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何对凤雏庞统不闻不问?此时庞统也没有主动去投靠刘备,从后期庞统投奔刘备来看,庞统是不需要三顾而请的。《三国演义》庞统剧照凤雏皇叔初见面,可真是不太愉快,庞统见刘备,长揖不拜;刘备叫庞统长得丑,心中不悦。庞统跟随刘备入川,整个刘备平定西蜀之战,都是庞统策划的。

庞统临死前,才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魏蜀吴之间的纷争吸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也涌现出来了无数璀璨的人物,其中英雄人物最多的就是蜀国了,尤其是刘备仁厚的为人给予了很多人良好的印象,然而刘备真的是这样的人么?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这也导致了魏延后期的死亡。

三国中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呢?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我觉得,庞统之死,堪称倒霉的典范。为什么这么讲呢,原因很简单,在后汉三国时期,作为谋士的文人,一般不会跑去冲锋陷阵,在大本营里跟自己的主公喝喝酒,聊聊天,遇到时期事给“参谋”一下,便就可以了。但庞统却成了少数死于两军阵前的谋士,他的“倒霉”,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庞统与诸葛亮一样,都是既得其主,不得其时在后汉三国时期的文人中,凤雏卧龙的才学,可谓尽人皆知,虽然好似“南慕容,北乔峰”一样,自然有个高地上下,可庞统与诸葛亮的才学,也算是顶尖的了。

不过,此两人都比较倒霉,可以用“既得其主,不得其时”。在当时的各路诸侯中,刘备算得上是仁义之主,而且心怀抱负,受人拥戴。如果过个对比,也只有曹操可与刘备相比,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诸侯。可是,刘备的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始终难以获得发展。人过中年,才在荆州获得了一席之地,此时也难以同强大的曹操相抗衡。就当时的形势来看,天下早晚是要归于曹氏的(尽管后来司马氏再次篡权)。

庞统归附刘备,过了一段十分风光的日子。可是,在进取西川的过程中,却不得不冲在前头。他的“冲”,一方面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才学,以便让自己在刘备集团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刘备手下确实兵少将寡,有时连文臣谋士都不得已而领兵作战。所以说,历史给了庞统一个好的主公,却没给他一个好的时代。其次,庞统被流失射中,是其倒霉的直接表现庞统之死,发生于为刘备进取西川的过程中。

当时,庞统领兵进围雒县,率众攻城,可惜被为流矢所中。在城市攻防战中,城上士兵向城下射箭,本属正常。而按理说,庞统为军中主帅,也不会愚蠢到跑去城下被对方“射杀”。然而,这支不长眼的流矢,却像长了眼一样,直奔庞统,并将其毙命了。所以说,人要是倒霉,真的是连喝凉水都塞牙。据载,庞统死后,刘备难守地一塌糊涂,动不动就掉一通眼泪。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庞统确有其人,而且是豹眼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在小说、影视剧中,庞统一般被描绘成相貌丑陋的形象,其实与史实不符。陈寿为蜀汉人物列传,庞统法正合传,在《蜀书》中仅次于诸葛亮,可见在陈寿心中的位置。由于庞统年仅三十五岁就死了,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其经历却很高光。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庞统相貌丑陋,仅仅是说他少年时非常质朴,表面看上去不是很聪明,实际上就是非常沉稳,不太张扬,应该是大智若愚。不似诸葛亮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给人以风流倜傥的形象。庞统被称为“凤雏”,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诗句,从雏凤那清脆圆润的鸣声中,就可以体会到庞统是多么超凡脱俗哦。

后来,庞统被郡太守任命为功曹,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抚育子女、赡养老人之类的事特别尽心。他对别人的称赞,常常超过他们的实际才干。当时的人感到奇怪,庞统就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雅正的道德衰微,好人少而坏人多。想要振兴良好的风俗,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如果不把值得褒奖的人说得完美一些,那么他们的名声就不能为人们所仰慕学习。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4399  神将  庞统  世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