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老子说的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即学习知识越多越好,修行却烦恼越少越好。《了凡四训》一书当中说的好,改过包括三个层次:“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每个人都需要修行, 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 。吃饭是滋养我们的身体,修行是滋养我们的心灵 。修行的根本就是修心,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 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化解心中的烦恼和习气。正知正见对一个人十分的重要! 没有正确的三观, 我们就不明白什么是善恶、美丑、是非 ,因而会种下种种的恶因, 将来遭受严重的果报。

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道德经》有云:天网恢恢,疏而不爽 。任何人都跳不出因果的判定!佛祖也曾告诫世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可见树立正确的三观, 持有正知正见, 可以让我们懂因果,明事理, 做到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有了正确的三观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要化解心中的烦恼和习气。

按照佛家的划分,烦恼包括三大类: 见思烦恼 ,尘沙烦恼,无名烦恼 。其中根本的烦恼有贪、嗔、痴、慢、疑 、邪见。根本烦恼就像树根 ,其它烦恼就像树杈和枝叶,都是由根本烦恼而产生的。 所以断烦恼要从根本烦恼断起。根本烦恼断掉了,断其它的烦恼就会迎刃而解 。修心的关键就是改过,即改正自己思想 、语言、行为上的毛病。

《了凡四训》一书当中说的好 , 改过包括三个层次 :“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就拿坏脾气来举例 ,坏脾气是一个不良习气 ,一来容易损伤自己的健康, 二来容易冲动,伤害到别人 ,把事情搞砸 。改脾气不容易 !如果只做到了从事上改 ,遇到事情还容易发作 。因为你并没有真地把道理弄明白 ,自己的定力也不够 ,一定会反复发作 。

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圣贤经典 ,了解坏脾气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 还要学习学习一些改掉坏脾气的方法和步骤 。这样面对坏脾气时,我们就会更加理性处理, 坏脾气发作的次数和频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从理上改 。从心上改是最彻底的,就是要把坏脾气从心中连根拔除 。这就相当于佛家所要求的持“心戒”。

刚一动脾气,我们就要警觉, 连念头都不让它起 ,这样坏脾气如何发生呢 ?如果真的能从心中拔除这个“嗔心” ,那么坏脾气的毛病就彻底改掉了 。其实一切烦恼自性本空 ,没有实体可言。只要你不去强化它,慢慢地它就会枯萎 ,就会消失 。修行对我们每一个人是大有益处的 。真心修行的人会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智慧 。

修行的第一个好处 :会让我们更健康 。我们的情绪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而负面情绪对我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 ,怒气过盛就会伤肝 ,恐惧过多就会伤肾,悲伤过度就会伤肺,喜乐过度就会伤心 。可见我们的情志对于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是有直接影响的 !而这些过分的情绪都是负面情绪,应该把它们化掉 。

化解了负面情绪,我们身体才能更健康 。《中庸》当中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节,谓之和 。”即人的情绪没有发作之前,那种平和的状态是人心最健康的状态 。人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心就健康。所谓的平常心就是心清净,没有烦恼的心 ,那是一个人心灵最健康的状态!所以想保持一颗平常心 就必须化掉心中的烦恼 ,这样我们的心就更健康。

心健康了,身就更健康。修行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快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心中有烦恼 。我们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 ,怨天尤人 。看人不顺眼,怨天尤人,这是嗔心。 患得患失,忧心忡忡,说明心中有贪心。这种贪心和嗔心就是心中的根本大烦恼 ,不把它们化掉 ,恐怕我们无法幸福和快乐 。

所以一个人想幸福和快乐,就必须化掉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烦恼的快乐 !修行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我们会更有智慧 。其实我们跟圣人一样,具有同等的潜能,具有同等的智慧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发挥不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烦恼太重! 烦恼遮蔽了我们的智慧,智慧之光透显不出来!我们的烦恼有多少呢?可以说是无量无边 。

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名烦恼,层层无尽。可见,化烦恼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转烦恼为菩提,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我们烦恼化的越少,我们的智慧就越多,我们越有智慧 ,我们的生活就越顺畅,越幸福 。老子说的好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即学习知识越多越好, 但是修行却烦恼越少越好。

每天都要化掉一些烦恼,直到烦恼全无, 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无为而就无不为了!圣人所证悟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揣测的 。按照儒家讲 ,即“明明德,止于至善 ”;按照道家讲,即“反朴归真 ,天人合一” ;按照佛家讲 ,即“明心见性 ”,证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虽然儒释道三家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但表达的意思方向是一致的,即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


文章TAG:纪元  永恒  魔戒  石换  创世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