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为什么要劝说刘禅不战而降呢?他是如何考量的?

谯周在三国时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独特就是在蜀汉的历史上,是一个开启之臣,又是一个结束之臣。他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劝说刘璋投降了刘备,开启了蜀汉的进程。而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又劝说刘禅投降曹魏,终止了蜀汉的延续。这位老臣经历了蜀汉的全过程,并且成了劝降专业户。那么,他究竟有什么目的,要这样做呢?一、谯周劝降。

在历史上的记载,谯周本身是一介大儒。他的专长是读书治学,并不过多干涉朝政。不过在蜀汉的历史上,他却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因为他的两次劝降,对蜀汉造成了深远影响。这是因为他虽然无意名利,却因为远见卓识受到大家的认同。在关键的时候,大家都想要听取他的意见。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刘璋与刘备作战屡战屡败。到了战争的后期,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领的援军打破刘璋军的封锁,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刘璋束手无策,只能独守成都孤城,等待张鲁援军的到来。可是让刘璋没有想到的是,张鲁援军的首领马超却投降了刘备。刘备给马超增加军队,让他率领来到成都城下示威劝降。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谯周不惧危险,以天命所归为由,劝说刘璋投降。刘璋投降刘备后,谯周也成为刘备的开国功臣,得到了任用。在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时,谯周再次粉墨登场。

在这场战役中,由于姜维的指挥错误,以及双方实力的众寡悬殊,曹魏很快就夺取了汉中,与姜维的蜀军主力相持于剑阁。邓艾则抓住战机,偷渡阴平小道直插蜀汉的腹心。在绵竹之战中,邓艾歼灭了诸葛瞻率领的蜀军,兵锋直指成都。当时的成都已经乱作一团,很多人员都弃城逃跑。蜀汉君臣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时,大家都说不出好的主意。

不过从刘禅君臣的本意来说,还想继续抵抗下去。群臣中只有谯周力排众议,劝说刘禅投降。谯周逐条批驳了刘禅君臣的想法,指出投降邓艾才是最好的出路。最终,刘禅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蜀汉也随之灭亡。二、谯周劝降的理由。谯周两次劝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劝降的。他劝降刘璋的行动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当时刘璋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他困守孤城,手下的精兵强将都损失一空。而且刘璋又外无援军,根本没有解围的指望。刘璋如果继续抵抗下去,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而谯周劝降刘禅就有几分勉强了。因为当时刘禅并没有陷入绝境,如果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还能够把抵抗进行下去。当时虽然绵竹失守,但是刘禅身边还有部分军队,而姜维的蜀军主力也尚存在,并且开始向成都进发。

如果刘禅和姜维会合,还有一定的兵力可以维持。而刘禅君臣商议出路,还有奔吴和逃奔南中两条出路。刘禅到最后,还是想选择逃往南中。可是这两条建议都被谯周否决了。他说投奔东吴就是承认了丢弃了蜀汉,向东吴投降。那么蜀汉灭亡,东吴也不会存在太久。到那个时候刘禅还得投降曹魏,与其遭受两次屈辱,还不如现在投降只受一次就够了。

至于说逃往南中这条出路,谯周认为那里虽然险阻,可以凭借抵抗一时。但是魏军实力强大,肯定会穷追猛打到底。同时南中的民众不会对刘禅那么忠心,如果发生民变,刘禅君臣凶多吉少。为了阻止刘禅逃奔南中,谯周甚至说出了如果刘禅一逃,就会遭到不测,连南中都不会到达的话来。至于说有人提出异议,说邓艾已经稳操胜券,万一不接受刘禅的投降怎么办?谯周说为了昭示东吴做宣传,曹魏也会优待刘禅君臣。

还说如果曹魏不优待刘禅,他自己会亲自去京都为刘禅争辩。就这样,刘禅接受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不战而降了。三、谯周劝降的目的。我们看谯周劝降刘禅的理由,就可以看出谯周色厉内荏的一面。他劝说刘禅投降,完全采取的就是虚言恐吓的手段。当时姜维的蜀军主力尚存,而且正在向成都挺进。谯周不是说建议整顿军马,与姜维联系,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而是完全忽视这一点,只顾劝刘禅投降。

这使得姜维的军队在半路上接到刘禅让他们投降的诏书时,都气得拔刀砍石,大骂我们拼命来援,为什么他们反倒投降了!其实,谯周对刘禅的劝降,只是抓住了朝中因为绵竹之战的损失,已经没有了坚决主战的大臣。而刘禅这个人生性懦弱,才会被谯周吓唬住。如果换一个刚强一些的君主,不但不会投降,反而会给谯周带来杀身之祸。从这方面来看,时候的形势并没有像谯周所说的那么黑暗,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斩仙  河图洛书  黄之气  飞刀  对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