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公孙范得了渤海,立刻与公孙瓒合兵继续攻袁。这个时候,不靠武力挫败对手,就保不住冀州了!随即,袁绍率军在界桥与公孙瓒大战。袁绍以麹义率800勇士居前,自率数万军居后。公孙瓒派两翼骑兵夹击麹义,麹义的部队冷静地伏于大盾之下,待公孙瓒军冲至只有几十步时,突然大喝而起,跳跃而出,同时,袁绍军千弩齐发。公孙瓒骑兵突遭打击,陷入混乱,麹义军顺势杀出,大破公孙瓒骑兵,临阵斩杀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直冲公孙瓒大营,拔公孙瓒军大旗,袁绍发动大军,公孙瓒大败!由此,依靠麹义的神勇发挥,袁绍军重挫公孙瓒,在冀州站稳了脚跟。

其实,当时的袁绍军虽募得兵数万,但真正战斗经验丰富的也就只有麹义所部了。袁绍、麹义在界桥之战中的战法,实际上是西北战场上汉军对付羌人中常用的战法。这样的战法,对前部步兵的要求极高。如果不是足够的训练有素,一般的步兵在敌骑冲击前连脚都站不稳,哪能执行这样的战法呢?也只有深通羌胡战法的麹义以及富有经验的麹义所部,才能承担执行这种战法的中坚!事实上,麹义本是一支独立军队,本属韩馥,在与韩馥闹翻后才与袁绍结盟。

然而,结盟后,愿意成为袁绍的部下,又愿意在生死大战中以悬殊兵力担当前锋,足见麹义对袁绍个人影响力的信服。麹义可能是乱世前期最卓越的将领之一了,这样的将领,本与袁绍并没有太深关系,却愿意为袁绍效死力,可谓是袁绍的福分!内线作战,力保冀州界桥之战,公孙瓒虽损失惨重,但其仍然拥有很强的军力。因此,公孙瓒仍然觊觎冀州,与袁绍连续交战。

总体上,双方交战各有胜负。龙凑之战,袁绍大败公孙瓒。巨马河之战,公孙瓒又大败袁绍。互有胜负,但公孙瓒毕竟打不下冀州,遂退出冀州。在与公孙瓒争夺冀州的作战中,袁绍与对方只是各有胜负。然而,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袁绍的个人根基。袁绍以其个人名望,赢得了审配、沮授等冀州大族的支持,足兵足粮,而公孙瓒虽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但缺乏支持,甚至在老巢幽州,他都得不到刘虞的支持,自然难以长期支撑下去!联手强援,稳固局势其后,袁绍着手与威胁其后方的黑山军作战。

黑山军一度占领邺城,而袁绍军众将家属皆在邺城。众将忧惧,而袁绍面不改色(可见袁绍确实有过人之处),率军回攻。随后,袁绍与黑山军及乌桓、匈奴部分军队连续交战。这个过程中,袁绍的个人名望发挥了巨大作用。袁绍扶植的盟友曹操,以及一度来投的吕布,都帮助袁绍打击了黑山军。尤其是吕布,与黑山军连战10余日,大破张燕,为袁绍赢得了决定性胜利。

得益于盟友相助力,自己的镇静,袁绍击败了黑山军,基本稳定了冀州。相比之下,公孙瓒却陷入了焦头烂额之中。公孙瓒与刘虞的关系愈发恶化,最终,兵戎相见。尽管公孙瓒除掉了刘虞,但刘虞旧部与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以及幽州大族却群起反抗公孙瓒。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于袁绍了。利用盟主身份,力夺青州、并州冀州争夺战后,公孙瓒与袁绍争夺的焦点转到了青州。

并州刺史焦和,本是联军成员,奉袁绍为盟主。焦和死后,袁绍任命故友藏洪为青州刺史。巨马河之战,公孙瓒取胜后,攻入青州平原郡。为处理幽州后方矛盾,公孙瓒没有久留青州,留田楷占青州。田楷打得不错(手下有刘关张),与袁绍数万大军激战两年,战到粮食吃劲,野无青草。然而,在争夺中,青州的官吏、大族多支持袁绍。如此,由于得不到大族的支持,当袁绍任命其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来战时,公孙瓒的势力力不能支,退出了青州。

如此,袁绍赢得了青州之战的胜利。而夺取并州的过程,就简单得令人无语。并州牧本是董卓。董卓去世后,并州牧出缺。袁绍以盟主身份私署外甥高干为刺史。高干上任,得到了并州官吏、大族的支持,如此,袁绍轻松得到了并州。当时,袁绍的重点在稳定冀州,公孙瓒的重点在稳定幽州,都无力拿出主要力量来长期争夺青并。这种情况下,拥有天下最大关系网的袁绍,自然在争夺中占尽优势了!拉拢大族,散播谣言,削弱对手由于公孙瓒仍然拥有强大军事力量,袁绍没有急切北上攻幽州,他要先充分削弱对手。

由于袁绍在天下大族中超强的影响力,公孙瓒不敢仰仗衣冠大族,而喜欢启用商人为将吏,使公孙瓒在大族中陷入孤立。这些大族与刘虞旧部,及乌桓、鲜卑,一起反抗公孙瓒。袁绍遂先派麹义出兵,配合反抗军,一起打击公孙瓒。尽管联军屡次取胜,但仍无法给公孙瓒决定性打击。袁绍遂采用了谣言之计,他编造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砥,唯有此中可避世“。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袁绍  塔王  手游  布阵  三国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