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在南岸,乌林在北岸。火烧赤壁时,我估计诸葛亮在做以下几件事。在南征刘表之前,曹操在邺城作玄武池训练舟师,其目的是进攻刘表,占领荆州。三,火烧赤壁时,诸葛亮不过是个小小参谋,他最有可能在和一班参谋们弹冠相庆,觥筹交错。

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锋芒一时无两,曹操为避其锋芒,欲迁都也。此时东吴孙权手下的谋士吕蒙看准了时机,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获知消息后,急忙回援荆州,夜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在临沮漳乡被杀。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了孙权这个“嫁祸于人”的诡计,说道:“这是孙仲谋要把我小火慢烤啊!”于是曹操将计就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把关羽葬于洛阳南门外”;而孙权害怕刘备,则将关羽的躯体厚葬于当阳。

就是民间常说的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洛阳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广种松树。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一派肃穆幽然,是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洛阳关林是我国惟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

赤壁之战曹操的智囊团去哪了?

赤壁之战曹操的智囊团一直跟随着曹操。然而,此时的曹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战败袁绍,继而统一整个北方,随后,大兵南下,兵不血刃取得荆襄,追得刘备似丧家之犬。这时的曹操那可真是不可一世。曹操对于东吴那也是志在必得,并且认为轻而易举。从他给孙权和周瑜写信来看,曹操想和取得荆州一样,让孙权顺利归降。后来,孙刘联盟达成,双方隔江对峙,骄傲的曹操也没把孙权和刘备放在眼里。

阚泽下诈降书,徐庶能轻易识破。难道荀彧、贾诩等人想不到,是因为曹操的气势,不敢直谏。后来,庞统献连环计,把战船都连在了一起。荀彧想到了敌人用火攻的危害,并提醒曹操,曹操也考虑过,但曹操认为现在是冬季。冬季几乎不会刮东南风。众谋士不再坚持。赤壁之战,曹操败给了自己的骄傲轻敌。如果,他还像重视袁绍那样重视孙刘联盟,那历史就要重新来写了。

赤壁之战,关羽为何要在华容道释曹操?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孙刘联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积极应战,大胜对手,迫使曹军北还。刘备占据荆州,进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三国志》的《曹操传》《先主刘备传》《诸葛亮传》《吴主孙权传》以及《周瑜传》,我想说的是:还是尊重历史事实,曹操的确是败走华容道,但没有关羽设伏,也就不存在义释曹操一说啦。

01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投降,曹操占据了荆州,刘备从樊城败走夏口(今武汉市)。曹操率领精骑五千,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追赶刘备,大战当阳长坂坡。刘备丢弃妻子,只身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到达汉津,与关羽水军船只相遇,一起到达夏口。

在南征刘表之前,曹操在邺城作玄武池训练舟师,其目的是进攻刘表,占领荆州。但由于刘表病死,代其而立的刘琮不战而降。于是,曹操临时决定消灭刘备。犯了急躁冒进的兵家之大忌。这一次,运气没有在曹操一边,结果是被孙刘联军一把火烧回了北方。02曹操败走华容道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华容道就是通向华容县城的一条道路。

古华容县城,在今天湖北荆州市监利县城北六十公里处。是曹操屯兵的乌林到南郡的捷径,而且在华容县城附近有曹操的屯粮仓库,可以补充粮草。赤壁在南岸,乌林在北岸。真正的赤壁大战是发生在北岸的乌林(湖北洪湖境内)。赤壁之战,并非火烧赤壁,而是火烧乌林。因为火烧乌林的大火映红了南岸的赤壁,因而得名。这在《三国志》、《水经注》、明代嘉靖《沔阳志》均有记载。

华容道要经过大片的沼泽地带,曹操大军人马陷入泥泞之中。曹操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大量羸兵被践踏而死。但是一路并无伏兵阻击。03所谓的义释曹操曹操败退,孙刘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操。等到曹操大军全部通过华容道时,追兵也赶到,顺风放火,欢送曹操败走。曹操的确也曾哈哈大笑,但不是取笑诸葛亮而是取笑刘备不会用兵。

