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明朝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因赌博大输后愤而自宫,改名李进忠,并于万历年间被选入宫。后来,因与时为太子的朱由校乳母客氏结成对食,开始走上飞黄腾达之路。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之后,对魏忠贤和客氏极为宠信,魏忠贤不仅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而且就连他的兄长魏钊也被任命为了锦衣卫千户。

魏忠贤大权在握之后,不断打击异己、巩固权力,以至于被人称为“九千九百岁”,又因对国政参与过深,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26、清朝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被封为贝勒,后多次随皇太极出征,因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并于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因生前未立子嗣,清廷内部围绕皇位展开争夺,多尔衮最终与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趁着明朝内乱,率领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可以说朝政大权全部操持其手,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被追封为“清成宗”。

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哪个,年号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改元与年号合流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所谓“改元”,顾名总义就是中止正在行用王年数,改用另外一个新元年,过去统统归零,年份从头算起。在汉文帝以前漫长历史中,此事只在战国发生过两起,分别是秦惠文王和魏惠王,魏惠王改元详情不见史载,而秦惠文王是将通用的十四年更为元年。不过,这两人都有很正当的理由,他们是由侯称王,所以将以前侯年改为王年,以示自己和国家已经焕然一新。

改元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西汉文帝十六年。这年赵国术士新垣平让人拿着玉杯献宝,自己装模作样占卜一番,然后告诉文帝刘桓说:“阙下有宝玉气来者。”皇帝派人去看,果然发现有人献玉杯,上面刻着“人主延寿”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这场魔术很成功,“居倾之,日却复中。”龙颜大悦的刘桓觉得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吉兆,太阳能经过中天两次,那么自己统治也可从头再来,于是下诏将明年十七年改为元年,还特地下诏让天下每村每户可以吃酒宴会,而这次改元也是正史中公认的首次改元案例。

作为皇帝,刘恒他还是领会了“改元”这一操作所具有的意义。对于封建统治者说,“改元”归零,具有祈求“与民更始”“延年之祚”的神圣意义,这种操作不仅是在祈求帝王本人万寿无疆、生命长驻,更重要的是寄托了延续国祚、除旧布新的重大意义。其中的政治含义,在后来西汉所颁布相关诏书中将写得清清楚楚:“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武帝元封改元诏),又或者是“汉国再获受命之符......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哀帝太初元将改元诏)。

其中说得很明白,就是过去事情一风吹,现在皇帝开恩,重新开启统治的新纪元,他的统治自然也就会长久地延续下去了。改元与年号合流正是文帝时起,改元就逐渐成了统治者的惯例。不过在文、景及汉武帝初期,改元还没和年号扯上关系。史书上对此时标记的“中元”“后元”,只是后人为了区别的方便称呼而已,时人则不会说什么“中元某年”“后元某年”,只是将前后两次都称为“今上某年”而已。

汉武帝接受史官司马迁的建议,下令司马迁与邓平、唐都、落下闳几位天文学家、历学家制订新的历法,以代替沿用的《颛顼历》,纠正《颛顼历》的时间误差,开始采用二十四节气,这部《汉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5日,每月等于29.53086日,在当时是最先进最精确的历法,启用于公元前104年,比古罗马的《儒略历》早了58年。

实际上,当汉武帝继位时,改元已经成为潮廷一种日常操作。加上继位,他一共改元11次,前7次六年一改,从太初开始四年一改。这几乎成了制度,在他之后的西汉各帝也大都是六年或四年一改。如此频繁地改元,自然很容易在记录上发生混乱,刘彻自然要对此采取措施----让年号和改元相结合,每次改元都冠上一个美好的名字,看上去就是一个良好的解决之道。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帝  步兵  前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