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鲁肃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应属这一时期第一流的人物,通过两件事可以体现出来。其一,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的建安五年(200),此时鲁肃跟随孙权后不久,被孙权召见,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时局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长谈左右了以后几年的国际关系。其二,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大功臣。

刘表死后,刘备逐渐成为益州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于是鲁肃向孙权建议:我们应该去吊唁刘表的儿子,刘备是当世枭雄,他是抚慰刘表部下的主要人物,同时刘备和曹操有间隙,我们应与他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孙权担心曹操早日拉拢刘备,于是马上派鲁肃前去与刘备谈判,这才有了后面的孙刘联盟。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的达成,与两家的“老板”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时的刘备处于长坂坡大败的绝境,在刘备一方而言,请求联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称赞孙权的大度,经过诸葛亮的“软磨硬泡”,孙权答应诸葛亮实行孙刘联盟的措施。实际上,当时东吴的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多数人赞成向曹操称臣,《三国志》记载道:“皆劝劝迎之(指曹操)”。但是,孙权最终决定达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体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该有的品质。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实际上有点儿夸张了。在历史上有“鲁子敬力排众议”的事实,但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小说的作者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安排,可能与他所赞扬的人格有关吧!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请求达成孙刘联盟时,刘备一方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已经处于劣势了。此时的刘豫州(刘备)被曹操在长坂坡击败,陷入了不得不联合绝境,所以诸葛亮才向孙权发出了求救信号。

试问,没有鲁肃前期对时局的分析,孙权会同意联盟吗?肯定不会,因为孙权是东吴的一方。周瑜在达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周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一,周瑜是一个对东吴尽心尽力的人,当周瑜病危的时候还向孙权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他说道:“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虑”,可以看出只要对东吴有利的措施,周瑜一定会赞成。

其二,鲁肃与周瑜的个人关系很好,当初周瑜在居巢任县长的时候就求助于过鲁肃,鲁肃给予了慷慨的相助,之后两人又都在孙权的身边效力,所以在政见上比较一致。结语尽管《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的这么一回,但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鲁肃的功劳大于诸葛亮,这是事实。鲁肃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得不令人佩服!同时,刘备、孙权、诸葛亮和周瑜等人作为孙刘联盟的主要参与者,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的今天,赤壁之战,您了解这次战役吗?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下一步他打算进军南方,消灭驻守在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从而统一全国。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直逼荆州,这时候刘表刚死,次子刘琮即位。刘琮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暗地里已经投降曹操。这时驻守新野的刘备见曹操军队来势凶猛,恐抵挡不住,就匆匆忙忙地向江陵退却。江陵是军事重镇,也是兵力和物资重要补给地,曹操和刘备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双方都是为了争夺这个地方而日夜兼程。

在长坂坡曹操赶上了刘备并且打败了刘备,占领了江陵。刘备无路可走,就从小道跑到夏口,与刘表的长子刘琦会和,兵力加起来只有两万人马。在夏口,刘备遇到正在等待他孙权的谋士鲁肃。原来得知曹操南下、刘表去世的消息后,就接受鲁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建议,并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和刘备取得联系。鲁肃在夏口和刘备说明自己的来意,希望孙、刘两家能联合起来抗击曹操。

这也很符合诸葛亮在隆中同刘备所讲的对策,所以刘备马上派诸葛亮同鲁肃前往柴桑,面见孙权商讨联盟破曹的计策。孙权见到诸葛亮后,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也被孙权的气度折服,两个人谈得很投机。孙权向诸葛亮请教眼前形势,诸葛亮就说:“现在天下大乱,曹操占据北方,而邑有吞并天下的之势,真是志向相同啊!”诸葛亮一句话就把孙、刘拉到共同抗曹的立场上。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赤壁之战  荷兰  河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