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就由一位名叫皮埃尔的法国隐士说服了大约10万平民组成了一支“平民十字军”,这支“部队”中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在狂热的宗教影响下,参与到了十字军东征的行列中来的。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

十字军东征详细过程是怎么样的?

十字军东征详细过程是怎么样的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

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

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

“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

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

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

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

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

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

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

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

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

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

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

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

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

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

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

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

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历史事件,从公元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到1291年最后一个十字军国家灭亡,前后持续了近200年时间。为与伊斯兰教争夺中东地区,西方国家共发动了9次十字军东征行动,其中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东地区带来战乱的同时,也促进了欧洲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欧洲曾经强大无比的教会势力,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也日渐衰微,最终为欧洲各国封建领主势力所取代。

说到这场战争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当时的伊斯兰教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欧洲。自公元7世纪上半叶以来,伊斯兰教势力逐步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之后就开始了迅速扩张的道路。以基督教为国教的东罗马帝国在伊斯兰势力的打击下,丢失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北非的广大地区,到了11世纪末的时候,穆斯林军队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其兵锋直指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伊斯兰教势力在攻占了北非后,其势力很快就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攻入到了西班牙地区,曾一度占领了整个西班牙。当时的伊斯兰势力如日中天,甚至一度要跨过比利牛斯山,攻到法国境内,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欧洲以及欧洲的基督教势力,对抗伊斯兰势力的扩张,对于欧洲基督教来说,对于欧洲各国的领主们来说,也已经成为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是当时基督教会势力开始衰微,为提升教会势力,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了十字军东征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基本处在封建领主割据的状态中。当时的教会与封建领主之间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共同体:教会手上没有军队,要维护和扩张教会的势力只能依靠各国的国王和封建领主;另一方面,当时的欧洲人普遍信奉基督教,罗马教廷可以通过对基督教信仰的垄断,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垄断来影响各国的国王和封建领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卡萨诺事件”。

▲卡萨诺之辱公元107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因为拒绝服从罗马教廷对其人事任命的干涉,导致教皇格列高七世对其采取了绝罚。绝罚就意味着所有信奉基督教的人都不能与亨利四世有任何来往,都要与其绝交。亨利四世被罗马教廷绝罚后,很快就成了孤家寡人,面对教廷的绝罚,亨利四世最终服软,独自穿着粗布衣服赤裸双脚来到格列高七世所在的卡萨诺城堡前的大雪中站了三天三夜,才得到了格列高七世的“宽恕”,被免除了绝罚。

这对于亨利四世来说自然是天大的耻辱,在以后的日子里,亨利四世一边在格列高七世面前装孙子,一边不断地清除格列高七世的势力,最终格列高七世在亨利四世的军事威胁下离开了梵蒂冈,客死他乡。▲十字军东征的发起者教皇乌尔班二世格列高七世之后到了乌尔班二世时期,教廷改变了对封建领主强硬的态度,转而通过政治手段提升罗马教廷的影响力,而最能提升教廷影响力的,就是教会与领主们的共同敌人——伊斯兰势力,于是乌尔班二世便提议欧洲各国领主参加十字军东征的圣战。

对于罗马教廷来说,利用欧洲领主的军事力量发动十字军东征,一来可以为基督教开拓新的势力范围,二来也可以将参与东征的军队纳入到教廷的管理体系当中,提升罗马教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当然,发动十字军东征,对于欧洲各国的封建领主们来说,能够为他们增加新的领地,也是他们参与十字军东征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出于对基督教的信仰或许你会说这个理由太过于牵强,欧洲人发动十字军东征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利益,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确实也有很多人是为了基督教的信仰而参与了十字军东征的。

比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就由一位名叫皮埃尔的法国隐士说服了大约10万平民组成了一支“平民十字军”,这支“部队”中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在狂热的宗教影响下,参与到了十字军东征的行列中来的。再如每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无论是参与到东征中来的国王、领主还是骑士、士兵以及教士,其中的不少人也是出于对基督教的信仰,认为自己天生就有保护基督教的使命,而参与到了东征的行列之中。

甚至在十字军战争期间,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也改宗加入了基督教军队,这些改宗加入基督教军队的突厥人,一般被称为“突厥子”,这些人在改宗之后心甘情愿地为基督教而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当然在这些人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三大骑士团了: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这些参与到骑士团的人员,大多都放弃了自己原有的领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教会,长期在中东过着清贫的战争生活,是基督教信仰最为坚定的一批人。

PS:能够加入三大骑士团的,都都是拥有骑士身份的人,这些人在欧洲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领地,拿到今天来说都属于当地的土豪。出于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当时来说确实感召了很多人。四是出于利益▲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的格局对于罗马教廷来说,发动十字军东征是为了提升教廷的势力。对于封建领主来说,利益也是他们发动战争的一个原因。

比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参与到东征中的几个主要的领主,洛林公爵戈德弗鲁瓦的家族就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图卢兹伯爵圣吉尔建立了特里波利伯爵领地,波埃蒙多建立了安条克公国,就连东征之前还不是领主的鲍德温也建立了埃德萨伯爵领地。此外,基督教徒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在中东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促进了中东与欧洲地区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威尼斯、佛罗伦萨和比萨等一些城邦国家也在这些贸易中大发横财。

十字军东征是什么原因?他们建立了哪些国家?

