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远山前往少林的时候,在萧远山手下生的玄慈、汪剑通和后来出家的智光三人留在雁门关内,他们在清理关外的战场时将萧远山的绝笔遗书拓印了下来,并在关内找懂得契丹文的商贩翻译,弄清楚了萧远山的真实身份。《天龙八部》中在大理杀死玄悲的真凶是慕容博。

《天龙八部》中玄悲大师是被谁杀的?

《天龙八部》中玄悲大师是被谁杀的

玄悲是天龙八部少林寺玄字辈高僧,属于少林寺中武功比较高的大师傅,绝技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之一大韦陀杵,属于比较霸道的功夫。话说当年带头大哥玄慈接到消息有大批契丹武士来挑衅少林,带领中原群众截杀契丹武士。玄慈,汪剑通一拨人突然袭击,杀死大辽总教头萧远山的老婆还有士兵,没想到人家萧教头只是带着老婆孩子来大宋逛亲戚,是个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

玄慈发现了杀错人了,毕竟是佛家子弟,不分青红皂白杀人,很是后悔,就想质问传递消息的人。不巧,这个假消息的传播者就是姑苏慕容氏慕容博,话说鲜卑族出身的慕容氏穷其一生都在为光复慕容江山。他们光复的方式比较独特,就是想引起天下大乱,然后趁乱起兵光复鲜卑族江山,所以向少林传播假消息意图引起辽宋大战。玄慈意识到杀错人后,就派玄悲去质问慕容博怎么回事。

你想啊,出去质问别人肯定要派个功夫不错的去,玄悲找到慕容博,二话不说打了起来。慕容博也高明,用一阳指与玄悲对战,意图嫁祸给大理段氏,再引起大理和大宋混战。没想到玄悲功力精纯,大韦陀杵搞起来一般人近不得身,慕容博没办法只能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绝技杀了玄悲大师,杀了以后慕容博就装死藏到少林寺修炼去了。。

斗转星移在金庸小说中是什么层次的武功?

《天龙八部》中玄悲大师是被谁杀的

一想当年,慕容龙城凭借这套“斗转星移”绝学,在神仙打架的武学鼎盛时期天下无敌,可见“斗转星移”的真正威力。之所以在慕容复学会“斗转星移”却处处被虐,不在于这套绝学,而在于慕容复根本就没有将“斗转星移”修炼到最高阶。慕容龙城本是五代时期慕容鲜卑出现的一位顶级高手,他在五代乱世也是一心谋划复国,因为在那个乱世恰恰就是他最好的时机。

本身,他武功造诣非凡,自创“斗转星移”绝技,在江湖上呼风唤雨,地位极高,他完全具备自创一个门派的实力,像那个时代的逍遥子,就创出逍遥派,一心修炼武功,然后将武功传承至自己的徒弟。可是,慕容龙城志向却不在江湖,而是想着恢复当初大燕国的不世基业,慕容龙城的野心和眼光可见一斑。于是,他如同赵匡胤,段思平一样,招募人手,组织义军,东征西讨,南征北伐。

可是慕容龙城武功虽然天下无敌,可是在带兵打仗方面却有所欠缺。行兵作战他不及赵匡胤,把握时机他不及段思平,故而慕容龙城奔波半生,却发现中原之地被赵匡胤逐渐平定,而段思平早在偏安一隅的西南之地,也是打下一番基业,唯独他自己,依旧是孤家寡人一个,自己的武功越来越高,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慕容龙城眼看赵匡胤已然平定天下,自己再也难以有所成就,心中郁郁难平,复国无望的念头在他心中转来转去,慕容龙城终于一病不起。

慕容龙城就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斗转星移”传给自己的后代,让他们能够凭借这套绝技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同时他也将复国之志传承给后代,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恢复大燕国,不管再多的困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二慕容氏一脉单传,数十年后传到慕容博这一代,慕容子孙也都具备武学天赋,慕容博更是极为突出。慕容博从小修炼武功,年轻有为,十五岁之时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金刚指”重创壮年之际的黄眉僧,甚至让黄眉僧毫无还手之力。

盛年之际又在江湖上闯下姑苏慕容的鼎鼎大名,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人能够真正达到慕容博壮年的高度。他也是将“斗转星移”修炼到一定高度,虽然不及慕容龙城,但是要比慕容复强的太多。凭借“斗转星移”,慕容博完全可以接住萧峰全力出击的“降龙十八掌”,二人在少林寺对了一掌,萧峰稍微有一点优势,可是慕容博却也不落下风。毕竟“斗转星移”一门借力打力的绝学,也需要使用者拥有高深的内力才能发挥最高的威力,如果没有强劲的内力作为基础,任何一门绝学,即使是“斗转星移”,发挥的威力也是有限。

