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仅是战神和军事奇才,而且还是分封刘邦为王的天下共主,同时也是西楚国的霸王,算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如此神奇的项羽,居然被刘邦所击败,被刘邦这个出身低层、游手好闲,看起来像地痞流氓一样的刘邦所击败,那刘邦岂不是更厉害,抬高项羽其实就是抬高刘邦,因为他们两人就是对手,击败强大的对手就是一种抬高,这样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巨大功劳。

如果把项羽归入普通的世家或者列传的话,根本就不能显示出项羽的强大和刘邦击败项羽的功劳,把项羽当成帝王一样的战神,才能达到抬高刘邦的目的。楚汉争霸第四个原因:《项羽本纪》中对项羽本人的称呼却是直呼直名,显示出项羽与其他帝王的区别。项羽虽然被列入了只有帝王才配用的“纪”中,但在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称呼却是直呼其名“项籍”,这是一种不尊重的称呼,在古代称呼很讲究的,比如“参拜不名”这个礼仪就是不称呼对方的名字,只称呼对方的官职,萧何与曹操在历史上都有这个待遇,只有不尊重对方才会直乎其名,显示出司马迁虽然把项羽列入纪,但又有所区别,这就是司马迁的用意。

如果项羽消灭了刘邦,打下了江山,他能当好皇帝治好天下吗?

项羽消灭了刘邦也一定坐得了江山,他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而且项羽并非没有治国,只是他的治国水平相当的差,否则还有刘邦什么事儿呢?有一些历史观点认为,在秦朝和汉朝之间,应该还存在一个“楚朝”。只不过,这个时代太短,也确实名不副实,所以也就没有在秦汉之间单独分出来。项羽的的“世界观”与刘邦有点不一样。

刘邦看到秦始皇,他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看到秦始皇说的话是“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只想变成第二个秦始皇,他事实上也是如此做的,汉朝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秦制。项羽想干什么呢?他想建立的并不是秦始皇这种“王霸天下”。他满脑子都是一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将天下恢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梦想。所以项羽哪怕赢得了胜利,他拥有大封天下之王的权力了,他也没想着给自己捣鼓一个秦始皇那样的大一统王座。

他跑回了彭城,学着春秋战国时的那些“霸主”一样,用霸道制御天下。又学着周天子那样,四处“开封建”,分封诸侯。不然“西楚霸王”这名头怎么来的?当初项梁起事时,找了个据说是楚怀王之孙的放羊娃“熊心”做傀儡(楚义帝),这其实就是给自己是上光环,拉六国后人伐秦。天下都是项羽打的,这个傀儡怀王自然也就是个象征,所以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实则不用其命”。

熊心虽然是个傀儡,但小动作却相当多,他说“先入关中者为王”,然后拼命把项羽往北边赵国拖,打章邯。结果刘邦攻下咸阳,血战不断的项羽简直要气死,找熊心理论,熊心却说“照原约办”,意思是你项羽得认账。项羽才不认账,谁陪你个傀儡玩那么认真,这年头不是谁腿粗谁牛么?于是带着40万大军一个冲锋就把函谷关拿下了,打得刘邦的军队屁滚尿流。

后面的我们也知道了,鸿门宴一场,刘邦硬是给自己留了条命在。而进入咸阳的项羽,杀秦王子婴,火焚阿房宫,盗掘皇陵,几将咸阳夷为平地。这番做法与刘邦“约法三章”的作为高下立判,让项羽大大失分。当时有个“韩生”不想让项羽到处搞破坏,便劝项羽留着关中做都城,这里很富裕,好好发展这里,可以称霸天下。结果项羽说了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我现在这么牛叉了,不回故乡去显摆一下怎么行?这不就像晚上穿着漂亮衣服出去给鬼看吗?于是韩生喷项羽:“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项羽大怒,把他烹了。后来项羽直接把熊心抬成“楚义帝”,一脚踢往郴州,自己则在彭城自封“西楚霸王”,开始代替天子分封天下。因为对野心勃勃的刘邦很不放心,又不好一杀了之,项羽便将刘邦封到了交通闭塞的汉中,等于是将之圈禁了。还专门将关中陕北一分为三,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等分封在这里,专门堵死刘邦。三秦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这让刘邦那个绝望啊!心若死灰,天天斗鸡为乐。当时连韩信等人都觉得没搞头要跑,不然怎么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政治结构很有意思,虽然“楚朝”已经搭建起来了,但项羽不是天子,熊心才是。他被人认为是中国的第三个皇帝,前面一、二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但熊心一点权力都没有,开头还能煽呼几个人,后来天下全是项羽控制,他干什么都是作死。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游族  手游  皇帝  洗练  项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