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侠的经济来源靠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798条回答。很多认为大侠都是有钱的,其实恰恰相反。普通大侠都是比较穷的,因为缺乏经济来源。几乎所有大侠,都有很穷困的时候。胡斐流落江湖,曾经身上只有几十个铜钱。乔峰流落江湖,为了给阿紫治病只能去抢。令狐冲也是凄惨兮兮,喝酒都要靠骗乞丐。武林大侠的经济来源如下:第一,靠不明的遗产或者财宝。

这些其实都是作者赐予大侠的财物,让他们可以潇洒。以郭靖为例,为什么很有钱,因为到了中原之前就有成吉思汗和托雷的大量馈赠。就那匹汗血宝马,最起码值几十万两银子。胡一刀就更牛了,他找到了闯王宝藏,保守估计也有数千万两银子。而袁承志也找到了建文帝的宝藏,估计几百万两银子也是有的。第二,靠偷盗或者抢夺。上面说了乔峰困窘的时候,直接冲入药铺抢人参,伙计们也挡不住。

令狐冲在恒山派有重大危机的时候,直接抢劫官府马匹,还抢劫地方恶人的不义之财。那个白剥皮一次就被抢走3000两银子,多年辛苦骗取的不义之财全部没了。更狠的就是黄药师、曲灵风了。黄药师用于给妻子冯衡陪葬的珠宝,都是价值连城的,显然从各地偷盗而来的。更牛的是曲灵风,甚至去皇宫偷盗皇帝自己的书画,最终被大内侍卫偷袭而死。

第三,靠门派或者教派供养。比如张无忌,本来也是穷得很。但成为明教教主以后,以明教强大的势力,可以说是地方军阀,要多少钱也有。张无忌是明教教主,哪里要考虑钱的问题了。再说虚竹,本来只是一个贫穷的小和尚,靠化缘为生。然而,成为灵鹫宫主人以后,他继承了逍遥派在灵鹫宫巨大的财富,从此财务自由,什么也不用多考虑。

大家注意,虚竹起床时,女仆送上的漱口水都是参茶。第四,生性淡漠,自谋生路或者隐居。连城诀的狄云,已经有了绝世武功,仍然低调生活。狄云学会神照经和血刀刀法,几乎是天下无敌。以他的武功,闯入朝廷仓库偷盗银子,也无人挡得住。况且,狄云也发现了荆州的宝藏,不下数百万两银子。但狄云生性淡漠,在众多武林人士抢夺宝藏的珠宝时,他直接离开,后者全部被珠宝上的毒药毒死。

最后狄云带着养女空心菜,回到雪谷隐居,还有水笙的陪伴。他们应该也是以打猎和务农为生,平淡却幸福。第五,保镖护院,为有钱人服务。比如福威镖局的林远图,自宫练剑以后不能为僧,只能还俗。然而林远图除了精通佛法和武功高超以外,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于是,林远图就开办镖局,在刀头上混饭吃,给人保镖护送巨款。同样的还有倚天屠龙记的龙门镖局,少林派都大锦也是靠保镖为生。

都大锦是很凄凉的,最终因为保护不力,被殷素素杀光了全家。需要说明的是,镖局的地位不高,但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职业。林远图的江湖地位就很高,而并仅仅是他武功高强,还有为人正直,镖局实力强大。第六,教徒弟收学费。这也是大侠的一种生活方式。各大门派除了宗教人士以外,教武功也不是免费的,都是要给钱。天龙八部中,青城派有个卧底诸保昆,就是因为舍得给师傅学费,顺利卧底多年:诸保昆逢年过节,送师父、师兄,以及众同门的礼极重,师父有什么需求,不等开言示意,抢先便办得妥妥贴贴,反正家中有的是钱,一切轻而易举。

第七,宗教人士做法事,收地租。宗教人士的大侠,和普通僧道尼没什么不同。比如笑傲江湖的恒山派,同其他尼姑庵一样,主要依靠附近的田产收低租为生。当然,女尼有时候也会去化缘,同普通尼姑庵没什么不同。至于无论少林派还是武当派,僧道也是需要下山做法事的,以此赚些钱,维持他们的生活。尤其少林寺的法事规模很大,周芷若请求方丈以后,就有数百僧人一起来做法事超度亡魂。