正如没有内力作为基础,“独孤九剑”再精妙也不可能破解天下武学;没有内力作为基础,萧峰的“降龙十八掌”估计真的就只能降蛇了;没有十足的内力作为基础,段誉的“六脉神剑”还不及鸠摩智的“火焰刀”!“斗转星移”也是如此,功力越强,威力越大:低阶威力就是最简单的借力打力,正如慕容复所使出的效果;高姐模式就是反弹真气,无惧剑气之类的绝学,正如慕容龙城使出的效果!可见,一门武功威力没有绝对的强与弱,更重要的就是在于谁在使用这么绝学。

对于“斗转星移”,慕容博使用起来足以对抗萧峰的“降龙十八掌”,慕容复使用起来就只能被萧峰虐的不分东西。因为慕容复的内力就是他最弱的环节,这个环节直接限制着慕容复的上限,他急功近利,一向想用招式来弥补功力的缺陷,这完全就是一种十分错误的选择。而且,他一心想着复国,东奔西走也没有将基础打牢,所以慕容复的武功着实未曾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所以说,“斗转星移”并不是一门很低水平的武功,反而是一门极为高深的绝学。三在很多方面来看,“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门绝学本质都是“借力打力”,“乾坤大挪移”是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体的潜能,然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过招之时会出其不意的将对方招式反转过去,无论是招式或者内力,都能够反转,甚至“乾坤大挪移”在高深阶段可以很快模仿对手武功,这一点张无忌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时展露无遗。

“斗转星移”在初级阶段是借力打力,在高级阶段完全可以将对手的武功招式反转对对方,甚至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而且,“斗转星移”具备反转剑气之类绝学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极高的内力作为基础,而这一层境界别说慕容复一辈子别想,慕容博也是很难达到,估计也只有慕容龙城才能真正发挥到最高的境界。只是“斗转星移”入门相对简单,不需要太高的内力,但是想要达到极高的境界那就相当困难。

而“乾坤大挪移”虽然与“斗转星移”有所相似,但是“乾坤大挪移”修炼更为复杂,即使是入门阶段就进展极慢,需要高强内力作为基础,而且想要修炼“乾坤大挪移”,没有高深内力试都别试,那是凶险至极,像阳顶天功力就相当高深了,可是在修炼过程中走火入魔,最终惨死。慕容复成为“斗转星移”,败也“斗转星移”。刚开始出现在江湖之时,凭借年轻以及不凡的武功,打下“南慕容”的名声,也算是极为了不起,此时“斗转星移”着实很关键。

后来,随着他遇到的高手越来越多,却发现“斗转星移”并不能完全招架所有高手,这归根到底在于他的功力着实有所欠缺,未能真正发挥“斗转星移”的全部威力,使得他复国之路处处碰壁,处处尴尬。所以说,不能只是用慕容复的表现来评价“斗转星移”的威力,正如不能用史火龙的表现来评价“降龙十八掌”威力一般,这是很不准确的。

《天龙八部》中在大理杀死玄悲的真凶是谁?

《天龙八部》中玄悲大师是被谁杀的

《天龙八部》中在大理杀死玄悲的真凶是慕容博。玄慈大师对雁门之役颇有怀疑,慕容博随后诈死,玄慈方丈派师弟玄悲前去吊唁。在姑苏参合庄玄悲发现慕容博之死的疑点。在玄悲进入大理地界后,慕容博本想以一阳指击杀玄悲,栽赃大理段氏,可惜一阳指功夫不够,只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玄悲使出大苇陀杵时,以此功将玄悲杀死。

如果把张无忌放在乔峰的位置上,会发生什么事?

