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根据近年专家的研究,早在明宣宗在位时期,朱文圭就结婚了。史籍中提到的被明英宗赐婚的人,可能不是朱文圭,而是明代宗的遗腹子“见庶人”。英宗复位后,故意把“见庶人”过继到“建庶人”名下。然后又修改史书,把朱文圭在明宣宗时期的婚配纪录划掉。史料记载很乱,研究结果更乱。这里就不深究了。总之,朱文圭应该是有子嗣的。

而朱文圭有子嗣,那说明朱允炆也有子嗣。只是这些皇室后裔不被明朝官方承认。(建庶人传后谱)南明时,朱文圭被追复王爵。朱文奎和朱文圭是亲兄弟,母亲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南京城破后,马皇后据说也自焚而死。朱标的第三子叫朱允熥,他和朱雄英是同母亲兄弟。与朱允炆只是异母兄弟关系。按照继承顺位,朱标死后,大明的储君原本应该是朱允熥。

但朱元璋考虑到朱允熥年幼,可能会被外戚控制(外公是常遇春),于是朱元璋也就选了朱允炆。结果就因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朱允熥的人生彻底改变。朱允炆继位后,朱允熥开始走霉运。他虽被封为吴王,但不能就藩。因为他才是正牌的嫡长子,对朱允炆的威胁比朱棣大,所以他一直处在朱允炆的监视中。他与周王、齐王等藩王一样,被朱允炆视为眼中钉。

靖难之役后,周王等人重获自由。朱允熥则没份,朱标儿子的身份导致他继续被朱棣视为眼中钉,继续被囚禁。1417年,谷王朱橞诈称崇阳王朱悦燇(蜀王朱椿的儿子)为“建文君”,意在谋反。后被朱棣镇压。不久后,朱允熥就暴毙而亡了。明朝官方说是暴毙,其实真实原因不过就是朱允熥威胁到了朱棣的皇位。朱棣不得不把他抹除,一劳永逸解决后患。

“不幸生在帝王家”这句话,用在朱允熥身上非常贴切。他原本是储君,而且本该是第一顺位,本该继承皇位。但就因为爷爷一念之差,他的命运就被改变了。落了个惨死下场。朱允熥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字不知道,详细生平也无记载。次子叫朱文坤,据民国二十四年版的《莱阳县志》记载,朱允熥暴毙而亡时,身边的心腹抱着尚在襁褓的朱文坤逃到莱阳隐居。

后经百年繁衍,有百余户后裔。另外,明英宗复辟,释放“建庶人”时,也一并释放了“吴庶人”。而当时朱允熥已经死了快四十年了,“吴庶人”不可能是朱允熥。所以朱允熥也应该是有子嗣的。只是这些后裔不被明朝官方认可。插一句。所谓建庶人,吴庶人,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特指一个群体。朱文圭是建文帝的儿子,但被踢出了皇族,沦为庶民。

所以他的他的子嗣,就统称为建庶人。朱允熥的爵位是吴王,但被踢出皇族,沦为庶民。所以他的他的子嗣,就统称为吴庶人。有明一朝,不止有建庶人,吴庶人,还有齐庶人等群体。朱元璋的第七子齐王朱榑谋反,全家被踢出皇族,贬为庶民。后来朱榑的三个儿子被明宣宗处死(史书记载为暴毙),只留下一个小儿子朱贤爀没杀。朱贤爀以及其后人,在明朝就被统称为齐庶人。

这个群体直到嘉靖时期才获得自由。朱允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四子朱允熞和五子朱允熙。两人均是建文帝的胞弟,均为吕皇后所生。朱棣继位后,废了大哥朱标的帝号,吕皇后的后位自然也被废除,改称为“皇嫂懿文太子妃”。也就是说,朱棣只承认大哥大嫂的太子和太子妃身份。吕皇后晚年的生平记载不详,有自焚而死的说法,也有善终的说法。

朱允熞和朱允熙的记载就很明确了。朱允炆在位期间,两人封亲王。朱棣废除朱标的帝号后,两人不再是皇子,便降封为郡王,并被软禁。朱允熞死于1417年(或之前),死因和朱允熥一样。朱允熙死于1407年,因住所失火被烧死。死的比较蹊跷。朱允熙当时16岁,已经快成年了。而且他虽然被软禁,但毕竟还是郡王,身边是有下人服侍的。

一个大活人被火烧死,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是朱棣下的黑手。朱允熞和朱允熙都没留下孩子。绝嗣。另外,朱标还有四个女儿。大女儿的封号是江都公主,嫁给了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璿。靖难之役期间,耿璿曾经劝父亲耿炳文直捣北平,结果因此得罪朱棣。靖难之役后,朱棣清算耿璿,将其处死。江都公主也被降为郡主。自己夫君被杀,自己也被降爵。

打击来的太大,江都公主一时接受不了,便忧虑而逝了。二女儿的封号是宜伦郡主,生平记载不详。三女和四女记载也不详。只知道四女没出嫁就病死了,死后追封南平郡主。总的来说。朱棣夺得皇位后,对大哥朱标一家人不怎么样。从老的到幼的都没放过。女儿还好,儿子全部沦为阶下囚。可见“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可能朱棣起兵之初,也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幅田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封神  烈火  忆往昔  峥嵘岁月  乱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