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曹仁之死不必过于解读。回到洛阳后不久,曹仁即病逝,享年五十六岁。最后看史料其实通过史料也可以看出曹仁地位高于于禁,《资治通鉴》记载,曹仁(征南将军、假节)曾经命令于禁(左将军、假节钺)屯驻在樊北。派大将军曹仁、蒋济率步骑数万进攻濡须。

曹仁是曹洪的哥哥,为人节俭清廉,善于布阵,发明的金锁八门阵十分了得。曹仁善长守城,樊城之城中,曹仁坚守樊城数十日,而关羽猛攻不下,最终荆州失守兵败麦城。后来,曹仁与吴国交战时,也不幸中了躲在一旁马忠的暗箭至伤,不久病死。

曹仁是怎么死的?

曹仁(168—223年),一生战功赫赫,深得曹操、曹丕的信任。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东吴孙权臣服。222年,孙权反叛,曹丕亲率三路大军讨伐。派大将军曹仁、蒋济率步骑数万进攻濡须。蒋济受命领兵向东攻取羡溪用以分散吴军,驻守濡须口的吴将朱桓果然分兵驰援。曹仁随即率兵直取濡须口,朱桓城中仅有五千守兵,于是坚守不出。

当时,曹仁派其子曹泰督军攻城,另派一军攻取朱桓部属家眷所在的沙洲岛。蒋济得知后表示反对,认为吴军在西岸,战船在上游,如果进攻沙洲岛,无异于自取败亡。果然曹军被击败,溺死及被斩杀者千余人。之后出现疫病,因而撤军。回到洛阳后不久,曹仁即病逝,享年五十六岁。我认为,曹仁之死不必过于解读。许多人喜欢把一些很正常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一些过度地解读,故弄玄虚,我认为混淆视听,没有多少意思

尽管是不可尽信史,但更不可妄加评议,无中生有的去揣测历史。没有常胜将军,吃点败仗很正常。而且每一次战役都会有不同的意见,打胜了不能去处罚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打败了,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也不必过于嘚瑟或吹捧。没有必胜的道理,胜败都有可能。作为经久沙场的老将军,一次小败算不得啥。撤军的原因主要还是曹操父子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疫病。

几次南征失利多源于此,水土不服是痼疾。五十六岁的老将,由于劳累也或许是感染了疫病,不久去世。在三国时期,这也是高寿的年龄,何况是累年征战,费心劳力,已经是难得的寿终正寝。去世后,谥为忠侯。按照《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就是说,不顾身家性命侍奉主上,从不因为危险就推辞。这足以说明了一切。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在研究三国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对曹操身边的一些大将与曹操的关系比较模糊,尤其是曹姓宗室后人,我们就更加分辨不清了,在曹魏的历史中,出现过太多曹姓狠人,比如曹洪、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等人。这些人都是很厉害的角色,而且与曹操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这些人究竟与曹操是什么准确关系呢?在这些人当中,曹操最信任的人又到底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曹操的家族历史。

曹操家族的奠基者曹操家族的来源,根据现在的史料记载来看,拥有比较清晰记载的最早的人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腾了,曹腾在家排行老五,前边还有四个哥哥,分别是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以及曹褒。因为曹腾是一个太监,所以很明显曹腾是不可能生下孩子的,但是在古代收养儿子来继承家业,是一件普遍正常的事情,所以曹腾就收养了一个养子曹嵩。

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至于曹嵩的亲生父亲是谁,史料中并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不过曹嵩在成为曹腾养子之后,在宗室之内还是有其余兄弟的,比如曹鼎、曹炽等人就是曹嵩的同族兄弟。曹炽是曹褒的儿子,后来曹炽又生了两个比较厉害的儿子,分别是曹仁和曹纯。换言之,曹操、曹洪、曹仁、曹纯,实际上就是同族兄弟,类似于我们自己和大伯家儿子那种关系,还是十分亲近的。

当然了,在一些史料当中,也有说曹操是曹嵩养子的说法,主要原因就在于曹操的亲兄弟们在史料中记载过于模糊,基本上只记载了二弟曹彬、五弟曹玉以及六弟曹德,曹操还有两个弟弟的姓名以及生平事迹就没有任何记录了。甚至连有记录的3个兄弟,也几乎是一笔带过的,比如六弟曹德,生平事迹很少,几乎只知道他最后是跟着父亲曹嵩一起被陶谦派人所杀,其余的信息就少有记载了,我们想要知道更多也实在太难。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曹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