第八,做生意甚至乞讨。大侠也要吃饭,为了吃饭什么行业也都可以做。比如笑傲江湖中,雁荡派高手何三七虽然武功很高,平时以挑担卖馄饨为生。韦小宝隐居以后,估计也是会经营妓院,做妓院老板。而丐帮的侠客们,根据帮规是需要乞讨为生的。其实大侠自己是比较穷困的,因为他们不能随便为朝廷服务,不能盗窃抢夺,甚至不能受保护费。

哪些城市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城市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诸如徐州、洛阳、襄阳等等,不过小编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个城市---锦州。这个在常人眼里不足称道的城市,曾在明清、近代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锦州的战略地位锦州,地处中国东北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南邻渤海,西接辽西走廊、东连辽沈大地。锦州战略地位的形成和辽西走廊有很大关系,辽西走廊是位于锦州和山海关之间的一条狭窄通道,长约185公里,最宽处15多公里,最窄处仅有8公里。

在这条走廊的北部是丘陵起伏的高山,南部则是汪洋一片的大海,因此从华北到东北,辽西走廊是最容易、最便捷,也是最安全的一条道路,否则要不翻山越岭从内蒙古绕道,要不下渤海游泳到营口或者是朝鲜。因此,作为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咽喉要道,辽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散布在这条走廊上的城市,诸如山海关、宁远、葫芦岛、锦州等则成为重要的战略节点。

尤其是锦州,作为辽西走廊的最前端城市,战略地位更是得天独厚,并在明末清初、国共内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明朝和清朝围绕锦州的战斗随着明朝的日趋衰落,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频繁侵扰大明帝国。为了抵御后金军的入侵,明廷沿着辽西走廊筑起了一道从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坚固防线,并在这条防线内修筑了多个联防据点,称之为关宁锦防线。

围绕此防线,尤其是位居前端的锦宁防线,明清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拉锯战,留下一段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最典型的莫过于1626年宁锦大战,来势汹汹、不可一世的后金军本以为凭借强大的骑兵,可以继续摧城拔寨、直捣黄龙,没想到在宁远城一带却遭遇当头棒喝。袁崇焕凭借精心构筑的锦宁防线,配合红夷大炮,把后金军打得节节败退,努尔哈赤因此一命呜呼,这是明末大明军队取得为数不多的辉煌胜利。

从此,锦宁防线名声大振。一年后,后金的继任者皇太极带领15万八旗军卷土而来,打算报一箭之仇,结果再次损兵折将,锦宁防线再显神威!只因当时明朝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已经是王朝末路,终究抵不过不断壮大的后金军。1642年明军松山战役大败后,祖大寿投降,锦州沦陷,锦宁防线立马被撕开一张巨大的缺口,导致大明经营了20多年的关宁锦防线彻底崩溃,辽西走廊门户大开,后金军直抵山海关,剑指近在咫尺的北京。

最终,随着崇祯自缢,吴三桂投降,昔日的关宁锦防线彻底沦陷。长达 20 年的明清之战,充分展示了锦州扼塞天然、雄踞辽西、兵家必争的战略地位,锦州也因此声名远播,载入史册。国军和解放军围绕锦州的斗争让锦州进一步声名鹊起的,莫过于1948年的东北辽沈战役。随着国共双方东北战争的白热化,双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和蒋介石几乎同时把目光聚焦到一个地方---锦州。

不得不说,最高统领的战略眼光都是一流的,都能意识到锦州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双方围绕锦州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虽然双方看到的问题是同样的,但最后的结局却大为不同。蒋介石意识到东北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命令卫立煌放弃沈阳、长春,赶紧把东北的50万大军撤到锦州,把守辽西走廊的东大门,如果战局不妙,还可以继续西撤到华北,于傅作义部合兵一处,形成百万集团军优势,这样一来,解放军很难吃掉这么庞大的军队。

然而,卫立煌身在曹营心在汉,阴奉阳违,迟迟不肯撤兵锦州,贻误浪费了一次次的宝贵战机,最终东北国军被解放军一口口吃到,50万大军几个星期内便灰飞烟灭。而毛泽东最担心的就是国民党大军撤退到锦州,于是屡次命令林彪放弃先攻打长春的计划,直奔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以防国民党军逃窜。在林彪犹豫不决的时刻,毛泽东更是大发雷霆,敦促其继续攻打锦州。

