在攻打汉中时,因汉、乐二城久攻不下,钟会就用小股兵力牵制住二城蜀军,然后自己亲率主力部队绕过二城,只趋阳安关口。

再之后,因姜维坐镇剑阁,魏军无法直入成都,就在两军陷入胶着状态时,邓艾险中求胜,率精锐部队绕过剑阁,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直扑成都。西晋末年,前赵大将刘曜多次绕过函谷关,从蒲津渡口西渡黄河进入关中,最终攻破长安城,俘虏晋愍帝,灭亡西晋。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因朱棣无法攻克由明将铁铉镇守的济南,遂决定留下少许兵力牵制于他,然后亲率主力北上,继而破东阿、汶上、邹县。

明朝末年,皇太极曾绕过宁远、锦州等地,率军从蒙古突入中原,攻打明都北京。如上所述,历代还是有很多在战争过程中,绕过城池,去攻击另外一些城池的情况。但是,从历代绕过城池的战争来看,要想绕过城池,去进攻其他的城池,这必须要满足以下一些条件:第一、实力够强。这是想要绕过城池的第一条件,如若实力不够强,就想绕过城池,他必然会腹背受敌,到那时很大几率会陷入全军覆没的结局。

魏灭蜀一战,钟会为何敢绕过汉、乐二城?还不是因为魏军的实力要远远强于镇守二城的蜀军,当时钟会统兵10余万,而蜀军仅万人,因此钟会这才敢绕过二城,直扑阳安关口。第二、粮道无忧。历来战争,将领们不敢绕过城池,而是选择一座一座去打,其原因除了害怕腹背受敌,就是因为害怕粮道被断。古代战争能赢的一方,无外乎兵源、粮草要比敌方充足,可以说粮草的供应至关重要,若粮草不足,则势必军心不稳,而一旦军心不稳,则无需敌方动手,其内部就会自行崩溃。

而若想粮草充足,除了本国的粮草筹集要及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道,只要粮道不失,粮草就能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如此,对于一个敢绕过敌方城池的军队来说,他要想饶过,就必须保证粮道不失,而若是他们敢绕过,其必然就是能够至少八成的几率保证自己粮道不失。魏灭蜀一战,钟会敢饶过汉、乐二城,除了实力够强,就是因为这二城早已被钟会团团围困,他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后方的粮道会有被切断的可能。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神兵  跨服  攻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