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言,三国最危险的职业有吕布的义父、吴国的大都督等等,今天我们就聊聊吴国的大都督。蜀国是有都督的,但和曹魏和东吴的都督有所区别。而都督(没有大)一职,在当时非常普遍,就是甘宁手下都有都督,所以不算什么特别牛的职务。首先,提问者搞得清楚大都督和都督的区别吗?大都督魏国和东吴都有,蜀国没有,蜀国最高长官是丞相,也就是诸葛,后来诸葛挂了就不设丞相,最高长官是大将军,也就是姜维,魏国和吴国有大都督,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三国分为魏、蜀、吴,人们说到蜀汉的著名将领,会想到"五虎上将",说到魏国,会想到"五子良将",说到吴国,想到的却常常不是猛将,而是"四大都督"。"当刘备为报关羽之仇,率领大军讨伐东吴时,陆逊已经成为了吴国的顶梁柱。

东吴四大都督,谁最厉害,谁最差?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如今被网友们称为东吴四大都督。实际上,四人中,获得大都督一职的,只有陆逊一个人。而都督(没有大)一职,在当时非常普遍,就是甘宁手下都有都督,所以不算什么特别牛的职务。不过,这四人确实一度在东吴军“外事”的主要负责人(后来担任过丞相的陆逊工作内容更广一点),都曾负责东吴的对外发展规划、外交、对外战争指挥,确实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总的来说,这四人各有千秋,但仍有高下之分。周瑜(1)、大环境:从救亡图存到抢占中间地带。赤壁之战前,东吴直接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只有赢得赤壁之战,才可能生存下来。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孙刘彼此在正面都讨不到什么好处,三方开始抢夺“中间地带”。关中、陇右、益州、交州等地成为争夺重心。(2)、战略规划:进取益州,连结马超。

赤壁之战前的规划不说了。相信无论这“四都督”中的任何一位,都会做出联刘抗曹的选择。赤壁之战后,周瑜的规划是:趁曹操新败,抓紧时间进益州、夺取汉中、连结马超。可以说,周瑜精准地洞察到了当时竞争的重点:抢占中间地带。当时,曹孙刘三方都意识到了抢占中间地带的问题。不过,如果东吴及时采取周瑜的规划,即使不能竞全功,平定西川、汉中还是有较大可能的。

(3)、外交:以东吴为主导的孙刘联盟。东吴的外交,核心问题就是与刘备的关系。周瑜处理与刘备关系的原则是:以东吴主导的孙刘联盟。周瑜时期,无论是利益分配,还是任务分工,东吴均是主导者。作为赤壁之战前后的联军主帅,在赤壁之战、江陵之战中,周瑜统一协调了刘备、关羽与东吴的军事行动,既以东吴为主力,也发挥了刘备的作用。

在利益分配上,无论是刘备平定南三郡还是获取公安,都是在周瑜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周瑜反对借江陵给刘备,甚至表示想通过控制刘备来直接控制刘备军团。可以说,周瑜不死,刘备可能后来没有那么多发展空间。(4)、军事指挥:强悍。周瑜、吕蒙、陆逊的军事指挥能力都很强。相比之下,周瑜的风格是比较强悍的。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周瑜都是“正面扛”,直接击败对手取胜的。

尤其是江陵之战,是东吴唯一一次直接从曹操(曹魏)手中夺取重要城市的作战,其精彩程度不下于赤壁之战。鲁肃:没有被低估,甚至还被高估许多朋友说鲁肃是被演义矮化的牛人。真的吗?(1)、大环境:抢占中间地带鲁肃时期,大环境仍然是:各自抢占中间地带。这段时间,曹操进军关中、陇右;刘备进军益州;孙权进军交州,彼此都在避实击虚,抢占中间地带。

(2)、战略规划:从全据长江到借重刘备。早在刚见孙权时,鲁肃的“榻上策”就指出:要攻取荆州,“全据长江”。赤壁之战后,周瑜、甘宁收复南郡,“全据长江”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鲁肃接班后,提出:“借南郡”给刘备,以分担军事压力。这是灾难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结果是:曹操夺取了关中、陇右、汉中(后被刘备夺去);刘备夺取了西川,都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东吴,只获得了位置、经济都不太好的交州。

其实,当时,在抢占中间地带中,东吴最应全力争夺,也有能力争夺的的是西面的益州。可是,将江陵借给刘备后,入川之路完全堵死,东吴只剩下地理位置、经济水平都不佳的交州发展。(3)、外交:鸡飞蛋打。鲁肃的外交,是最被高估的。许多朋友说:鲁肃有“大局观”,坚持孙刘联盟。如果站在刘备集团的立场看,鲁肃确实是有“大局观”,毕竟让刘备占尽便宜嘛。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吴国  战略决策  都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