最终,林彪大军抢在国军后撤之前拿下锦州,关闭了50万大军的后退之路,彻底扭转了东北局势,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并进一步掀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之后史学家曾指出,“国民党之失败,败在辽沈战役。而辽沈战役之失败,则败在锦州”。锦州,再一次成为政权更迭的突破口,并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你想知道这些吗?我来给你讲过去我们的生产队。在集体生产队时,随着所处的地域不同、情况也不同,经济收入也大不一样。在一般情况下要农林牧副渔并举,仅种粮食是没有什么收入的,因为粮食除了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以外,就是社员家庭的口粮,虽然算劳动价值也折合了钱,但不是现钱,同时也被自己口粮消费了的。要看得到现钱,必须是从副业中出,有的地方喊穷,劳动价低,年终分不到多少红,问题就出现在没有较好较多的副业上。

在们这个地方,地少人多,靠近工厂,接近城市,对大力发展副业有着极为优厚的地理条件。我队就是在保证公余粮上交任务和社员的基本用粮以外,有计划地发展了集体副业。副搞得好与不好,也和搞农业一样,还要靠队长及副业队长的能耐,当然项目由生产队决定,我队重点有以下几个项目:一、选择性地种蔬菜水果,地里种菜,田里栽藕,坡上培植柑橘树,地边及塘边等栽桃李树等。

特别是蔬菜,我们队是长期留有蔬菜地,即使是大伙食堂缺粮时期,但由于菜多,哪怕是好菜要卖给了工厂,老白菜叶,萝卜叶,莴笋叶及大春的茄子、瓜类等管够,我们队上二十几户约九十来个男女老少没有饿死一个人,社员照样干活,学生照样读书。只是因无油水仅吃几个月的菜叶子,虽然吃饱了但有些人吃了身上发生水肿,在大队医院吃了几天黄金籽糠粑粑才恢复了体力。

二、可以养猪养鱼,但集体养的一般逢年过节自消了,只能是一部分能变现钱,猪一直以私养为主体。三、开加工房,打米,磨面,做面条,不但满足本队而且对外开放,但收费一个标准。四,由于工厂建设搞得多,利用队上山岩办打石场,打成的石条一公尺就能卖上二左右;还有就近有一个机械厂,因为制沙模型,长期靠我队把黄沙石打成沙粒上给厂里,得到的工钱二、八开,二成归干活人,八成交队上评工分,集体个人都得收入。

五,人多地少,抽一些劳动力到外长期务工,有石工,抬工,挑工及普通工,所得工资同样二八开。六、从七七年开始,与城里一个茶厂挂勾,栽种茉莉花,队上集体有,私人有,到了开时节,在生产队的田土上,白茫茫的一遍又一遍,芳香四溢,想不闻香就不行,社员收入更是猛增,家有既有了存款,不少户还改建了两三层的楼房。粮食肯定减产了,交公粮就是用钱代替,食用粮就在市场上买,当然价格比粮站高,但粮站要凭粮票粮证。

有人也许会问,你说了半天,生产队的劳动价值曾经是多少?我现在还记得,在六十年代是四至五角不等,七十年代是六到八角左右,八十年代初到土地全面分下户之间已最高时达到每个劳动日是一块二角,基本上与当地工厂一般职工的工资平起平坐,队上有的女孩有工人对象不嫁,要嫁给农村人,包括邻队的全公社一枝花,就近一些厂里几十号工人向她求婚她不愿,却嫁给了一个农村帅哥。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厂的改制下马。工厂完了,石头、黄沙、茉莉花、水果蔬菜又去卖谁?又能去哪个工厂做临时工?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我队列为城市建设区,人们靠拆迁一时又富了起来,有的人家一夜暴富,全队通通进入了城市,住上了有二十八层的高楼大厦。没土地了,都变城里人了,我们这一代人也就算过去了,但不知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他们的路又该如何去走,路又在何方,就看他们的了。

《秦时明月》中,天明会不会成长到“一剑寒光动九州”的境地?