张无忌坐在乔峰的位子上,这算是穿越了吧,元末明初的张无忌,穿越到了宋代,太有意思了!大概率是乔峰又多了个兄弟,张无忌认了位英雄大哥。如果张无忌坐在乔峰的位子,那他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大开脑洞,玩一下穿越吧。第一。张无忌也会同乔峰一样,坐上丐帮帮主之位,然后被迫离开丐帮,流离江湖。(一)张无忌武功会很厉害,坐上丐帮首位。

武功靠的不仅是努力苦修,更重要的是机缘和天赋。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努力是对的,可是我要说,可能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更重要,没有这个灵感、天赋,光凭那百九九的努力,那真是老牛撞南墙,徒劳而已。显然,张无忌有这个天赋,金庸《倚天屠龙记》可以佐证。所以,在丐帮,张无忌能习得降龙十八掌也是必然的,而且也会登峰造极,炉火纯青,青出于蓝。

张无忌性格又不错,能结交丐帮内众多朋友,人缘好。(二)张无忌同样也面临着乔峰的困境,会被迫离开丐帮。张无忌英雄少年,武功高强,是丐帮下任的最合适人选;人又模样俊美,人际关系也不错。马大元马夫人康敏也一定会动心思。康敏,美人一个。她先是被风流无度的段王爷段正淳给放了鸽子,然后又嫁给了丐帮副帮王马大元,后来还与丐帮长老白世镜、全冠清有染。

可以说是一个蛇蝎心肠的美少妇。马大元,丐帮副帮主。他是个忠厚长者,很实在的一个人,对康敏这样的艳妇来说,马大元太木纳了,不合她的胃口,她喜欢的是段正淳那样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她本来就觉得嫁给马大元是下嫁,暂时找个比较好的接锅侠而已;而马大帅竟然没有被扶正,还支持别人坐上帮主之位,她心里一定会把马大元视为窝囊废。

这样,康敏看到少年才俊张无忌大帮主,一定会设法勾引;而张无忌这个人呢,虽然有些小花心,容易对美女动情,可是他还是很有正义感的,对有夫之妇不太可能去乱想胡思(小昭,赵敏,周芷若,珠儿等,她们当时可都是名花无主的),何况康敏是马大元的人,是他兄弟的女人。朋友妻不可欺,张无忌不会对康敏动心。康敏心计多多,张无忌又比较直爽单纯,所以,康敏在被张无忌拒绝后,一定会设计陷害张无忌,如同乔峰一样,被迫离开丐帮,走上流离江湖的道路。

第二。乔峰,降龙十八掌是练不了了,但是依然会是一个武功超强的人物。乔峰是萧远山的孤子。少林方丈玄慈大师年青时做错了事,上了慕容博的当,以带头大哥身份带领中原大俠二十余人雁门关伏击萧远山一家老小并族人,杀伤无辜。玄慈自感罪孽深重,一定会善待乔峰。既然玩穿越,张无忌顶了乔峰在丐帮的位子,为了好玩,更刺激,虚竹位子就不抢了,逍遥派,乔峰不能去,张无忌也不能去。

这样玩高手更多,更有意思。要给乔峰找个好师傅,在《天龙八部》中,想来想去,也就扫地僧最合适了。扫地僧是少林方丈玄慈的前辈,经世百年,阅人无数,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主动请缨,向玄慈要求,由扫地僧自己来教授乔峰武功,同时也是束缚乔峰,教育他爱宋国宋人。在少林别院,其他地方,密授。如此,乔峰会习得易筋经、少林无相截指、般若掌等上乘武功。

唉!没办法,南蔂容可能会显得更弱一些了!第三。三兄弟成了四兄弟。乔峰,张无忌,虚竹,段誉,这四个人依然会有缘相聚,结拜成生死兄弟。没办法,这几个人都是善良之辈,好行侠仗义,洒脱不羁,对世俗功名都不大在意,一句话,趣味相投,合得来,能玩到一起。第四。慕容博,萧远山,玄慈,乔峰,慕容复等,他们的恩怨情仇依然如旧。

金庸武侠特点之一,就是以一个宏大的历史为背景,同样,《天龙八部》也布了个大局,这个大局就是,宋辽西夏大理并争与世,再加上亡国的鲜卑慕容,故事上设定的,就是慕容博、乔远山、玄慈、乔峰、慕容复等的复杂恩怨,这是主线和主角所在。所以,他们之间的纠缠,他们的恩怨情仇不能没有。第五。结局依然需要扫地僧来收场。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十分尊宠佛教,《天龙八部》一书,扫地僧是唯一在世的极高高人,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还是要扫地僧来点化众人,了却恩怨。恩恩怨怨何时了,诸位,不如都放下吧!第六。我们再重点重现一下少室山打斗场面。主要角色,成了四比三,乔峰,张无忌,虚竹,段誉,兄弟四个,对面依然是慕容复、丁春秋和游坦之。少林易筋经加无相截指等上乘武学,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加小无相功,六脉神剑,这是一方;斗转星移加“还施彼身”,化功大法加喑器毒等邪功,速成的简版易筋经、伪降龙十八掌,这是另一方。

