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信里,大致意思有三个,一个是我出征是你安排的,因此权力也是你赋予的,既然赋予了权力,就应当给我一定的裁决自由;另一个,书信来往太慢,若是等你恢复,就会延误战机;最后,邓艾搬出春秋大义,认为只要是利于国家的计策,他就有独断专行的权力。说来说去,邓艾向司马昭表达的中心思想,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邓艾做得没错,不接受你司马昭的批评。

除了不接受司马昭的批评外,邓艾还对着那些蜀国官员说,要不是他的“仁慈”,恐怕这些人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更有甚者,他还出言讥讽姜维,说姜维就算是一方豪杰,但碰到了我邓艾,也只能“事事不如意”了。而邓艾这番种种作死的举动,让自打出兵以来就十分郁闷的钟会,看到了置他于死地的机会。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当年正是他强烈建议司马昭亲自领军回洛阳,才得以让司马家继续大权在握,因此,对于司马昭而言,钟会绝对是可以信任的人。

委任钟会为伐蜀最高指挥官,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伐蜀出征后,钟会很郁闷,为什么呢?刚出来不久,就被姜维堵在了剑阁寸步难行,打下蜀国更成了眼见无望的事情。但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钟会郁闷之际,邓艾却兵行奇招,从阴平小道偷袭了江油,取得了最大的功劳。这就让钟会难免有些不开心,他十分不甘地看着邓艾夺走了头功。不过,邓艾的独断专行,让钟会看到了机会,他知道司马昭已经对邓艾有些不满,他只要再加把火,就可以彻底离间司马昭对邓艾的信任。

钟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截获了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信,稍做篡改后发出,这样一来,司马昭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邓艾了。而司马昭的回信,钟会同样也做了修改后才给邓艾,经过他的修改,邓艾所看到的,是司马昭对他满满的猜忌之心。就这样,邓艾最终被钟会告发有“谋反之心”,本身就对邓艾不放心的司马昭则下令,将邓艾押回洛阳受审。

邓艾所种下的恶果,在这一刻彻底绽放。前去捉拿邓艾的,是监军卫瓘,他在来到邓艾大营时,曾担心邓艾反抗,因此就暗中通知邓艾麾下的将领,只要捉到邓艾父子,其他人一概不责问。而这些将领,不约而同地全都来到卫瓘面前报道,没有一个人通知邓艾。最终,在邓艾还在酣睡之际,卫瓘仅仅派去了一个使者,就轻而易举地将邓艾抓获,顺利程度,连卫瓘都觉得意外。

而亲手杀死邓艾的,是当年被他逼着跳崖的田续,卫瓘只是对田续说了一句话,他就是“欣然前往”。“及瓘谴续,谓之曰:“可以报江油之辱矣。”---《资治通鉴》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绵竹,而他死的地方,正是当年他拿手下的人头筑”京观“之处,在他死后,全家被诛,魏晋上下无一人为其鸣冤。所以,邓艾的死没有别的原因,完全是自己一手作出来的,不揣摩领导意图,妄自尊大,更丝毫不把下面人当人看,这样的人,有此结局一点都不奇怪。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不投降刘邦却归顺项羽?

章邯率领由囚徒组成的秦军,从周章开始,一路击溃田儋、魏咎、邓说、伍逢、蔡赐、陈胜、项梁等人。可谓是所向披靡!直到遇见了项羽,这才碰到真正的对手。章邯原本想和项羽来一场巅峰对决,却没有想到自己却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看到陈余送来的书信,章邯内心不断地挣扎着。最终章邯趁着项羽粮草短缺的大好时机,与项羽缔结了盟约。

到了会盟的时候,章邯这么一个堂堂的汉子,在看到项羽的时候居然放声痛哭!一个铁血的汉子,居然痛哭流涕!“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章邯见到项羽,涕泪交下地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这是多么大的委屈!面对这个涕泪纵横的对手,项羽自然能够体会到章邯此时的心情。一个是备受楚怀王打压的项羽,一个是满腹委屈的章邯,两人不免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项羽把关中地区分封给章邯及司马欣、董翳,事实证明项羽的做法是正确的。

司马欣和董翳先是投降了刘邦,之后又重新投靠了项羽。司马欣与董翳在汜水兵败后自刎而死。刘邦把死去的司马欣枭首悬挂于栎阳市。一方面是出于对司马欣反复无常的痛恨,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收买秦地的人心。汉军击败了章邯,把章邯困在了在废丘,章邯一直与汉军在作战。刘邦久攻不下,最后采用水淹之计这才将其攻破。章邯誓死不降,最终拔剑自刎而死!当年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都是因为章邯而起。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降书  残页  漫画  宝藏  名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