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将在中后方。鱼鳞阵跟锥形阵相似,但又有很大的的不同点。鱼鳞阵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部队是一样密集的,所以部队移动速度较为缓慢;而锥形阵的部队比较松散,互相推挤的影响小,移动的速度就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鱼鳞阵却可以突击而不会被冲散,这是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而锥形阵在突击的时候,就很难保证部队不被冲散。

鱼鳞阵跟鹤翼阵都属于文官指挥作战的阵形,也就是说,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参战,而是躲在后面指挥。鱼鳞阵的缺点就是防守很弱,敌人背后一冲,全军很容易溃散,因为阵形后面太薄弱了。(三)锋矢阵顾名思义,“锋矢”就是阵形像箭头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段,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猛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

而且突击效果非常好,全军冲入敌阵都不会被冲散。此外,该阵形的后方有一个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也相当好。此阵的缺点也是防守差,因为背后露出太多。(四)冲轭阵“冲轭”是车前方的横木,作为阵形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该阵的前方迎敌面很广,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可以应战,因为有两排队形是朝向偏角45度方向的。

这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布阵,所以在山地的移动速度很快。(五)长蛇阵长蛇阵分阵头、阵尾和阵胆三部分。阵形变幻的时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难应对。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的,共有三种变化:一、击蛇首,蛇尾动,这叫卷;二、击蛇尾,蛇首动,这叫咬;三、蛇身横撞,首尾俱到,这叫绞。要破除长蛇阵,就要先限制两翼的机动能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所以,最好的破阵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具体方法就是在我方步兵阵群中设下陷阱,用两个步兵方阵阻止两翼的机动骑兵出击,再用重骑兵对蛇腹的步兵发动冲击,使其阵形散乱无序。一举击溃步兵方阵,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这样一来,长蛇阵被分割,不得不各自为战,三方配合作战难以实现,阵法就不攻自破了。(六)车悬阵车悬是一种骑兵阵。

部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迎敌,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车轮战法。该阵法在古代非常实用,最为常见。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一样,最大的伤亡和战果不是体现在有组织的对抗中,而是在破坏了敌军有组织的战斗之后,而各种各样的阵法就是组织作战很有效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就是:破阵后才是真正屠杀的开始。所以说,在实力相差不大、互相对峙的情形下,想方设法破坏敌方的阵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古代行军打仗所摆阵法,与现代大型舞蹈,有什么相似之处与联系吗?

古代行军打仗的阵法,与现代舞蹈有密切的联系:一、舞蹈起源于狩猎、农耕、战斗操练及祭祀活动等。舞蹈是远古人类在劳动生产、健身、战斗操练、祭祀、市场生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表达活动。高兴了就手舞足蹈,这就是舞蹈的来源。下面幅图都是远古华夏民族最初的万字符舞蹈,还有的人佩带兵器舞蹈。二、古代舞蹈就有武舞、文舞等的分别,武舞就与战阵有关。

下面这幅图,表现的也是华夏民族的一个大型的万舞场景。流行于周朝的万舞,就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万字符”舞蹈,而又有所改进。《诗经·国风·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雄威貌),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就描写了万舞表演者表演驾驭战车、手舞干戚的英勇雄风。三、古代不但有武舞(军舞),还有军乐。

蔡邕《礼乐志》:"其短箫、铙歌,军乐也。" 《辽史·乐志》:"鼓吹乐,一曰短箫铙歌乐,自 汉 有之谓之军乐……横吹亦军乐。"军乐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与军舞伴奏,就与现代的舞蹈一样,载歌载舞,随音乐节拍,翩翩起舞。四、古代阵法讲究指挥官的位置,现代大型舞蹈也讲究领舞者的位置。如古代六花阵,中军指挥官居中指挥,其他部队四周分布。

现代大型舞蹈也有领舞者居中,其他舞者环绕领舞者起舞的境况。上图:俊采千星舞 童声百汇歌 --记星汇学校舞蹈团五、古代战阵排列有序,与现代大型舞蹈的排列有序相似。看看这个阵法,是不是与大型舞蹈的排列有相似之处?上图为:春晚节目六、古代阵法讲究动作协调,现代大型舞蹈也讲究动作协调。下面是戚家军的军阵中兵器、人员搭配协调示意图,以此抗击倭寇,战无不胜。

上图为:2018河南省少儿舞蹈春晚节目七、古代战阵讲究变阵,现代大型舞蹈也讲究变阵。下面是戚家军军阵的变化队形。现代大型舞蹈也是需要不断地变换队形,就不举图例了。。综上所述,既然舞蹈有起源于战斗操练的因素,故它们必然有许多相似、相同之处。寓教于乐,寓军于舞,没想到舞蹈中还隐藏着这么大的学问吧。这使我不由想起孙武子帮助吴王训练宫中嫔妃的故事,原来只以为是一个诙谐的笑话故事。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重瞳  绝美  药都  红颜  阵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