一言不合就开打。忽忽,咣当,哎呀,几下,结束了,一边倒。这段誉还没出手呢,也就空喊了声“大哥等等我!”刚摆个架子,战斗结束了!丁春秋假大空,“星宿老仙,法力无边“,这下好了,直接被张无忌秒杀,死于非命,死有余辜。游坦之直接躯体残缺,血肉横飞,人本心不错,留条命吧。慕容复被振飞到八丈开外,掩掩一息;他老爹加鸠摩智替他挡了几招,萧远山打算上,痛打落水狗。

眼看这一边就要团灭,扫地僧出场了。然后,象征性地教育开导了双方,慕容博和萧远山顿悟,出家,做了扫地僧的关门弟子。得,这下,乔峰又跟慕容博平辈了,成慕容复他叔了!第七。其他一些小细节。西夏公主招亲。去赶考“试婚”的各路青年才俊少了两位。这两位是谁呢?一个是姑苏慕容复,一个是土藩小王子。慕容复经由少室山一战,已然身受重伤,这段时间正在四处重金求神医,求保命呢!可惜,平一指,胡青牛,这两位神医没赶上蹚,没跟着穿越过来。

金庸笔下出场很厉害,后期处处被虐的人物有哪些

金庸笔下这种刚出场时牛气冲天,以为是绝顶高手,但到了后期却处处被虐的人何止三人,简直不要太多。以至于很多看武侠小说的人几乎都相信一个定律:出场越早,武功越渣。真正的绝顶高手都是后期才压轴出场的。现在分享几个金庸笔下开场以为是钻石王者,最后却发现只是倔强青铜的人物。南海鳄神岳老三,一个被埋没的段子手金庸最早的连载版中对岳老三的定位是极其高的,是“三善四恶”七大绝顶高手之一。

只是到了修订版时被弱化了很多。但即使是这样,南海鳄神岳老三作为四大恶人中最早一个出场的,开局表现极其的惊艳。秦红棉的弟子木婉清遇到岳老三后,近距离用机括射出来的弩箭竟然未能凑效,反而被岳老三击飞。岳老三随手一掌打在身旁的巨岩上,打得岩石石屑纷飞,上下悬崖竟然如履平地,显露了一手极其高明的轻功。岳老三的鳄鱼剪一出,开场时出现的人物中少有人可以抵抗。

然而随着天龙剧情的发展,厉害的人物渐渐都浮出了水面,岳老三的武功就显得不够看了。纵观全书,前期厉害无比的岳老三,充其量顶多只能算是二流中普通的高手。在小境湖一战,四大恶人中的老大,胜过岳老三一大截的段延庆都在乔峰面前吃了瘪,岳老三更是在三大主角之一的乔峰面前如同孩童般脆弱,骂了乔峰一句后,岳老三就被愤怒的乔峰一把抓住掷进了湖中,连自己是如何被丢进去湖中都不知道。

不过岳老三虽然名列四大恶人之一,但拥趸还是挺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岳老三完全可以称为天龙的搞笑担当,段子手般的存在,而且他的表现颇有些像冷面笑匠方清平一样,把别人逗笑了自己还没感觉,特别是和云中鹤争执辈分大小,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岳老三开始就因为段誉脑后的骨头和自己相似,就非要收段誉为徒弟,而当自己打赌失败后,被迫无奈拜师段誉,虽心不甘情不愿,但仍然认可了段誉,最后还为救段誉死在自己的老大段延庆手中。

虽是恶人,但还算是一个人性中存在着亮点的人物。剑神卓不凡,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剑客金庸作品中,要算实力最强的纯龙套,天龙中的剑神卓不凡绝对排得上号。卓不凡原本是一字慧剑门的传人,因为门派被天山童姥所灭,卓不凡被迫逃进了深山,无意之中得到了前人遗留下来的武功秘籍,从他的名字及际遇来看,也是妥妥的主角模板,可惜只是生错了时代。

