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厚重的装甲给线膛炮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穿甲弹我们先说穿甲弹,穿甲弹的原理很简单,就使用火炮发射一个质量达、速度快的高硬度实心炮弹,依靠炮弹的动能“撞”穿装甲。所以要想提高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就要提高炮弹的质量和速度(至于硬度,那是材料学的范畴);要提高炮弹的质量就得加大火炮得口径、要想提高炮弹的速度就要加长火炮得身管;所以在坦克技术发展最快得二战时期,坦克火力增强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坦克的炮管逐渐由又细又短的“小水管”变成粗、长、硬的“大根”!▲坦克火力的进步,最直观的标志就是炮管越来越“粗、长、硬”但是,随着穿甲弹的质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早期的全口径穿甲弹的炮弹直径和火炮口径相同,炮弹打到敌坦克装甲上时,装甲的受力面和炮弹的直径相同。

▲装甲的受力面和炮弹的直径相同,所以炮弹的受力面越小穿甲能力越强而对于穿甲弹击穿装甲而言:在同等炮弹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作用面积越小的炮弹能量越集中,穿甲能力越强!但这就和增大火炮口径的原则背道而驰了;于是为了在增大火炮口径的同时减小穿甲弹的直径,人们就发明了“次口径穿甲弹”。▲次口径脱壳穿甲弹次口径穿甲弹就是把一根比火炮口径小的弹芯用与火炮口径一致的弹托托住,发射时弹托托住弹芯一同飞出炮口后弹托脱落(早期的次口径硬芯穿甲弹是弹托与弹芯一同飞行),只剩下弹芯撞向装甲,这就是次口径脱壳穿甲弹。

但是次口径穿甲弹的弹芯直径减小了,怎么增加它的质量呢?很简单——把弹芯拉长就行。于是这弹芯就越来越长,直到变成一根“杆”,这就是“长杆穿甲弹”。▲穿甲弹演化的方向就是越来越长但是当穿甲弹变成长杆穿甲弹时,问题又来了——请问,下面两个物体那个好旋转起来:▲铅笔和陀螺那个更好旋转起来呢?答案:陀螺。因为铅笔又细又长,按轴心旋转时章动太大根本没法稳定;而且转得越快章动越大、越不稳定!于是像铅笔一样又细又长的长杆穿甲弹就不适合用线膛炮发射了,因为线膛炮会让炮弹高速旋转;以长杆穿甲弹的物理特性,转速太快一出炮口就飞没影了根本没有精度可言!破甲弹破甲弹也和穿甲弹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破甲弹时靠金属射流击穿装甲的;但是如果用线膛炮发射破甲弹,由于炮弹在高速旋转,破甲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金属射流就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散开,转速越快金属射流越分散,穿甲效果越差(与穿甲弹相同,装甲的受力面积越大,穿甲效果越差)!▲破甲弹原理于是,破甲弹也和穿甲弹一样,对于线膛炮而言是不合适的。

滑膛炮的选择既然穿甲弹和破甲弹都怕“转”,那要发射这两种炮弹最好选择一种不会让炮弹旋转的火炮——滑膛炮!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制造工艺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造出炮管内壁十分平滑的滑膛炮管,再加上人们对空气动力学的认识加深使得滑膛炮在近距离(4000米以内)上的精度已经不亚于线膛炮了(至于4000米以外嘛......命中还是靠信仰)。

再加上滑膛炮能量损失小(线膛炮的膛线会对炮弹产生阻力)、寿命长(一般线膛炮发射穿甲弹的寿命在150发到300发之间,而滑膛炮普遍在500发以上);所以现代坦克至前苏联T-62起基本都选择滑膛炮作为主炮。在第三代主战坦克时代,普遍装备的120/125毫米口径滑膛炮一般发射穿甲弹时的炮口动能在15至18兆焦耳,也就相当于把一个50吨重的铁块从12米的高度扔下来砸到地面那一瞬间的能量;而现代长杆穿甲弹的弹芯直径一般是在33至27毫米之间,所以这么巨大的能量集中在这么小的面积上——这就是现代穿甲弹可以轻易击穿6、700毫米钢板的原因。

题外话:线膛炮怎么发射穿甲弹和破甲弹前面说过,穿甲弹和破甲弹都怕“转”那线膛炮可不可以发射这两种弹药呢?也可以,只不过要降低炮弹在炮管内的旋转速度——滑动弹带。滑动弹带其实就是把一个滚珠轴承套在炮弹外边,当用线膛炮发射炮弹时,这个滚珠轴承就可以减慢炮弹的旋转速度(一般减小到10/1),这样炮弹的旋转速度就不会太快,使线膛炮也勉强可以发射这两种弹药。

为何坦克炮多采用滑膛炮而且射程比同级别的火炮近?

坦克现在一般喜欢装两种弹药,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后称脱穿)和破甲弹(包含HEDP这种破甲爆炸两用弹)。脱穿是一根硬核的长杆子,纯靠动能扎进坦克装甲里。所以初速对他来说很重要,线膛炮因为炮身(弹托)会和膛线摩擦,所以初速比不上光溜溜的滑膛。再是脱穿这么长的杆子如果高速旋转很容易失稳,它仅仅靠尾翼的自旋就行。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坦克  3d  滑膛炮  战车  威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