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我的答案是:荆轲刺秦成功与否,并不能影响历史进程。刺秦无益,非苏秦,张横之辈能毁秦朝制度于口舌之间,他人无力回天。荆轲不是个莽夫,刺秦失败,纯碎是因为这家伙就是招摇撞骗的主。或许是这样的组合太BUG了,尾田隐藏了罗宾的战力。

赵括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输的?

长平之战,赵括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先还原一下长平之战整个战场形势,(如果不想看文字可以参考文末的3D沙盘视频辅助理解) 。 秦军战力是其一,赵国君臣同样要背负责任,赵括的能力在王龁之上,但是和白起比差了一大截。公元前262年,白起率秦军沿着太行八陉的第一陉,轵关陉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上党郡已经成了一块飞地。

韩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降秦,与上党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于是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国君臣经过商议,决定接受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交接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止秦军来攻。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强烈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王龁带两年粮草,统秦军由咸阳水陆并用向上党进发,大军进入河东候马之后,沿着王屋山北侧泰岳山脉的河东道抵达沁水西岸,然后沿着沁水布防,防线南北长40余千米。王龁大军进攻之前,廉颇就已经在上党高地构筑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空仓岭防线,以高平关为中心,南北长约40千米。空仓岭南北走向,山体石质,岭高陡绝,是东西方向的天然屏障。

岭中央的巨大陉口,称之为高平关。廉颇在空仓岭上设防后,在防线向东5千米的秦城和古寨的这两个村子驻守重军,与高平关形成犄角之势,随时驰援。光狼城位于三条河谷的交会处,向西可沿着三条河谷驰援前线,向东可经丹水防线向东撤退,构成一处典型的可进可退、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冲。光狼城距离秦城古寨约5千米,距离大粮山10多千米,大粮山的粮草辎重很容易运输到光狼城,光狼城是空仓岭防线重要的后勤补给点。

第二道防线是丹水防线,沿着丹水直到长平,贯穿整个泽州盆地。丹水沿岸地形开阔,有利于大部队运动。大粮山是廉颇屯积粮草辎重之地。山脊相对平缓,向西南可以看到空仓岭,与北西的韩王山,一南一北,居高临下,成为赵军第二道几十里防线上的两只眼睛。韩王山是决战阶段主将赵括的指挥中心。长平位于丹水上游的东岸。是丹水防线上韩王山与丹朱岭之间的南北交通要道,也是北方天险长平关的前沿。

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防线,西起丹朱岭上的长平关,向东连接羊头山,一直延伸到马鞍壑,因为沿着山脊构筑了简易的长达百里的石长城而得名。百里石长城是赵军的后路,是保卫上党和邯郸的最后一道巨防,三道防线足显老将廉颇的良苦用心。秦军远离国土作战,必定需要速战速决。廉颇的思路就是以此三道防线,如果形势不利可以守代功,节节消耗秦军的兵力和粮草,争取一比一交换,并避免被秦军从南路包抄,必要时可以放弃泽州盆地。

削弱秦军后,动员晋阳皮劳守军、联合中原各国军队从南部野王,把缺少粮草辎重的秦军困死在泽州盆地里。由此可见廉颇的稳健卓越的军事才能。战争初期,秦军不惜兵力攻势锐不可当,廉颇无法抵挡秦军箭阵,秦军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呈犄角之势的防卫体系。空仓岭陷落后,赵军加固南北两翼筑壁垒来抵御深入的秦军,但是收效甚微,秦军很快突破了南北壁垒,王龁继续向东攻陷光狼城,至此赵军的第一道防线完全落入秦军之手,秦军沿着丹水西岸布防,与赵军隔河对峙。

廉颇领教了秦军战力,出于保存实力,廉颇没有再次组织抵抗就撤回丹水东岸,以丹水为依托,全力加固丹水防线。至此长平之战第一阶段结束,赵国13万甲士损失3万,上党军队7万损失2万。赵国军队剩下15万。秦国王龁的17万甲士损失5万,剩下12万。廉颇固守阵地一连坚守3年,实力强而急于求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水一步。

秦军久攻不下,赵国也无法退敌,两国对峙消耗了巨大的粮草辎 公元前260年决战前夕,赵国中反间计,赵国主将秘密换为赵括,之后秦国主将也秘密换为白起。秦国向长平新增甲士数万,长平前线的秦国甲士共有17万、运粮民兵约40万,总兵力将近60万。赵国投入甲士15万,运粮民兵25万,总兵力40余万,赵括将民兵分为三拨,其中10万民兵驻守韩王山,10民兵万驻守大粮山,最后5万民兵驻守百里石长城。

 1/8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刺秦  秘史  4366  战力  暗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