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贝鲁姆”来自拉丁文,相传由古罗马军事家韦格蒂乌斯的名言“欲和平,必备战”译来。关于帕拉贝鲁姆弹不必讲太多,这种弹现在满世界都是,属于极度普遍的武器弹药,全球一多半的手枪和冲锋枪选择了这种子弹。包括二战时德国的鲁格枪、P38\40冲锋枪、英军斯登冲锋枪、索米冲锋枪,以及现代的MP5冲锋枪、博莱塔92F手枪、格洛克手枪等等,几乎称霸全球。

但是呢,作为当年与西方对着干的苏联,却偏不使用9*19mm的弹药,他们硬生生的自己开发了一种9*18mm弹,而且不能与西方的枪械通用,这是一种人为的有意识行为。一般称9*18这种子弹为9mm PM弹,或者干脆叫Makarov 9mm,用以与帕拉贝鲁姆及鲁格弹区分开,9*18mm马卡洛夫弹采用了一个细短的.365英寸弹头,约等于9.271mm,关于这点只需要与常见的帕拉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可以看下上图的三种弹药,第一个是勃朗宁的9*17mm短弹,第二个是即马卡洛夫9*18mm弹,第三个是9*19的鲁格弹,体型上马卡洛夫弹更接近勃朗宁短弹。上图.点32ACP的瓦尔特PP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瓦尔特公司发明了PP自动手枪(Walther PP),这种枪械采用了划时代的双动扳机,这让手枪可以在上膛后依然具备良好的保险性能,更加安全,危机时刻拔出来直接扣扳机就能发射。

上图.7.62mm的TT-33苏联人在攻入德国后,拖走了大量科技、资料、人员,瓦尔特PP手枪的技术也就这样被搞到了苏联,对于用够了马卡洛夫TT-33手枪(我国54原型)的苏军来说,新式的双动式手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上图.马卡洛夫PM很快,马卡洛夫在沃尔特PP的基础上开发了苏联自己的双动式手枪,称为“马卡洛夫手枪”,以“Pistolet Makarov”前两个字母缩写(俄文为 Пистолет Макарова),简称为PM手枪。

上图.马卡洛夫手枪弹和PM弹的对比因为德国的瓦尔特PP采用的是7.65*17mm的.32 ACP弹,而苏军现有的TT-33弹尺寸达到7.62mm*25mm,显得又长又尴尬,所以马卡洛夫在设计新枪时,并没有直接再套用PP的弹药,也没有使用苏军自己的弹药,他直接使用了当年苏军刚刚开发完毕的新弹药——PP39 9*18mm弹药。

这里面也有许多内部因素,苏军高层对PM手枪的性能比较满意,但对9*19mm的西方弹药却很有意见。当时世界大战才打完没几年,苏军对9mm鲁格弹非常抵触(鲁格弹与帕拉弹没区别),许多将领认为,苏联为什么要使用敌人的口径?而且与敌军一样的9mm弹药可能会为敌所获,必须制造出差异,让它彻底的成为苏联的枪和弹。

实际上9*18mm的PP39子弹苏联从1940年就开始研制了,弹药工程师B.V.semin一直在负责这个计划,并且在战后参考过德军的鲁格弹后,对PP39继续进行了改造,1946年时,PP39子弹研制成功,当1951年马卡洛夫手枪被采用时,它们也得到了9*18mm PM 子弹的名称。对马卡洛夫来说,9*18mm弹与9*19mm弹能量差异不大,且已经是能配合PM手枪双动结构的极限尺寸了。

当年苏军以PP39弹药为基准开发枪支的工程师不少,除了马卡洛夫外,托卡列夫等人也在进行相似的工作,还开发出了TKB-205等手枪。PM手枪在1951年装备苏军,开始替换老式的TT-33,因其原型瓦尔特PP本就属于秀气的那类,所以PM手枪也显得比较紧凑轻量,它并没有在军队中全面代替TT-33,反倒是大量装备给了警察和中层以上军官,结果成了苏联的“校官手枪”,之后还大规模输出给了华约国家,连带着9*18mm弹几乎成了苏联9mm弹的通用标准。

不过呢,还是那句话,苏联的高层不希望有款与德国人一样的弹药,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弹能被北约缴获,所以9*18mm PM弹当然是不能被放进发射鲁格或帕拉贝鲁弹的9mm手枪中发射。苏联人在细节尺寸上做了手脚,PM弹的弹头长度、大小都与9*19mm弹有区别,它比对方短,又比对方略粗,根本无法匹配9*19的帕拉贝鲁姆,倒是凑合能与9*17mm的勃朗宁短弹配合。

有托步枪与无托步枪的优缺点是什么?这两种步枪适合在什么环境下作战?

谢邀请。步枪是陆军步兵常用的武器,分为有托步枪和无托步枪。步枪的种类众多,狙击步枪也是单兵作战的武器,如果狙击步枪无托,左手擎枪,右手握枪扣动扳机,在无托的情况下,击发枪弹时的后坐力极易与瞄准镜产生偏差,而不能一枪使敌毙命。有枪托的狙击枪,更容易持枪稳定,操控性更好,击发时产生的后座力肩部己大都抵消,物理学三点固定一平面就是这个道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枪魂  手游  枪战  悬疑  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