那时的诸葛亮还没有名气,曹操仅仅把刘备作为对手,还没有考虑诸葛亮的事。之所以没有设伏,不足以说明刘备诸葛亮就不会用兵。就当时的态势,曹操携进占荆州之余威,二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势凶猛。此时,东吴投降的打算都有啦,在诸葛亮、周瑜等的极力建议下,才决定联合对抗曹操。当时孙刘的战略目的,就是能够抵挡住曹操的进攻,避免覆灭的命运,是没有能力去考虑如何消灭曹操的。

真实的战况也是,曹操初战失利,最为关键的是北方兵士水土不服,瘟疫爆发,曹操不能再持续作战。在周瑜火烧乌林之后,曹操自己把剩余船只烧毁,退回北方。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义释曹操等等,无非就是要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和关云长义薄云天的义气而已。小说很好看,但不足以说明这就是史实。

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是蜀汉皇帝刘备手下心腹大将,也是他的结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在四川一带站稳脚跟后,张飞长期镇守阆中,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巴西太守,封西乡侯。关羽遇害后,刘备起兵伐吴,命令张飞从阆中起兵,在今重庆会和出川。结果张飞醉后鞭挞军士,被部下杀害。 桃园三结义张飞遇害后葬于阆中州城之东,张飞墓坐北向南,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竹木成荫。

著名文学家曾巩在《桓侯庙记》中这样写道:”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常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廢,每岁大旱禱雨辄应。“当地人为纪念张飞,特地在此修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还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民国时期有个日本医生叫矢原谦吉,长期在中国行医,结识了很多中国政要即名人。

这位矢原谦吉后来写过一本名为《谦庐随笔》的集子,记录了一些名人趣事,其中有一篇《桓侯庙奇遇》的文章,讲述了张飞的一段故事。长江三峡云阳有个张飞庙,矢原谦吉和朋友游三峡时顺便游玩。云阳有两座张飞庙,山下的叫张侯庙,山顶的叫桓侯庙。民间传说范疆和张达杀死张飞后,携带张飞头颅顺流而下投奔孙权。孙权为了避祸,将其扔到云阳一带。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火烧赤壁时,我估计诸葛亮在做以下几件事。一,他知道周瑜未来必是自己的主要对手,他正在思谋想计,至周瑜于死池。二,他知道关羽一定会在华客道私放曹操,自己又不敢真的按军令法斩关羽,正在想办法为自己找台阶下,而又不会使二爷丢了面子。三,火烧赤壁时,诸葛亮不过是个小小参谋,他最有可能在和一班参谋们弹冠相庆,觥筹交错。

刘备被火烧连营诸葛亮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

烽烟青史,英雄流名。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以火攻闻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既是东吴陆逊的成名之作,又是蜀汉刘备的败亡之耻。刘备在蜀汉新立之际发兵十万亲征东吴,誓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来势汹汹,却落得个火烧连营,全军覆没,败走白帝城,最终抑郁病故的结局,自此一战,蜀汉元气大伤,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我们知道,刘备以白身起家,历经数年征战积累,才终于拿下荆益二州,占据汉中入川称王。

初步形成诸葛亮当年隆中对制订的战略雏形,如果按这个趋势,巩固现有领土,稳定地方休养生息,待兵精粮足人才充盈,即可按战略规划东结孙权,西讨曹魏,逐步实现刘备的最终蓝图,光复汉室一统中原。但是,驻守荆州的关羽,却不顾刘备严防死守荆州的嘱托,擅自带兵攻打樊城的曹仁,东吴孙权借荆州空虚之机,和曹操结盟,突袭荆州前后夹击。

