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新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不忘旧人周泰、黄盖等。有人说孙权只是巩固了祖业并未多大发展,那又看魏蜀两国周边具备收复统一贫弱小部落的先天地理优势,他们又有多大图展呢?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论手下人才、军事实力,帝王之术先天条件东吴孙权都是最弱的。

三分魏蜀吴,存在感比较低的孙权,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要说三国就必然绕不过东吴君主孙权,很多人认为在三国风云人物中他的存在感比较低,根据词意理解还不是一点点低,我认为这样的定性是不恰当的。对于我们熟知的演义戏说的描绘都是带有文学艺术夸张的成份,更有喧宾夺主之嫌,为了接近历史真象,就必须要通过多种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过虑,再经过自己客观公正的比较、佐证,才能得出自己(不是别人亦云亦雨)相对客观的历史实事判断。

既然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那就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难分伯仲。相比于手下人才众多,兵强马壮的曹操、刘备、诸葛亮,文韬武略的孙权文安天下武定乾坤出色于刘备 ; 武能跨越诸葛亮 ; 就综合素质而言且还比肩于曹操。仪表堂堂、帝王之相的孙权,自幼文武全才,早年跟随孙坚孙策父兄征战天下,深得哥哥孙策赏识,孙策指着帐前手下说这都是你以后的将相之兵。

他年轻气盛,深谋远虑,胸怀大志,雄心蓬勃。19岁继任哥哥君主之位,统领三军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在征战黄祖的决策上,他更具智慧与胆略的自信,惋拒了甘宁提出的“划江而治”二分天下,依据自己江东大局已稳,兵马强壮,粮草充足,毅然出兵黄祖大获全胜,使得黄祖落了个被追杀而亡。他头脑冷静,足智多谋,明断是非,年仅27岁的他面对曹操自称的80万大军来犯,而孙权手下只有5万军队可调动,实力的悬殊至使集团内部以张昭老臣为代表的大部分官吏主张降和,只有周瑜、鲁肃与孙权抗曹意合,身为一国之君的孙权纵有意志谋略成胸,也不得不慎之又慎,深谋远虑,在得到鲁肃、周瑜的全力支持与相互磋商策略定形后,孙权怒斩奏桌,警誓谁如不一心抗曹与如这奏桌一般。

统一了思想,坚定了意志,稳定了朝野民心。速派鲁肃联蜀,竞与刘、诸不谋而合。经典名垂青史的“草船借箭”也是出自孙权之策,并非演义戏说之谣。对于周瑜的计策部署,孙权也是早已作了周密细致的力争胜利与万一失利的两手善后战略部署准备的。联蜀抗曹的赤壁辉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三国稳固鼎立,他胆气过人,慎定自如,在濡须口乘船侦探魏军阵容时,魏军射过来的箭簇集中在了船的一侧,使船失去了重心平衡,即将预倾侧翻之时,他沉着指挥调转船头,待另一侧箭簇集满,箭匀船平才徐徐驶离。

阵前的神勇,不得不使曹操感叹道 : “生子当如孙仲谋。”使得曹操不战而退。周瑜也曾称他“神武之才。”收复荆州,毙命关羽,夷陵之战大捷,两次大败蜀军达到了雄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其局势已盖压蜀之一头。以后又屡次击败曹氏魏军。他重情重义爱兵如子,将相之情犹如骨肉亲兄,识人之鉴,用人之明。启用新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不忘旧人周泰、黄盖等。

有人说孙权只是巩固了祖业并未多大发展,那又看魏蜀两国周边具备收复统一贫弱小部落的先天地理优势,他们又有多大图展呢?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论手下人才、军事实力,帝王之术先天条件东吴孙权都是最弱的。单凭7万兵力能与魏蜀两国平分天下,还多次挤压蜀国挫败魏军。纵使孙权有超凡逆天的文韬武略个人才能,也不可能独柱挚天一统中国。

正是孙权智慧超群颇具洞察的眼光,深遂地看穿了三国平衡时局未来的时空走向,胸怀大志,不露锋芒,冷静沉稳,审时度势,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巩固基业,稳扎稳打,积极储备大业条件资源,以图时机。据书所传他老年昏庸,虐待残害将臣,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客观,人无完人,一个人一生的性格脾气比思想观念转变还更难改变,犹如吵架、抬杠是双方的问题,缺了任何一方都不成立。

更何况一生享受惯了代代历史传承的掌握生杀大权如草芥的帝王之君,同时还是一个经历过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浴血奋战、踩着刀尖在尔虞我诈的旋窝中讨生存的帝王之君。抬杠摩擦,即使没有歹毒的恶意,死结不解日积月累也会激发人固有的逆反基因。作为将臣说话进谏不讲策略,不摆正自己的位置,凌驾于帝王之上,身为帝王之君的孙权也算是很人文了。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黄盖  特技  技能  属性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