天明是秦时明月系列的主角,成长到一剑寒光动九州的地步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这个动应该是威震的意思,不应该是撼动的意思。还有天明天赋不错,奇遇也不少,假以时日成为超越盖聂和卫庄的剑客也不是不可能的。天明是墨家巨子,剑圣盖聂唯一传人,阴阳家焱妃准女婿,年纪虽小,内功不俗。如今的他虽未步足江湖,却已经是多种光环加身。

首先天明现在有两把剑,一把是他现在随身携带的墨眉,是墨家前巨子传授天明武功之后留给天明的掌门信物,天明视它如生命,纵使大司命用火烧他他也没放手。还有一把是墨家的至尊武器非攻,这把是天明在墨家的禁地自动获取,它涵盖了墨家的全部精髓。目前这把剑圣虽然在公输老头手中,但是落入天明之手也只是早晚的问题(说不定在公输老头手中还会被加强威力呢,比方说增加它的杀伤力,这个可是公输老头最擅长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后期的天明很有可能是两把武器,一把墨眉,一把全能型武器,或许天明可以将两个武器同时使用。其次天明体内有两股内力(也就等于可以同时修习两种内功心法),现如今已经被准丈母娘打通任督二脉,将两股内力融会贯通,后期的天明可能会合理的利用两股内力,各取其优劣,达到互补的效果。或者借助盖聂的内力(鬼谷吐纳法)将墨家的内功心法直接升级到第十层兼爱,从而成为墨家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将内力提升到第十层兼爱的巨子。

更重要的是天明可以同时修炼两股内力心法,还能将两股内力融汇合二为一,后期超越盖聂也只是早晚的事,再次天明体内有两种内力就可以修习两种剑法,一种是盖聂所使用的鬼谷纵剑术,一种是前任巨子燕丹所使用的墨家剑术,这两种剑术各有其优点,如果天明可以将两种剑招合二为一成为一种新的剑招,说不定真的会成为超越盖聂和燕丹的存在。

还有就是有很多网友传言天明后期修炼了盖聂的纵剑和卫庄的横剑,而后将两人的剑招融会贯通成为一种剑招,如果真如此,他的成就真的不是盖聂和卫庄可以比拟的。码字不易,关注,收藏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各位看官留下精彩的评论,也希望我能成为你们的朋友,大家一起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学习,成长。更多精彩的内容期待你的再次到来。

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劳民伤财死伤无数,二人应该算是蜀汉罪人还是功臣?

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论当时的年代应是功臣、其二:拿现代社会看问题、他们应受到应有的制裁、因他们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是地道的、好战份子、明知国库空虚、七拼八凑、劳民伤财、来发劲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白骨成堆、这样的战争意义何在、孔明得出教训:告之姜维、搞了个、南泥弯、养兵多年有些改善、他不真惜、旧病复发又去发动战争以至丢命、请问各位看官、难到他们两是功臣不成吗、功在何方??。

秦王朝除了统一六国的伟业外,在很多史书记载中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存在的。它是人们口中的暴秦。真相真的如此吗?

秦帝国的骤然灭亡,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大的黑洞。  秦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变法图强之志大规模重建华夏文明;使当时的中国,既一举跨越了以奴隶生产为根基的夏商周三代古老松散的邦联文明,又一举整合了春秋战国五百余年剧烈大争所酝酿出的全部文明成果,以最大的规模,以最快的速度,巍巍然创建了人类在铁器时代最为伟大的国家形式,最为进步的社会文明。

依照历史的法则,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权力主体,其权力生命至少应当延续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然则,秦帝国却只有效存在了十二年(其后三年为崩溃期)。随着始皇帝的骤然撒手而去,建成这一伟大文明体系的权力主体,也轰然溃灭了。  这一巨大的命运落差,给攻讦与谎言提供了历史空间。  历史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固有的内在逻辑:权力主体的灭亡,并不等同于其所创建的文明体系的灭亡;权力主体在某个阶段的突然沉沦,并不必然植根于其所创造的文明体系。

历史的事实是:作为文明建筑师的秦帝国骤然灭亡了,秦帝国所创建的文明体系却为后世继承了;秦帝国政权因突发政变而突然崩溃了,其结局也并未改变秦帝国所创造的文明体系的历史本质。  历史的逻辑,已经包含了解析历史真相的路径。然则,我们对秦帝国灭亡之谜的历史探究,两千余年却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将秦帝国所创建的文明体系与秦帝国权力主体等同而一,论秦亡必以秦政为因,论秦政必以秦亡为果,以秦亡之速推论秦政之恶,以秦政之恶推论秦亡之速,互为因果,越纠缠越乱。

