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毕竟双方实力对等,没有明显的悬殊。而刘璋一定会选择隔岸观火,他不会出战,也不想掺和。第七,与曹操对峙的同时,偷摸着夺取西川。曹操这边一时是打不下来的,所以周瑜要想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就必须要从西川这边出手。他会将长江防线修筑的跟铁桶一样,随后再跟刘璋结盟。如果刘璋不同意的话,那周瑜便可以出兵攻打,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死伤一定比较惨重,但是值得。因为打下了西川以后,周瑜的力量将会完全超过曹操。而曹操此刻也已经到了暮年,无心再战。周瑜一统南方的大业已经完成,此刻他已经五十岁左右。第八,南北大战,生死未卜。没有人知道接下来周瑜和曹丕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要我猜测,周瑜的北伐大业会受到冲击。因为他的个人能力能支持他走到现在,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三国时期吴国为什么不联合蜀国攻打魏国,还要攻打蜀,最后灭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身蜀汉,《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尊刘贬曹。曹魏虽然遭受贬斥,却是统一三国的晋朝的前身。因此,在历史上毫无话语权的东吴就必然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大家一般都站在蜀汉的立场上,对东吴撕毁盟约,与蜀汉为敌的做法大加批判。那么,如果我们换个立场,站在东吴方面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一、东吴与蜀汉自相残杀是严重的战略错误。

在孙策夺取江东作为根据地之后,就锐意进取中原。他在曹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的时候,率领军队渡江,准备攻打许都。但是在渡江的时候,孙策遭到了刺客的暗杀,不治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了孙权。孙权不负众望,他任用贤能,团结部下,迅速稳定了局势。他采纳鲁肃和甘宁的建议,对上游的荆州发动进攻,企图实现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天下的战略目标。

但是,就在他攻破黄祖,企图进一步发展战果的时候,曹操开始插手荆州。曹操先是进出淮南,逼迫孙权回师保守根本。在北方基本稳定之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由于刘表病逝,他的继承人刘琮投降了曹操。轻易得到荆州的曹操志得意满,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后,准备顺江而下,一举解决东南问题。在这种危急关头,孙权力排众议,采取了联刘抗曹的方针。

他派出周瑜率领的大军,与刘备一起在赤壁大败曹操。随后孙刘联军占领了荆州南部,曹操被迫退守荆州北部。在随后的岁月里,孙刘联军并肩作战,一直对曹操施加压力,使得曹军始终未能南下。在当时的三方势力中,曹操的实力最强,刘备和孙权的实力较弱。刘备和孙权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双方才有出路。这是刘备和孙权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孙刘两家同盟的时候,曹操不但不能打败他们,相反还遭受了很多次挫败。曹操最困难的时候,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在此前,刘备在汉中之战击退曹操,还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考虑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与此同时,曹操的统治区中,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更加重了曹操的统治危机。

这一切,都是基于孙刘联盟的基础造成的。可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孙权却撕毁了盟约,对关羽的后方荆州发动了偷袭。孙权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引来了蜀汉的报复。在夷陵之战中,孙权虽然给刘备的蜀军以毁灭性打击,自己也付出了伤亡过万的代价。本来就实力较弱的蜀汉和东吴,经过自相残杀的战争,实力更加削弱。这更加大了他们与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

在此后,虽然蜀吴再度结盟,可是他们已经不是曹魏的对手,最终先后遭到了灭亡的命运。因此,孙权破坏盟约,与蜀汉为敌,是他犯下的战略上最大错误。二、东吴破坏盟约的动机。虽然东吴破坏盟约,是战略上的错误,那么东吴为何还要饮鸩止渴,采取如此错误的举动呢?如果我们站在东吴的角度上看,分析他这么做的动机,就会发现孙权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

因为事关东吴的生存,孙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首先,全据长江是东吴的战略目标。在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建议先跨有荆益,再进行北伐的之前,鲁肃就向孙权献上了《榻上策》。鲁肃建议孙权西取荆州,全据长江,然后建号帝王,北取中原。这样,双方的战略方案就发生了冲突,冲突的焦点就在荆州的归属上。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刘备集团需要占有荆州,作为西取益州的跳板。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吴国  东吴  之中  统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