最终关羽被杀,荆州失守,上庸也随孟达降魏落入曹魏之手,艰难建立的蜀汉疆土丢失过半。在称帝三个月后,刘备就急不可奈领兵十万亲征伐吴,欲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最终导致夷陵惨败,使本就兵力匮乏人才青黄不接的蜀汉雪上加霜。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一直以上兵伐谋为道的丞相诸葛亮为何没有出现在伐吴队伍中呢?基于兄长诸葛谨的东吴身份,诸葛亮主动避嫌首先,东吴的重要谋士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兄长,兄弟俩在不同的阵营辅佐各自的主公,代表不同方向的利益,当年孙刘联合抗曹时正是兄弟俩双方努力促成的结果,如今两方开战,无论战况胜负,参与其中的诸葛亮都难逃说不清的嫌疑。

因此,诸葛亮既没有亲口劝阻刘备仓促伐吴,也没有主动要求随军出征,避免以后给人留下口实。但是他私下向赵云陈述了蜀汉新立面对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分析了当时形势下伐吴的利害。诸葛亮深知赵云一直深受刘备信任,长坂坡后更是将其视为心腹爱将,于是让赵云出面劝阻刘备,但一意孤行的刘备仍然对伐吴坚持不弃。并恼怒地将赵云留置江州。

后方朝政需要靠诸葛亮来主理刘备作为蜀汉皇帝御驾亲征,朝政只能由太子兼国。但十四岁的刘禅难当重任。此时蜀汉内部派系林立;边远部落亦未完全臣服;原益州部分官员仍在观望立场未稳,随时可能出现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刘禅的坐朝聊胜于无。必须留一位不管是在治政还是平乱上都能应付自如的辅臣协助刘禅。而在人才凋零的蜀汉,担此重任的也只能是丞相诸葛亮,况且新立的太子刘禅也正需要诸葛亮教习治政韬略,因此刘备为了后方稳定,将诸葛亮留在成都督粮征兵,协助太子主理朝政,没有带其出征。

诸葛亮重于战略及治政,军事实非所长隆中对时复兴汉室的战略布局彰显了诸葛亮的安邦治国之才,但临战布阵上,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并未显出高明之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火烧博望是由刘备指挥,当阳败逃时诸葛亮也没去江陵借兵,而是跑在刘备的前面。徐庶离开后,刘备指定的军师是庞统,庞统死后,益州的法正崭露头角。收益州,占汉中,入成都都是在法正主导下得以完成。

法正到来后,刘备军事上主要依赖于法正,诸葛亮的职能开始向战略制订,筹粮治军等内政管理方面转移。《三国志》的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就是说诸葛亮是象萧何那样的治政人才,而不是临战谋略的帅才,这也是之后北伐时魏延不服诸葛亮用兵的原因。

刘备面对蜀汉新立,内政未稳,外敌当前,人才断档的严峻形势下,不参考诸葛亮建议对内整治朝政恢复生产,坚持伐吴,使本就孱弱不堪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也为多年后刘禅政权的灭亡埋下伏笔。刘备的去世,军中骨干的断层,十万蜀兵子弟魂归它乡,都让整个蜀汉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如果不是其后诸葛亮重新与东吴修好,用五年时间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生产及人口,蜀国可能早被吴魏任一方伐灭了。

说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是怎么回事?

建安二十四年,一代猛人关羽关云长,永远地闭上了他的“丹凤眼”。死之前,关羽迎来了自己人生最鼎盛的辉煌。关羽带兵围襄樊,兵锋所指,人皆胆寒啊!曹操赶紧派大将于禁去增援。结果,关老爷掘开江堤水淹七军,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看,这厮太猛,惹不起躲得起,就想迁都避一避。结果,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赶紧拦住,出了个主意。

结果曹操派大将徐晃前去增援,东吴吕蒙趁机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擒获。关羽一死,这孙权就慌了,害怕刘备报复,就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何等聪明,立马就识破了孙权的嫁祸之计,于是,以诸侯之礼厚葬了关羽,关羽的首级埋在了洛阳的关林。孙权一看,这一计没奏效呀,曹操都这么大手笔了,咱也不能落后呀!于是,也将关羽的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


文章TAG:赤壁唤魂在哪里  黄州赤壁在哪里  赤壁  在哪  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