卓不凡练成剑法出山后,很是击败了一些所谓的高手,因此他就开始自大起来,自称“剑神”,在灵鹫宫下属的三十六洞七十岛反抗童姥,攻上灵鹫宫时,卓不凡也加入了队伍之中。他的武功连这些桀骜不驯的群豪也甚是服气。卓不凡刚开始出场时,表现也颇为惊人。以手中利剑,轻易地插进了坚硬无比的花岗岩之中,更是刷刷几剑将一个石桌均分成几块,这样的表现让慕容复也是吃惊不已,感觉跟自己也是不相上下。

更神奇的是卓不凡竟然可以发出一尺左右的剑芒,这在金庸作品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可惜有如此剑道修为的剑神卓不凡,竟然也沦为了彻底的龙套,成为主角虚竹的垫脚石,被才得到高深的武功,运用尚不熟练的虚竹轻易地就秒杀。如果不是生在武功整体表现都非常惊人的天龙,换成金庸其他作品,卓不凡绝对不会沦落成一个龙套角色,起码也是一流甚至更上一层的水准。

只能感叹卓不凡生错了时代,天龙世界真不是他能玩得转的。江南七怪,品性无双,武功却很菜的真正草根英雄江南七怪是《射雕英雄传》中主角郭靖的启蒙师父,在郭靖武功及品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射雕开局时,重阳真人门下的弟子,全真七子中实力最强的丘处机遇到江南七怪,七人合力也足以与丘处机这位中神通的高足打成平手。

特别是酒楼一战中,七怪的表现更是堪称精彩之极。丘处机从焦木大师的庙中提了一只巨大无比的铜缸出来,里面又装满了酒水,起码也有三五百斤。七怪和丘处机之间以酒缸为媒介,进行了一番间接的较量。这只巨大的铜缸在八人之间飞来飞去,如此巨大的铜缸被几人完全视若无物,成为八人的酒具。特别是经过电视剧的演绎,更是让人感觉七怪也是个顶个的大高手。

可惜随后七怪的表现证明了他们也只是草根之中的高手,合七人之力才勉强能够和丘处机抗衡。在七怪中的六人都先后丧生后,剩下的柯镇恶没有兄弟帮衬,更是变弱了不少。基本上也沦落成了人见人欺的对象,被侯通海、彭连虎这些人虐得极惨。只是七怪虽然武功不太高强,但人品确实没得挑,七人重信重诺,更是品行端正,正气满满。七人只为一个承诺,就花费七年之久满世界寻找郭靖,找到之后更是舍弃了江南繁华之地,在苦寒的大漠传授了郭靖近十年武功,从不曾抱怨什么。

可以说没有江南七怪的武功启蒙,没有七怪言传身教的影响,郭靖也无法成为后期为国为民的一代巨侠。所以调侃下七怪武功可以,但不能不尊重七怪的品行。连洪七公这等五绝级的高人,对七怪都颇为尊重,恭恭敬敬地称柯镇恶为柯大侠。金庸笔下出场很牛,后期却被渐渐出场的高手虐的人远不只这几人,甚至射雕中的丘处机、天龙中的慕容复、不平道人等都可以算上。

如果乔峰是一个武学资质平庸的人,萧远山又如何实施他的复仇计划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转变成另一个问题来回答,那便是萧远山是在什么时候确定乔峰就是他的儿子的?因为这件事能影响萧远山的复仇计划。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萧远山一直都知道乔峰是他的儿子,实际上不一定。而且乔峰的武功跟萧远山一点关系都没有,萧远山在得知乔峰就是他的儿子之前,他所想的都是自己报仇。萧远山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知道乔峰是他的儿子,他也没想过联合儿子乔峰完成复仇当年萧远山抱着妻儿想跳崖自尽,却在纵身之后发现儿子萧峰未死,所谓虎毒不食子,用他极高的手法将萧峰抛上崖顶,稳稳的落在汪剑通的身上,但他到跳崖时,都不知道这些南朝武人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这些人为何要在这里伏击他,杀他全家。

跳崖生还后的萧远山“死志已去,便兴复仇之念”,于是凭着他与玄慈等人交手时的一点蛛丝马迹,前往少林,查清楚整件事的真相,伺机报仇。在萧远山前往少林的时候,在萧远山手下生还的玄慈、汪剑通和后来出家的智光三人还留在雁门关内,他们在清理关外的战场时将萧远山的绝笔遗书拓印了下来,并在关内找懂得契丹文的商贩翻译,弄清楚了萧远山的真实身份。