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对秦亡原因之探究,长期陷入一种陈陈相因的主流定论:秦政暴虐,暴政亡秦。当然,这个误区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误区,是“暴秦”说的学理成因之一。两千余年来我们的历史学家始终集中于孜孜寻求“暴政”依据,并无数次地重复这则古老的论断,直至当代依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其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暴秦”说其来有自,我们的梳理得从源头开始。  对以秦政秦制为轴心的秦文明的评判争议,其实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崛起时期便开始了。就总体而言,战国时代对秦文明的评判是两大主流:一则,是从制度的意义上,高度肯定秦国变法及其所创造的新型法治文明,并力图效法泰国,由此形成了以赵国燕国变法为代表的第三波变法浪潮;一则,是从施政的意义上,对秦国法治作出了严厉指控,其代表性言论是“苛法”说与“虎狼”说。

在战国时代,尚未见到明确的“暴政”说法。就根基而言,这两种说法的根基点是不同的。“苛法”之说,是具有“王道”价值观的守旧学派的一种政治评判。尽管这一评判具有守旧学派反对一切变法的特质,并不具有认真探究的客观性,但就其基本面而言,尚是一种法治与政论的争鸣,不具有总体否定的意图。“虎狼”之说,则是山东六国基于族群歧视意识,在抗争屡屡失败之后,以仇恨心态发出的政治诅咒,实属攻讦性的非正当评判,自不当作为历史依据。

  从基本面说,战国后期的秦灭六国之前,天下言论对秦政的评判是积极认定的。最基本的依据,有两方面。一方面,战国末期兼具儒法两学,且学术立场素来公正的荀子大师,对秦制秦政秦风素有高度评价。在《强国》篇中,荀子依亲自入秦的所见所闻,对秦风秦政作出了最高评价:“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在《正论》篇中,荀子则对“治世重刑”的合理性作了充分论证,实际是对“苛政”说的回应。

荀子之说,没有任何人提出反驳。另一方面,战国末期“天下向一”的历史趋势日渐形成,“天下一统”的可操作战略也由李斯适时提出。这种人心趋势,意味着天下寄厚望于秦政,寄厚望于秦国“一”天下。如此两个基本面充分说明:战国之世对秦政的总体评判虽有争议,但天下主流是肯定秦政秦制的。当然,这种肯定的后面,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原则在起作用:战国变法只有秦国最成功,成功本身是“应时而变”的结果,是顺应潮流的结果。

在“求变图存”与“大争事功”成为时代精神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国家,是没有指责理由的。  秦帝国一统天下后,舆论情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轴心,是关于恢复诸侯制还是建立郡县制的大争论。由这一大争论生发开去,牵涉出对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秦帝国所建文明的总体对比,以及与之相关的总体评判。然则,这场大争论及其余波,仍然被争论各方自觉限定在战国精神所能容纳的争鸣之内:反对方并未涉及对秦政的总体指控,创新方也并未以对方对传统诸侯制的赞美而横加指责,更谈不上问罪了。

历史声音的突然变调,开始于“焚书坑儒”案之后。自儒生博士们纷纷从秦帝国庙堂“亡”去(不经正式辞职而私自离职),评判秦文明的言论中便出现了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声音:秦政毁灭典籍,暴虐之道也。被秦始皇拜为少傅文通君的孔子八世孙孔鲋,以及诸多在秦帝国职任博士的名儒,都在离开中央朝廷后与藏匿山海的六国贵族们秘密联结起来了。

这种以“非秦之政”为共同点的秘密联结,使原本并不具有真实政治根基而仅仅是庙堂论政一家之言的政治评判,不期滋生为六国贵族复辟的政治旗帜。  “暴秦”说,遂以极大的声势,在秦末之乱中陡然生成了。  自陈胜吴广举事反秦,对秦政的认知评判,便成为当时反秦势力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而最先反秦的陈胜吴广农民集团,当时对秦政并无总体性仇恨。

“闾左徭役”们直接仇恨的对象,首先是秦二世的过度征发,尚不涉及对秦政如何评判。陈胜的“天下苦秦久矣”之叹,所言实际内容也只是二世即位后的政治行径。基于农民集团的直感特质,陈胜吴广的发端路径很简单:先以为扶苏、项燕鸣冤为事由,后又以“张楚”(张大楚国)为举事旗号,最终达成以武力抗争谋求最好的社会出路。演变的转折点,出现于陈胜举事后谁也预料不到的天下轰然而起的陡然大乱之局。

