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阿呆要说的是:其一、赤壁确实打过仗,也用了火攻。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取荆州,十一月屯军赤壁,准备征讨刘备。而苏轼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可以作为代表性来说明周瑜的气度。阿呆为什么说,第一大功臣是天气,而不是周瑜或鲁肃或诸葛亮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1、孙权脾气最不好,容易被激怒,在赤壁之战之前不就有"孔明智激孙权"嘛!可能孙权年龄小点,不够沉稳,他和曹操是两代人,孙权生于182年,曹丕生于187年,所以孙权属于曹操的下一代,曹操曾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年轻人更容易使性子。

赤壁之战究竟谁才是第一功臣?

谢谢邀请。阿呆的回答也许让你大跌眼镜。阿呆认为:赤壁之战的第一大功臣是天气。因为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时怎样的呢?是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呢?《三国志》中《吴书‘吴主传’》有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船而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这段话有几个意思:第一、是一场遭遇战,而不是相持已久。

第二,是曹操自己烧的船,不是被周瑜烧的。第三,士兵是死于“饥疫”,而不是战争。第四、人数上周瑜、程普加上刘备不超过三万。《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说明黄盖确实提出火攻的策略,也确实有诈降和火攻。阿呆为什么说,第一大功臣是天气,而不是周瑜或鲁肃或诸葛亮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取荆州,十一月屯军赤壁,准备征讨刘备。第一、水土不服。曹操所带军马为原青州和兖州兵马为主力,均为山东和淮北地区的北方人,荆州地区的夏天的潮湿和冬天潮湿的寒气,都是对曹操士兵的巨大考验。第二、伤病严重。从七月份开始,从新野到荆州到樊城,一路追打刘备。

天气炎热,一路征战,士兵的受伤和染病的比例非常高。第三、瘟疫泛滥。由于夏季在荆州一代的战争,士兵伤亡多,气温高,瘟疫流行。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军营中人口密度高,导致瘟疫流行,减员严重。第四、晕船和冻疮。十一月(农历)的长江边,那是相当冷的。曹操除了刘表的一些归降的士兵外,上船的全是青州兖州的精锐部队。北方士兵,受不了船上的颠簸,晕船厉害。

二来是江边潮湿,又冷,士兵生冻疮很严重,失去战斗力。第五、粮草不济。曹操这一路都是在追着刘备跑,粮草供给不到位。按照推算,曹操的人马至少在十多万,吃饭问题是个大事情。在寒冷的冬天,江风如刀,还饿着肚子,那简直就是地狱。阿呆要说的是:其一、赤壁确实打过仗,也用了火攻。曹操确实败了。但规模不大。其二、曹操是自己退的兵,自己烧的船,是不愿把船留给孙权。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这里面谁的功劳最大?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赤壁之战爆发于建安十三年(208),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它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无疑,孙刘的联盟的达成是孙刘联军胜利的重要因素。那么,促成孙刘联盟的人物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我觉得是鲁肃。鲁肃可能是由于小说的影响,使大家对鲁肃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印象,给人的感觉他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鲁肃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应属这一时期第一流的人物,通过两件事可以体现出来。其一,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的建安五年(200),此时鲁肃跟随孙权后不久,被孙权召见,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时局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长谈左右了以后几年的国际关系。其二,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大功臣。

刘表死后,刘备逐渐成为益州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于是鲁肃向孙权建议:我们应该去吊唁刘表的儿子,刘备是当世枭雄,他是抚慰刘表部下的主要人物,同时刘备和曹操有间隙,我们应与他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孙权担心曹操早日拉拢刘备,于是马上派鲁肃前去与刘备谈判,这才有了后面的孙刘联盟。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的达成,与两家的“老板”有着直接的关系。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赤壁  强国  角色  创建  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