这就意味着他们三人是比萧远山晚回少林的,等他们回到少林,萧远山即便有看到他们,也只会认为他们三人是赶赴少林参与“少林保卫战”的中原武人。更重要的是,玄慈他们三人并没有将萧峰带回少林,而是在少室山下送给了一对农家夫妇抚养。也就是说,萧远山既不知道包括带头大哥在内这几个在他手下生还之人的身份,更不知道他的儿子被安置在了何方?甚至是死是生他都不敢肯定。

即便是收养萧峰的乔氏夫妇,他们也不知道萧峰的真实身份。实际上,除了玄慈、汪剑通、智光和后来传授乔峰武功的玄苦,没人知道乔峰的身世,赵钱孙也不知道,他没参与,在“杏子林事件”之前他甚至不知道那个契丹人(萧远山)的儿子还在世。智光:“后来带头大哥拿了一百两银子,交给那农家,请他们养育这婴儿,要那农人夫妇自认是这契丹婴儿的父母,那婴儿长成之后,也决不可让他得知领养之事。

那对农家夫妇本无子息,欢天喜地地答应了。他们丝毫不知这婴儿是契丹骨血,我们将孩子带去少室山之前,早在路上给他换过了汉儿衣衫。大宋百姓恨契丹人入骨,如见孩子穿着契丹装束,定会加害于他……”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六章》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生死未仆,带头大哥和另外生还之人身份不明,萧远山为了查清楚,也为了有朝一日的复仇大计,萧远山在少林潜隐了下来。

他知道带头大哥出自少林高手,因此他所想的报仇方式,是在偷学少林武学中,寻找克制少林的武功之法,以增自己复仇时的胜算。那人(萧远山)哈哈一笑,说道:“在下并非少林弟子,反与少林派有点梁子,迟早要和寺中高手拚决生死。我也要借阅少林派武学秘笈,且看少林派名满天下,到底有无真材实学,亦欲确知少林绝技是否当真了得…”只听那老僧(扫地僧)又道:“居士之心,比之萧居士尤为贪多务得。

萧居士所修习的,只是如何克制少林派现有武功,慕容居士却将本寺七十二绝技逐步囊括以去,尽数录了副本…”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三章》可以说萧远山所想的复仇,完全是依靠他个人之力去完成的。哪一天查出带头大哥是谁,哪一天就是他的复仇之时,假如他查出了带头大哥的身份,却要等待儿子长大后,有了武功之时才报仇,那仇家老死了怎么办。

不要说他压根就没想过报仇时要联手他的儿子,他连他儿子萧峰的生死、下落都不知道。乔峰的一身武功和成就,跟他父亲萧远山一点关系也没有在萧远山一心寻求复仇之法的同时,已经变成汉人的乔峰,也在逐渐长大。因为玄慈自感对他有愧,有意将乔峰培养成一位盖世英雄,因此在乔峰七岁开始,便委托师弟玄苦大师传授乔峰武功,又在乔峰十六岁时,让汪剑通收他为徒。

乔峰的一身深厚内功正是来源于少林正宗,他的傍身绝学“降龙二十八掌”,便是汪剑通所传。智光道:“这位少林僧人(玄苦),乃是受了带头大哥的重托,请他从小教诲你,使你不致走入岐途。为了此事,我和带头大哥、汪帮主三人曾起过一场争执。我说由你平平稳稳务农为生,不必学武,再卷入江湖恩仇之中。带头大哥却说我们对不起你父母,须当将你培养成为一位英雄人物。

”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六章》可以说,乔峰的一身所学,跟他父亲萧远山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是乔峰在聚贤庄一役上所用的“太祖长拳”,还有他身上所会的拳掌、刀法剑法、鞭法等外家功夫,也是跟随丐帮的传功长老宋慈所学(注:老版里传武给乔峰的是奚长老,但由于聚贤庄一役奚山河死在乔峰手下,为了不让乔峰背上杀师之名,新修版改为宋慈)。

萧远山既没有指点过乔峰武功,期待他有朝一日能和自己联手合力复仇,更不知道乔峰身在丐帮。乔峰的一身武功,都是玄慈成全他的,而成为丐帮帮主则是汪剑通个人所愿。到汪剑通传乔峰丐帮传世武学“降龙掌”时,就已是将乔峰视为继任帮主来培养。只是碍于乔峰的身世和玄慈的劝告,他才给乔峰设置了重重关卡来考验于他,三大难题、七大功劳,乔峰的帮主之路,是丐帮历代帮主中走得最艰辛的,但也是因为这样的磨练,才让乔峰成为了万世一人的顶级英雄。

