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那么,颇黎又是哪个国呢?唐代传奇《梁四公子记》中说:“扶南人来卖碧颇黎镜。……御库有玻璃母,乃大食所产。”大食是阿拉伯帝国的专称,以及阿拉伯、伊朗穆斯林的泛称。如此,卷帘大将打碎的这只玻璃盏就深有寓意了。这层寓意与明代宗教信仰有关,证明《西游记》中的西教东渐、东西方宗教交融中绝不止佛教一家。

玉皇大帝在接受佛老之法东渐之前,同样信仰“玻璃盏”所暗示的伊斯兰教,卷帘大将之后是要成为佛老坐下的金身罗汉的,故而,打碎玻璃盏证明这厮“前世”就是佛门中人,做了佛老的卧底。这样讲,书中还有其他文本证据支持吗?流沙河收沙僧沙僧为何姓“沙”仅从文本解读,因为卷帘大将在流沙河作妖,故而观世音让他姓沙。这样解读没有毛病,问题是卷帘大将为何被贬在流沙河。

《楞严经》中,观音说:“……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西游记》之“流沙河”,原来指的是“恒河沙”,也就是恒河之沙。《金刚经》中,又说道:"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回前诗这样写道:“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原来,沙僧之“沙”却是如此,他原本就与孙悟空来自同一个“世界”。佛门又称“沙门”,沙僧才是西天取经途中的重要角色,纯正的“沙门中人”。唐僧虽然是佛祖的二徒弟,孙悟空是佛祖的心魔、心猿,但他们都不如沙僧,他是沙门派到天庭的卧底。故此,玉皇大帝打了他八百锤,每七天刺他百余飞剑,这仇恨可就大了。

玉皇大帝代表道家,道家惩罚叛逆内贼,当然得观世音菩萨解救、释厄了。九个取经人既然流沙河暗示的是恒河沙,那么,这必定就是佛祖所辖之地。沙僧在此吃掉了九个取经人,头颅都不沉入河底,这是沙门重修的轮回,也就是佛祖的九世轮回。佛门九道,僧众只有六道轮回,唯独佛老能轮遍九道,终于在第十世成功实现佛法东渐。说白了,沙悟净就是佛祖十世轮回的见证者与守护者,这一点,观世音菩萨非常清楚。

故而,是观世音解救、招降、点化了沙僧,让他叫“沙悟净”——佛门只能姓“释”,沙悟净之“沙”原本就是沙门之意。取经途中,沙悟净是最忠实的,书中有“黄婆运水解邪胎”、“黄婆无语自忧焦”、“黄婆别主求金老”等故事,写沙僧不断调和金猴与木母之间的关系,任劳任怨帮助佛老完成了佛法东渐。而且,沙僧的前世十分恐怖,与孙悟空、猪八戒大战流沙河时,卷帘大将说道:“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婴儿,就是“江流儿”,木母、金公就是猪八戒、孙悟空。做完这些事,才被玉帝封为卷帘大将。这岂不就是“投名状”吗?沙僧的前世中,恐怕也有佛祖之一次轮回。打碎玻璃盏,则是佛祖一心要东渐佛法,岂容他法同在。大战流沙河沙僧为何是“黄婆”这个问题恐怕又与《西游记》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关了,对此,我简要说说。上文讲到,唐僧师徒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道家的五行之说。

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也是以道家之法镇压自己的心魔。《西游记》中有佛道之争,佛法东渐肯定是要占领道家地盘,改变道家一家独大的局面。故而,曾经被道家贬为“大觉金仙”的佛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制造了大闹天空闹剧,成功打开“通天大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难是通天河,过了这一难,九九归一,也是暗合道家之数,佛道终于能够得以融合,这不就是“通天”了吗?东西两界之天原本就是一体,都诞生于“盘古破鸿蒙”的混沌初开之时。

最后一难的制造者是通天河中的老鼋,说白了,他就是通天河中的一只老龟,甚至还是“老猿”。这是什么意思呢?(通天河)《西游记》与《水浒传》一脉相承,施耐庵笔下不断以“龟”、“蛇”暗示朱元璋家。而朱元璋给子孙辈所确立的辈分就是“金木水火土”……沙和尚是“土”,土是黄色,猪八戒是“木母”,故而,他就黄婆。婆,其实也是“优婆塞”的意思,优婆塞就是带发修行的行者。

她哭着说:这是我演的第一部戏,也是我最后一部戏。天啊!这不就是活脱脱的玉兔精么?于是,她赶紧通知场务李成儒务必在短时间找到杂志上的美女。李成儒还真是牛,很快就找到了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李玲玉。当时她还在东方歌舞团,杂志上就是她出演巴基斯坦罐舞时的照片。杨洁只好找人在地上画圈,给李玲玉画好走位的框架,让她在圈里跳舞,但是她还是时不时的出位。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走位  乱斗  注灵  西游  沙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