陈胜农民军迅速占据了陈郡,六国贵族与当地豪强纷纷聚来,图谋借用陈胜力量复辟,这才有了最初的“暴秦”说。原发经过是:陈郡“三老豪强”们劝说陈胜称王,并大肆称颂其反秦举事是“伐无道,诛暴秦”的大业。这是贵族阶层第一次对秦帝国总体冠以“暴秦”之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暴秦”说。  就其实质而言,这是一个显然的政治权谋:志在复辟的贵族势力,利用农民集团政治意识的幼稚,以称颂与劝进的方式,将自己的政治目标巧妙设定成农民集团的政治目标,从而形成天下共讨“暴秦”的声势。

其实际图谋,则是使农民反秦势力成为贵族复辟的强大借用力量。其后的历史事实,正是如此演进的:除了刘邦、项燕、黥布、彭越四支反秦势力,是借陈胜发端声威而没有直接借用陈胜兵力举事外,其余所有六国贵族都投奔了陈胜吴广集团,直接以陈胜划拨的军马为根基,以陈王部将的名义出兵,而后又迅速背叛陈胜,纷纷复辟了六国旗号。

陈胜政权的迅速消失,其根本原因,正是被大肆渗透其中的贵族复辟势力从内部瓦解了。  复辟势力遍地蜂起,对秦政秦制的总体攻讦,立即以最激烈的复仇方式爆发出来。六国复辟者们纷纷杜撰煽惑说辞,愤愤然将秦政一概骂倒。期间,诸多攻讦在史料中都是零散言辞,只有三则言论最成系统,因而具代表性。这三则言论,都是由张耳、陈余为轴心的“河北”赵燕集团所生发,既是当时最具煽惑力的言论,又是被后世“暴秦”论者引用最多的史料。

唯其如此,我们将这三则言论全文引录如下: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称王)……陈涉问此两人(张耳陈余),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嗔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不解也。”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杰日:“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今已张大楚,王陈,使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仇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  武臣(武信君)引兵东北击范阳。

范阳人蒯通说范阳令曰:“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范阳令曰:“何以吊之?”对曰:“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慈父孝子可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叛)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而投武信君。

君若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范阳令乃使蒯通见武信君(又做了范阳令的使者,这里又有了一大篇为范阳令辩护的说辞)……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注意,又成了武臣的使者)。赵地闻之,不战以下城者三十余城。  这三则以攻讦秦政秦制为轴心的言论,具有显然的不可信处:  其一,强烈的复仇心态与权谋目标,使其对秦政的攻讦具有明显的手段性,丧失客观真实性。

简单说,第一则是张耳陈余利用农民集团在政治上的幼稚,对陈胜设置了巨大政治陷阱:不要急于称王,农民军当一面全力对秦作战,一面同时扶持六国贵族尽速复辟。这一陷阱的要害,是诱骗农民军抵挡秦军,而六国贵族趁机复辟称王。为了这一目标,张陈两人将“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列为“暴秦”首恶,而将复辟六国贵族作为“为秦树敌”的首要急务。

而后来的事实是:包括张陈集团在内的六国贵族,一旦借陈胜兵力出动,则立即迅速称王,丝毫不顾忌“示天下私”之嫌疑了。这等因赤裸裸的权谋需要而蓄意生发的“暴秦”说,是典型的攻讦说辞,无法与严肃的评判相提并论。是故,后世说者大多悄悄抛弃了这一说法,不再将灭六国作为秦帝国的罪行对待。  其二,为达成尽速下城占地的实际利益,虚声恐吓,肆意夸大。

蒯通说范阳令之辞,是“秦任酷吏”说的代表。其对民众仇恨之夸张,其先前的恐吓与后来的抚慰之间的自相矛盾,都到了令人忍俊不能的地步。显然的事实是:蒯通为使自己成为纵横名士,先恐吓范阳令,再允诺自己所能给范阳令的前途:只要降赵为复辟势力收服城池,便可“转祸为福”;而后,蒯通再转身变作范阳令特使,对武臣又大说范阳令苦衷,使武臣“从其计”;再后,蒯通又摇身变作武臣特使,赏赐范阳令以侯爵印并高车驷马;至此,蒯通个人目标达成而成为名士重臣,范阳令也“转祸为福”,武臣也借此得到三十余城。