这一切与他父亲萧远山也是毫无关系,他的成名路,背后的支持只有玄慈与汪剑通。智光:“你到得十六岁上,遇上了汪帮主,他收你作了徒儿,此后有许许多多的机缘遇合,你自己天姿卓绝,奋力上进,固然非常人之所能及,但若非带头大哥和汪帮主处处眷顾,只怕也不是这般容易吧?”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六章》至于玄慈劝告汪剑通不能立乔峰为帮主,那是因为丐帮历来肩负着抵抗外敌的重任,乔峰的身份太过敏感,培养他成为英雄可以,但是要让他做中原第一大帮的帮主却是万万不能的,但乔峰凭借他的毅力和成就感动了汪剑通,也感动了丐帮和中原武林。

只可惜杏子林一事,乔峰因为玄慈和汪剑通的亲笔信,一朝身世被揭开,他在丐帮十五年的努力也付之东流。而在这时,他的父亲萧远山才确认了乔峰就是他的儿子。当时玄悲大师喝马大元的死在江湖上闹得沸沸扬扬,而且一下子那么多江湖名宿被邀请到苏州,见证一桩大秘密,在少林的萧远山也是闻到了风声。多年来苦查带头大哥身份和他儿子下落未果的他,马上就想到这件事与当年他血案的牵连,于是暗中藏身杏子林中,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确定了乔峰就是他儿子之后的萧远山,才开始算与乔峰有了交集,并几次出手救了乔峰,还教训乔峰不要忘了血海深仇,乔峰还一度认为他便是带头大哥和大恶人。假如说这个时候,萧远山想跟他儿子联手复仇,或许才有,但从他事事在乔峰之先,杀了玄苦赵钱孙等人,又不与乔峰相认的做法来看,萧远山应当还只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以他一人之力完成复仇。

因此,说萧远山想期望乔峰成材,然后再父子联手复仇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萧远山对他的复仇大计有他自己的方式,但始终都是以他个人之力去进行,不要说压根没想过乔峰的能力如何,担不担得起复仇重任,他连乔峰的下落生死都不知。当杏子林中,得知乔峰就是他儿子时,应当只会感叹一声苍天有眼,他的夫人在天有灵,让他倍增复仇的信心罢了。

只不过萧远山隐忍了三十年,一朝查清带头大哥的身份,却被引向了幕后黑手慕容博,他想象中跟少林的复仇一战,始终没有发生。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一百四十期:“天龙八部篇”之《萧远山复仇的计划探究》(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段正淳与他情妇的故事如何,为何就只有阮星竹在生下女儿之后,送给了人家?

阮星竹是大家闺秀,除了聪明伶俐之外,并无高强的武功傍身。她不像秦红棉那样性情刚烈,一身不弱的武功足以自立;也不如李青萝(王夫人)家世显赫,背景深厚,可以找一个名义上的丈夫;更不似甘宝宝一般摇摆不定,可以随便找一个人接盘。所以阮星竹生下阿朱、阿紫之后,没有另嫁他人,也没有抚养她们姐妹长大,而是把她们送了人。

当年,大理保定帝段正明登基之后,封弟弟段正淳为镇南王,并让他负责与大宋的进贡、贸易事宜。段正淳相貌堂堂,武功一流,年纪轻轻就惹下了无数风流债。在和白族酋长之女刀白凤成亲之后,段正淳表面上虽有所收敛,但始终不改风流本色,经常趁着来往于大宋和大理之机,流连花丛。段正淳有一个优点,就是他在面对任何一个红颜知己时,都是毫无保留的付出真心真意,这使得和他交往过的女子,始终对他不能忘情,十几年过去,仍藕断丝连,一见面就旧情复炽,一发不可收拾。

刀白凤有着女人天生的敏感,对丈夫的风流行径洞若观火,而白族女子敢爱敢恨的性格,使得她为报复段正淳的花心,竟在一个月夜,委身于重伤频死、样貌丑陋的前朝太子段延庆,并因此珠胎暗结,后来诞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段誉。刀白凤委身于段延庆之时,段正淳刚刚离开大理,来到大宋进行朝贡。离开大理不久,段正淳就遇到了秦红棉、甘宝宝师姐妹。

