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章邯也认为,南方的叛乱已经算是平定了,无需再留守太多军队。所以项梁战死之后,章邯便再次率军返回,去和王离一起围攻赵国。而楚国这边,以熊心和宋义为首的楚国旧贵族高层,则是开始逐渐掌握了实权,项羽也开始被逐渐架空,成了宋义手下一个普通的将领。不得不说,老令尹宋义还是有点本事的。在章邯撤退之后,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和声望,重新收拢残兵,再次组织起一支军队,并且逐渐击败了章邯留在南方的一些将军。

此后,熊心和宋义等高层商量之后,觉得还是得继续去支援赵国。如果赵国被灭了,那下一步楚国自己也会被灭,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当时的局面是,不光楚国这边出兵,救援被围困的赵国。就连其他几个复国的诸侯国,也尽可能地派遣大军,去支援赵国,大家都不希望赵国被灭。就这样,在这之后,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全权统领楚军北上,前去给赵国解围。

至于项羽,则是只能在宋义之下,做一个次将。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最终,宋义带着麾下的楚军,来到了巨鹿地区。其他复国诸侯国的援军,基本上也都来到了巨鹿,和章邯王离统领的秦军,展开了对峙。至于赵国军队,基本上就已经被王离彻底围困在城里了。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巨鹿之战以前,所有的历史背景。也正是因为历史背景过于复杂,所以在巨鹿之战当中,才会发生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宋义带着楚国军队,抵达巨鹿地区以后,忽然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此时在联军当中,好像就数楚国军队最强了。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在之前的几个月里,章邯和王离已经横扫北方,灭掉了刚刚复国的魏国和齐国。韩国在战国末年的时候,就比较弱,此时也是一样,能够复国,还是因为之前项梁借了他们一些军队。所以此时前来支援,基本上就是凑数的。

魏国基本全灭,齐国只剩下少量军队,赵国主力被围,燕国也没多少人。这样算下来,其他几个复国诸侯国的援军,加起来也没多少人。想要给赵国解围,还是得看楚国的。但问题是,此时宋义如果带着楚军,一头撞上去,拼死拼活替赵国解了围,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吗?答案很显然,半点好处都没有。对于楚国来说,最好的结果,是等到秦军和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军队,彻底两败俱伤之后,再进行反攻,如此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最差的结果,也是要等城里的赵国军队,坚守到最后一刻,尽可能给秦军造成的消耗更大一些,这样对楚军才是最有利的。所以,当楚军到了安阳之后,就再也不往前走了,反倒是就地驻扎了起来。接下来的整整四十六天里,楚军一步未动,一直在等待机会。顺便说一句,在这段时间内,其实还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联军这边,宋义虽然没有派兵去进攻楚军,但私下的活动一直都没停。

比如说,宋义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国的认可,被公推为盟主,可以名义上统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再比如,宋义还私底下和齐国做了一些交易,最终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了齐国做宰相。显然,宋义也没安什么好心。此时的宋义,估计也是想着在这场乱战当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如果顺利的话,这场大战之后,楚国军队全归宋义统领,齐国那边宰相又是他的儿子。

在这个乱世当中,宋家说不定就成了最后的胜利者。除了联军这边之外,在楚国后方,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在前线准备交战的同时,熊心也意识到,楚国或许还可以做得更多。之前陈胜和秦军交战期间,曾经趁着双方在荥阳对峙期间,派遣大军去偷袭秦国腹地,差点就直接拿下了咸阳。多亏了章邯及时征召了几十万骊山囚徒,这才避免了咸阳被攻破。

然而此时,秦朝的主力军队,基本上都被牵制在巨鹿战场上。而咸阳那边,也再难找出几十万骊山囚徒了,可以说是无比的空虚。既然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抽调一些军队,前去偷袭咸阳呢?只要咸阳被打下来,巨鹿那边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所以,在此期间,熊心提出号召,提倡大家一起去进攻咸阳。而在这些响应的军队当中,规模最大的,就要数刘邦统领的沛县军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刘邦才率先攻入咸阳,成了秦朝的终结者。刘邦那边,我们暂且不提,继续来说巨鹿战场这边。随着宋义在安阳地区,驻扎的时间越来越长,战场的局势越来越恶化。首先,已经被围困许久的赵国,已经坚持到了极致,再难坚持下去了。秦军这边,章邯加上王离统领的军队,总数已经超过四十万,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5/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999  中国使馆  还击  之战  无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