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职务升降变动。在什么岗位按照对应岗位类型级别执行,普通岗位执行1-8级工资制。所以才会有人说,不消灭农民,国家永远都富裕不起来!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农民的生活状况会对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如此之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人和单位没有深入了解农村,不完全知道农村到底需要什么,农民到底需要什么,农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迄今为止,农村没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民自己走的致富之路。

所以才会有人说,不消灭农民,国家永远都富裕不起来!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农民的生活状况会对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如此之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人和单位还没有深入了解农村,还不完全知道农村到底需要什么,农民到底需要什么,农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迄今为止,农村还没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民自己走的致富之路。

生态农场和有机农场的区别是什么?注册哪个好?

有机农业,国家有明确清晰的标准,有认证体系。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据内部消息,国家认监委下一步将对有机农场进行认证!)生态农业,只是概念性名称,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

70年代国营农场的正式职工,当时是每月发工资吗?

我是七十年代国营农场的职工,参与调查制订过国营农场体制改革方案,并制定过工资套改升级方案。首先介绍一下国营农场的起源:国营农场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国家安全的产物。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双重职责,一部分连队属于执勤连,职务是边防巡逻,团机关由现役军人领导。

七十年前全国陆续的已建成13个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边疆及全国地。我是在沈阳军区黑龙江建设兵团,兵团由五六年开往边疆官兵和五九年各省支边青年建立,后期由接收了老三届下乡知青,兵团番号为“铁字”。七十年代末,兵团撤销改为农垦局,有黑龙垦区、海南垦区、广东垦区和新疆垦区(后新疆垦区恢复了兵团建制),隶属国务院农垦部管理。

我说说黑龙江垦区农场的管理方式吧。首先介绍一下农场的体制形式,农场属于县团级别,体制健全,公检法、文教卫生、工、商、运、建服、农,五脏齐全,属于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就说工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工资类型分为:按工种分类:行政级“1-23级”,公安干警级、医疗卫生级、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级、教育级、通用技术级,农工级等等。

在什么岗位按照对应岗位类型级别执行,普通岗位执行1-8级工资制。七十年代前的工资水平不高,基本是普工执行学徒制,工资第一年24元,女24.5元多五角卫生费。第二年28元,第三年为32元。技术工种一般是33.6元,再就是等机会晋级。一般普工转正定级二级工37元,技术工38.6元,行政干部41.5元,其他公安干警医疗文生教育与行政人员接近。

转正顶级后,一般不会再调整,就等全国普调工资时,能够参加工资普调。如特殊情况,干部提拔职务升降时,工资就近靠级,比如说:普通职工晋升科员、科局级,只能安本岗次对应最底线靠级。例如、普工工资37元,晋升科员,试用一年后靠级为行政41.5元。两种情况工资不受国家统一调整限制。一种是突出贡献,系统(地市级以上劳模)可晋升一级工资。

一种是职务升降变动。我本人就是属于这两种情况,特殊贡献、劳模连续晋升两极工资,并晋升为科局级干部,工资一步靠级48元。可说在当时七十年代参加工作不到五年,比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老职工高出一级工资。我所在的国营农场前身是五六年三十万官兵响应中央号召,去往北大荒边疆。屯垦戍边的第一批官兵。他们的工资水平、连级干部一般是48-54.5元.普通战士32元,下乡知青32元。

国家七十年代初按照资历统一调资一次,大部分老职工是42元,知青没有调整。可想而知,那个年代32--42元养活一家人是多么的不容易。那个年代,不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以说的“集体吃大锅饭,养懒汉”。为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即:每个人拿出70-80%的工资参与评工记分计发工资。

也就是说:以二级工32元为基数,统一适应定额管理。完成定额记十分,无法实行定额管理的卯子工一般为9分不等。每月以挣得工分参与工资分配。对于那些工资高出基数的老职工,适应保留工资级差,这样考虑到老职工付出多年,充分照顾了老同志又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这就是我当时参与制定的劳动工资分配制度。八四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国营农场后。

我通过调查研究后,反复测试后,对从事农业行业的职工实行了分组联产承包制。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费用包干节约分成制。对工、商、运、建、服行业实行利润包干,定额上交,亏损自负,超额留成制。对公、检、法、医疗文生、教育行业适应经费收支两条线。经费差额补贴制。当时的工资是,老职工级差由总场给予部分补贴,剩余通过承包获取。

第二轮经济体制改革,我提出了工效挂钩“两步法”,彻底解决了职工工资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难题,在总场全面推广普及。我负责农场体制改革的文件起草并负责把控运行,这是某个农场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改革变迁的真实写照,文件及所有资料均在我手中。综上所述,七十年代的国营农场职工,当时每月发工资吗?七六年以前,农场属于建设兵团编制,资金上实行统一拨款制,工资按月发。

想的很美妙,不过要问,过去不是没有国营农场,那比生产队等级高,条件好的多,但是,还有不少要吃财政补贴,现在都到哪里去了?不要以为集体了就能挖金娃娃,但是,万一挖出来一堆狗屎怎么办?想过吗?。


文章TAG:农场  湖北省  级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