段正淳和秦红棉先看对了眼,他教了秦红棉一套“五罗轻烟掌”后,两人很快堕入爱河。春风几度之后,段正淳才想起正事,允诺朝贡回来再来接秦红棉。段正淳刚离开,秦红棉就发现自己已有了身孕,便是后来的木婉清。离开秦红棉后,段正淳继续北上,途经苏州时,在花市上与李青萝相逢。两人为争买一株名贵的茶花起了争执,后来段正淳成人之美,将茶花让给李青萝,引起了后者的好感。

两人遂相知相恋,在曼陀山庄双宿双飞,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一个月后,段正淳又启程北上。他离开不久,李青萝也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就是后来的王语嫣。数月后,段正淳完成朝贡工作,离开汴京之前的一日,乘船畅游汴水,途中与一船交错。船头有一美貌女子抚琴而歌,声如天籁,唱的正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段正淳看那女子发髻并未挽起,显然是一个尚未婚配的大家闺秀,便纵身一跃,落在了那条船上。那女子正是阮星竹,她出身于开封一个中产之家,诗书继世。段正淳听阮星竹唱白居易的《长相思》,便投其所好,与她大谈诗词歌赋,很快便俘获了她的芳心。段正淳和阮星竹两人约定,每日在游船上见面,两人缠绵了十几日之后,段正淳终于想到回大理复命之事,便和阮星竹约定一年之后再见。

而他没有想到,阿朱就在这一年出生了。段正淳回归路上,特意经过秦红棉的师门,想见她一面。谁料甘宝宝告诉他,此时秦红棉已怀胎四五个月,为避免被同门看出,于是找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等待生产。段正淳这时看甘宝宝,发觉她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流韵致。说话时眼波流转,显然也对自己大有情意,不禁抓住了她的手,于是又成就了一段孽缘,而甘宝宝竟然也有了身孕。

第二年朝贡时,段正淳去找阮星竹,才知道她因未婚先孕,被赶出了家门,好在一个好心的亲戚收留了她。段正淳找到阮星竹后,后者没有告诉她把刚出生的女儿送了人,只说孩儿已经夭折。段正淳怜惜阮星竹,便在她身边多留了一年,这才有了阿紫。为什么阮星竹把阿朱和阿紫送人,而不是像秦红棉、李青萝和甘宝宝一样,留在身边抚养呢?那是因为阮星竹只是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弱女子,既无武功傍身,也无后台依靠。

而由于她对段正淳爱得很深,所以也不愿意为腹中孩子,找一个接盘侠。与阮星竹恰恰相反,秦红棉和李青萝各有所恃,使她们能够抚养女儿长大。秦红棉人称“修罗刀”,武功相当不弱,至少在江湖中足以自保。此外,秦红棉性情刚烈要强,木婉清是她的女儿,她却一直以一个严师的角色出现,把木婉清培养得和她一样坚强。李青萝来头更大。

父亲无崖子,是逍遥派的掌门。母亲李秋水,武功高强,心狠手辣,后来还给她带来一个凶狠的继父丁春秋。无崖子对李青萝没尽什么做父亲的责任,但李秋水则给女儿带来数不清的钱财,使她可以建立起曼陀山庄,收罗大量的仆役。此外,李秋水还把逍遥派搜刮的武学秘笈全部给了女儿,让她建立了“琅寰玉洞”这个武学宝库。有了这样强大的背景和后台,李青萝才能假意嫁入一户姓王的人家,成为王夫人,掌控王家大权。

慕容世家在江南也是数得着的角色,慕容复还闯下了“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但在李青萝眼中,竟然不值一提,这是阮星竹做梦都不敢想的。至于甘宝宝,她后来找了万劫谷的钟万仇做接盘侠。钟万仇明知钟灵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但仍对甘宝宝母女非常之好,所以钟灵才形成了天真可爱的性格。甘宝宝嫁给钟万仇,是因为她一直摇摆不定,对段正淳用情不如阮星竹、秦红棉等人深厚。

以阮星竹的美貌,自然也可以像甘宝宝一样,找个老实人接手,但阮星竹出身于诗书之家,对段正淳用情很深,使得她最终也没有这么做。阿朱和阿紫身上各有一个金锁片,肩上都刻着一个“段”字。阿朱的那片上写着:“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阿紫的那片上写着:“湖边竹,盈盈绿,报平安,多喜乐”。在小镜湖,阮星竹认出阿紫是她的女儿之后,抱着她泪如雨下,证明这位母亲不亲自抚养女儿长大,并不代表不爱她们,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文章TAG:玄悲在哪里死的  李秋水妹妹去哪了  玄悲  在哪  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