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经过周郎大战赤壁的时候,念念不忘这个茬,就作了这首诗。看似云淡风轻的叙述一件事,偶然间的一个发现,却引出了一场举世闻名的大战。诗的前两句,诗人用一支断戟升发开来,议论一场几百年前的大战,这场战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毋庸多说。诗人用平淡的口吻描写了前朝战争的遗物,实际并不平淡,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旋即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感慨岁月流逝,多少前尘成往事。

《铜雀台赋》中的二乔真的是指大小乔吗?

故事看得是个热闹,不一定非要去争个真假。但了解一下其真实的情形,或许更有意思哦!就这个问题,咱们就聊聊看吧01诸葛亮说二乔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

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约计一年而工毕。少子曹植进曰:“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高者,名为铜雀;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曰:“吾儿所言甚善。他日台成,足可娱吾老矣!”原来曹操有五子,惟植性敏慧,善文章,曹操平日最爱之。于是留曹植与曹丕在邺郡造台,使张燕守北寨。

操将所得袁绍之兵,共五六十万,班师回许都。大封功臣;又表赠郭嘉为贞侯,养其子奕于府中。复聚众谋士商议,欲南征刘表。荀彧曰:“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操从之,遂分兵屯田,以候调用。这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开头说的故事。上一回说到曹操平定北方,返回冀州。夜晚荀攸陪着老板散步,忽见一道金光从地而起,让人掘出一个铜雀,就造了个铜雀台。

曹操本就是个文学青年,喜欢舞文弄墨,自然少不了让一帮子才子们诌两句,作个《登台赋》啥的。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时,已经是三十七回了。又费了好几回的功夫,诸葛亮赴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时就到了四十四回。为了激起周瑜对抗曹操的斗志,诸葛亮就背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看看诸葛亮是咋背诵的: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周瑜听罢,自然是勃然大怒,离坐大骂道:“老贼欺吾太甚!”必然与老贼势不两立,诸葛亮的计谋得逞啦。

后来的情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败走华容道,灰头灰脸的逃回了北方。02杜牧之《赤壁》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据说杜牧打小就熟读兵法,很想有个机会一展拳脚。这不经过周郎大战赤壁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这个茬,就作了这首诗。有人还很认为杜牧说得有道理。

意思是说这么大的事,周瑜应该考虑周全,不该把江东所有人的命运押在东风上,万一没有东风咋办?有人替曹操解脱,也说曹操没有那么不堪,他也想到了那个季节(208年十月)不会有东风,所以就没有防备。理由是曹操专门干些杀人放火的勾当,他会不防备周瑜用火攻吗?就周瑜没想到这一点,最后着急上火,还是诸葛亮请来了东风,救了周瑜和江东一命。

因而就有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说得是,没有东风的话,二乔就会被曹操锁到铜雀台去了。就曹操那个性,这事是能做得出来的。03罗贯中说二乔到了罗老先生这里,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在杜牧这首诗的基础上又做了发挥,大致就是我们看三国的故事啦!合情合理,非常精彩,很过瘾!04真实的二乔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此时,东南风有,但毕竟季节到了,西北风多,东南风少。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穹天  神铜雀台  铜雀台  修破  大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