此等秦末策士卷入复辟黑潮,其节操已经大失战国策士之水准,变成了真正的摇唇鼓舌唯以一己之私利的钻营者。即或大有“贤名”的张耳陈余,后来也因权力争夺大起龃龉,终究由“刎颈之交”变成了势不两立。我们要说的是:此等实际利益争夺中的虚声恐吓说辞,多有肆意夸大,不足作为史料凭据。  其三,此类说辞大而无当,与当时事实有显然的矛盾,其诸多纰漏完全经不起推敲。

譬如武臣集团的说辞,其显然的夸大胡诌至少有四处:一则,“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史记》只云“数十万”,尚且可疑。百万大军攻秦,全然信口开河。二则,“陈涉王楚之地,方二千里”。其时,陈胜农民军连一个陈郡尚且不能完全控制,何来方二千里土地?三则,“头会箕敛,以供军费”。秦帝国军费来源颇多,说辞却夸张地归结描绘为“家家按人头出钱,官府以簸箕收敛”这一残酷形式。

四则,“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就实而论,举事反秦之地在初期肯定有仇杀与杀官事实,如项燕刘邦举事都是如此。然若天下尽皆这般,何以解释章邯大军出动后在大半年之内的秋风扫落叶之势?  其四,秦末复辟势力具有典型的反文明性,其强烈的施暴实践,最充分地反证出其诛暴言论的虚伪性。

作为秦末复辟势力的轴心,江东项羽集团的大暴行具有骇人听闻的酷烈性。《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对平民与降卒的六次大屠杀,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城与杀降: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此前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而放弃。

种种大规模暴行之外,项羽又恢复了战国大煮活人的烹杀,后来又有杀楚怀王、杀秦王子婴并嬴氏皇族、大掘秦始皇陵等暴行。项羽集团频频大规模施暴,使大屠杀的酷烈恶风在秦末之乱中骤然暴长。号为“宽大长者”而相对持重的刘邦集团,也有两次大屠城:一屠颍阳,二屠武关。自觉推行安民方略的刘邦集团尚且如此,其余集团的烧杀劫掠与屠杀则自可以想见了。

  当时,不幸成为“楚怀王”的少年芈心,对项羽的种种恶魔行径始终心有余悸。这个楚怀王对大臣将军们忧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齿地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故此,楚怀王坚执不赞同项羽进兵咸阳,而主张“宽大长者”刘邦进兵咸阳。剽者,抢劫之强盗也。悍者,凶暴蛮横也。

猾者,狡诈乱世也。贼者,邪恶残虐也。少年楚怀王的这四个字,最为简约深刻地勾出了项羽的恶品恶行。这个聪明的楚怀王当时根本没有料到,因了他这番评价,项羽对他恨之入骨。此后两三年,楚怀王便被项羽以“义帝”名目架空。之后又被毫不留情地杀害。楚怀王能如此评判,足见项羽的酷烈大屠杀已经恶名昭著于天下了。  太史公亦曾在《项羽本纪》后对其凶暴深为震惊,大是感慨云:“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索隐述赞》最后亦大表惊骇云:“嗟彼盖代,卒为凶竖!”——很是嗟叹啊,他这个力能盖世者,竟陡然成了不可思议的凶恶之徒!显然,项羽之凶恶为患,在西汉之世尚有清醒认知。

孰料世事无定,如此一个恶欲横流凶暴骇人的剽悍猾贼,宋明伊始竟有人殷殷崇拜其为英雄,惋惜者有之,赞颂者有之,以致颂扬其“英雄气概”的作品广为流播。如此荒诞之认知,我族良知安在哉,是非安在哉!  整个战国之世兵争连绵,没有过一次屠城暴行。秦始皇灭六国大战,秦军也没有任何一次屠杀平民的暴行。秦末复辟势力却变成了疯狂恶魔,对整个社会展开了变态的报复,其残暴酷烈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指斥的“暴秦”千百倍。


文章TAG:纵横九州先攻符印放在哪里  《九幽》定魂珠1  纵横  九州  先攻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