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信(三国演义),武将当然就信关羽了,吕布武艺虽高,人品极差,从平庸拜权贵,杀义父求升迁,乃小人一个,为百姓不齿。关羽平民百姓一个,正气一身,相貌堂堂,武艺超群,出生寒门,看街霸欺淩乡里,拔刀相助,浪迹社会。经过磨练,遇上贫困潦倒的太子,相处如兄弟,心甘情原为马前卒、任劳任怨,扶助刘备,前途无量。不被富贵买动,官职所吸引,不忘初心。

吕蒙白衣渡江,杀死关羽这么好的战绩,为什么没有名留千史?

吕蒙是东吴继周瑜、鲁肃之后的第三任大都督。他留下的典故不少,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白衣渡江,所以吕蒙是青史留名了的。可能题主想说的是,为什么吕蒙斩杀蜀汉方面大将关羽,夺回荆州几郡,为东吴立下了大功却没有被千古传诵,而是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说说吕蒙的生平。年轻时的吕蒙吕蒙本来是汝南人,年幼时随家人南渡了。

少年时跟着他的姐夫在孙策账下效力,十五六岁时就偷偷混到前线杀敌。姐夫邓当教训他,吕蒙却顶嘴说:“富贵险中求,不立军功怎么出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不顾家人反对,依旧每次上前线杀敌。邓当手下有个小军头看不起他,吕蒙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给杀了,然后逃跑。后来有个校尉劝他自首,并帮他向孙策说情,孙策一看认为吕蒙是个人才,就免了他的罪,还留在身边。

由此可见,吕蒙小时候就是个愣头青,容易冲动,为了立功不管不顾,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莽汉,但是孙策比较喜欢他。周瑜时期的吕蒙后来,吕蒙接替了死去的姐夫邓当的职位,成了一个别部司马。又遇上孙权整编部队,检阅时发现吕蒙有点东西,就升了他的官。后来又在攻打丹阳,以及讨伐黄祖为孙策复仇时候立了功,吕蒙一路升官到了横野中郎将,还得了一笔赏钱。

后来吕蒙在周瑜的帐下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战斗,也立了一些功劳,但始终没有什么大胜,完全不能跟黄盖,程普这些人相比。到周瑜死的时候,吕蒙都只是一个偏将军。鲁肃时期的吕蒙后来,鲁肃成为都督之后,有一次路过吕蒙的防区。本来不想见吕蒙的,但是手下人说,吕蒙现在越来越厉害了,值得都督屈尊见他一面。第一次见面,吕蒙就显摆自己,他问鲁肃:“你作为新任都督,有什么对付强大邻居关羽的策略吗?”还好鲁肃是个敦厚长者,也不见怪,实话对他说,对关羽镇守的荆州主要是随机应变,没有确定一定要怎么对付他。

吕蒙说,你怎么能这样呢?这不是玩忽职守吗?于是向鲁肃献了五条计谋。具体是什么计谋?史书上没写,但鲁肃方面是夸了吕蒙的。不过后来的施政应该是没有采纳,因为吕蒙向来主张的是主动出击,而鲁肃是从大局出发,稳固孙刘联盟。后来吕蒙在驻守地方的时候,每次都是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并且胜多败少,在当时的东吴将领中表现非常突。

而且他的资历也不浅,从孙策时代就上了东吴的船,所以鲁肃死后,吕蒙就成了接棒的东吴都督。东吴都督吕蒙吕蒙当都督后,马上就改变以前鲁肃的做法,准备主动攻击关羽,把被刘备骗取的半个荆州夺回来。他这应该是立功心切,急于表现自己,之前向鲁肃献计没有被采纳,现在终于可以亲手实施了,实在是痛快呀!但是为了麻痹关羽,吕蒙与孙权商量好了,先表面上还是示好关羽,免得他有了戒心。

以关羽那种天王老子第一他第二的傲气,自然是不把吕蒙放在眼里的。所以关羽出征攻打襄樊,之后,吕蒙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回后方养病去了,实际上却带着精锐部下潜伏起来了。关羽本来还留了一些兵防守东吴的,听说对面的吕蒙去养病了,马上把留守的部队都调到了前线,参与攻城。没想到自己的老巢就这样,被吕蒙轻轻松松地渡江偷袭得手了。

立了大功的吕蒙为什么没有被千古传诵吕蒙夺荆州,杀关羽,瞬间名声大振,这个功劳不可谓不大。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成为千古传诵的优秀战例呢?因为吕蒙虽然取得了个人的巨大成功,却严重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大局,甚至直接导致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后蜀汉精锐尽失,东吴的损失也不小,最终再次谈和结盟,勉强对抗强大的曹魏。

可以推荐几部电影吗,例如《荒蛮故事》和《看不见的客人》这种类型的?

好电影很多,首先要看你喜欢哪一类型。才能更好地针对性推荐。《看不见的客人》看过,非常好。《荒蛮故事》准备看。都是西班牙电影,属于悬疑类的。那按悬疑这个方向来推荐吧。西班牙有部电影《隧道尽头》,也非常不错。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也很好。后来陈思诚把它改成《误杀》。值得一看。经典的有《恐怖游轮》,绝对烧脑。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打野  武圣  蛮荒  最强  道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