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曹洪要杀张郃时,郭淮能够站出来,就说明郭淮这个人不简单,识大局。在整部小说中,郭淮虽然一共登场两次,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郭淮既有谋略,又有胆识。小说《三国演义》中,郭淮一共登场两次。郭淮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并未向父辈一样,早期担任的多以基层武职居多,涉及治安和军事,随军打仗,多次的征战,使得郭淮积累了宝贵的治军经验,这也为郭淮日后坐镇曹魏西北边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时期真实的郭淮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说《三国演义》中,郭淮一共登场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十回,话说曹洪部下张郃败于蜀国大将张飞。曹洪一怒之下要斩杀张郃,郭淮站出力劝曹洪不要斩杀张郃,可让其其攻打葭萌关,戴罪立功,遂在鬼门关前救下张郃。这里要提及下张郃这个人。魏国名将,根正苗红的武将,从始至终站在朝廷一边。起家于镇压黄巾起义,先是在韩馥手下当差,后随韩馥归顺了袁绍。

在袁绍手下当差时,开始还得到袁绍赏识,但往后在关键之时得不到袁绍重用,并且官渡之战后,袁绍大势已去,张郃深知袁绍性格,鸟择良木而栖,人择明君而臣,张郃后归顺了曹操。投靠曹操后,张郃得到曹操赏识,在曹操众多名将之中显得低调、务实,追随曹操打了很多硬仗,为魏国的稳固和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想想曹洪要杀张郃时,郭淮能够站出来,就说明郭淮这个人不简单,识大局。

想想,要是张郃被杀了,我想三国的剧情到此也就剧中了。小说中,郭淮第二次登场是在第九十三回合,此时魏国正与汉军激战。蜀国主帅姜维率领北伐军与司马昭交战,将司马昭围困于铁笼山上,并约羌王派兵相助。危难时刻,郭淮先击败羌王,继而和司马昭里应外合,大胜姜维。无奈造化弄人,郭淮本想追杀没枪、有弓却无箭的姜维却被姜维反杀,战死沙场,令人叹息。

以上是郭淮在文学中塑造的形象。在整部小说中,郭淮虽然一共登场两次,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郭淮既有谋略,又有胆识。那么,在正史(真实)中,郭淮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真实的郭淮是魏国的当世名将,不可多得的全才,是曹魏后期少数的出色异性大将,戎马生涯,战功无数。常年坐镇曹魏西北边境,为曹魏安定西北少数民族、抗击蜀国的入侵做出了杰出贡献。

郭淮出身名门,祖上是太原阳曲郭氏宗族,郭家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望。爷爷郭全是东汉汉灵帝时期的官员,官至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掌管国家财政收支入。老爸郭蕴是东汉末年雁门郡的太守(雁门位于今山西代县),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郭淮是郭家长子,虽然爷爷和老爸都是当官的,但郭淮还是有才能的(想必既有祖辈、父辈的影响,也与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相关)。

在东汉建安中期郭淮被举为孝廉(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起初任职平原郡府丞(今山东平原饮马店附近)。郭淮很有战略眼光,早期就站队曹丕阵营,在曹丕还是五官中郎将的时候,就在其手下当差,后又被曹操赏识,又转任曹操属下的丞相兵曹议令史,开始其戎马一生。公元215年7月,郭淮跟随曹操征讨汉中。

曹操班师回朝后,郭淮并未随从,而是留在汉中,委以重任,令其担任西北统帅夏侯渊的军司马,以抗拒刘备。后来,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中被刘备部下黄忠突袭,战死沙场。夏侯渊阵亡后,一时军心不稳,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推举张郃为魏军新主帅,张郃继任,军心乃定,郭淮依旧担任军司马。郭淮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并未向父辈一样,早期担任的多以基层武职居多,涉及治安和军事,随军打仗,多次的征战,使得郭淮积累了宝贵的治军经验,这也为郭淮日后坐镇曹魏西北边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郭淮原本就是曹丕旧部,因此备受器重。不久后转任镇西长使。在郭淮负责曹魏西部边防时,多次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在诸葛亮北伐以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对蜀抵御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官职也一路高升,陆续担任雍州刺史、建威将军、扬武将军、前将军、征西将军,故后又被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

郭淮为人沉稳,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十分机智,多次将突发的险情化险为夷,举例一说。公元220年,曹丕刚即帝位,百官前往朝廷祝贺。郭淮原本身体不好,不巧的是,在前往路上患上疾病,因此耽搁了行程。曹丕见郭淮未能按时朝贺,心中颇为不爽。曹丕借大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而遭受刑戮的典故发难于郭淮,郭淮遇事不慌,以当世为唐虞之世(尧舜时代,指代太平盛世)自己不会无故遭受刑罚而为喻暗暗抬高曹丕的功绩,曹丕听后,十分高兴,郭淮巧妙地躲开了曹丕的责难。


文章TAG:126  郭淮  乱世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