十字军东征是什么原因他们建立了哪些国家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和今天仍是国际热点地区的耶路撒冷有密切的关系:耶路撒冷地处中东地缘势力和欧洲地缘势力的交界地带,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同的圣地,特殊的地缘区位和复杂的宗教文明使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636年开始控制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帝国对基督教执行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基督徒仍被阿拉伯帝国允许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在此后的370年时间里穆斯林和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相安无事。

直到1010年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后摧毁了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断绝了基督徒的朝圣之路。1095年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彼得回到欧洲后四处宣扬”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备受穆斯林迫害“的言论,无论他在宣扬过程中是否有添油加醋,不过从结果来看:他成功掀起了收复圣地的宗教狂热情绪。与此同时正面对塞尔柱突厥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的拜占庭帝国请求罗马教皇派军队辅助拜占廷赶走塞尔柱土耳其人。

在此之前位于东南欧的拜占庭帝国和西欧各国尽管均属于基督教文明圈,但分别信仰东正教派和天主教派,当拜占庭的求援信送达罗马时教皇乌尔班二世却想趁机一石二鸟——既打击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势力以收复圣城,又迫拜占庭东正教会臣服于己。1095年11月19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莱蒙召开宗教会议,邀请欧洲各地的主教和世俗领主参加,最终参会的神职人员、地方领主和骑士多达数万人。

大会一开始和此前的历届宗教会议并没什么不同,谈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之事,直到27日身为教皇的乌尔班二世向全体参会领主发出了夺回圣地的呼吁。乌尔班二世的这一呼吁很快在欧洲各国引起了普遍的响应,在教廷、欧洲各国君主以及渴望出人头地者的共同推动下十字军东征就此拉开历史序幕,不同各路势力支持东征的动机可并不一样:中世纪的欧洲神权和君权一直处于一种竞争关系——当时的欧洲实行封建采邑制度,农民绝大多数都目不识丁,教士几乎是当时欧洲唯一识字的人,教会统治着当时全欧洲所有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并成为维系欧洲各国交往的纽带。

教皇的权力比之世俗君主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自从伊斯兰教兴起以来基督教会在和伊斯兰的竞争中就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穆斯林占据了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占领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这一切都令教会颜面大损。与此同时穆斯林还在围攻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尽管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派和西欧的天主教派同属基督教体系,但和西欧的罗马教会并无干系,然而罗马教会一直未曾放弃将东正教纳入自己的体系,实现基督教会的统一。

在这样的局面下教会希望发动欧洲各国东征以强化教廷的权威。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正在上演着合纵连横的大戏:他们彼此之间征战不休,都渴望积攒财富、扩充军队,以实现自己称霸欧洲的夙愿。然而尽管在当时的封建采邑制各国君主几乎将本国农民最后一滴油水都榨干了,依然不能满足他们无穷无尽的贪欲,于是他们转而将目光锁定在对外扩张上。

而征伐异教徒在当时的欧洲话语逻辑中无疑是具有绝对的正当性的——可谓是真真正正的师出有名。同时征伐异教徒也有助于促进本国同教廷的关系,以便当本国和别国发生冲突时能使教廷站在自己一方。教廷和君主都强烈渴望发动针对穆斯林的东征,那么此时各国平民百姓又对此是何态度呢?客观而言:绝大多数欧洲百姓是支持十字军东征的——毕竟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将东征视为正义之举,然而真要他们放下自己的生计去加入这样一场和他们的生活关联并不紧密的战争其实是不乐意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渴望出人头地的老百姓踊跃加入到了这场东征中,当然怀有这种思想的也不完全是平民百姓,各国的大商人、破落贵族以及像唐吉可德这样的底层骑士也都怀有这样的念头: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像中国科举制这种可以供底层人士晋升的途径,当时的欧洲实行的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底层人士晋升的唯一通道就是当骑士去打仗,然后靠军功晋升。

对那些怀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念头的人都将这场东征看成是自己发洋财立军功,然后走上人生巅峰路的机会。严格意义上广义的十字军运动不只是由欧洲各国领主组织的东征耶路撒冷的军队,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和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的北方十字军运动也在广义上被视为十字军运动的一部分: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岛的北部。

公元9世纪时在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人反抗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诞生了阿斯都里亚王国,此后阿斯都里亚王国合并加利西亚形成雷翁王国。11世纪初在雷翁东部形成了卡斯提王国,1230年卡斯提与雷翁合并后仍称卡斯提王国。9~11世纪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出现了那瓦尔王国、阿拉冈王国和巴塞罗那王国,半岛西部的杜罗河下游则出现了葡萄牙王国。

1128年后伊比利亚半岛逐渐形成了卡斯提、阿拉冈、那瓦尔和葡萄牙四雄并立的格局,与此同时已被基督教王国挤压到半岛南端的阿拉伯人仍维持着自己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1469年卡斯提公主伊莎贝拉和阿拉冈王子斐迪南结婚,两人又分别于1474年和1479年继承王位,两国随即于1479年正式合并成为西班牙。1492年西班牙征服格拉纳达,1512年又合并那瓦尔,至此西班牙统一了除葡萄牙之外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古代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语族的一支,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在血缘上其实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更为接近,这时的普鲁士其实和德意志民族压根没半毛钱关系。从12世纪开始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打击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运动: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就是位于如今的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但在1224年该修道院被古普鲁士人焚毁。

此后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地区发起了长达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到16世纪时大量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纷纷涌入普鲁士,条顿骑士团迫使当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此后古普鲁士人被同化于德意志人,古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定居于此的德意志人沿用了普鲁士之名,形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普鲁士国家。

那么严格意义上真正东征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又建立过哪些国家呢?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封建主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其领土包括今天的土耳其及叙利亚的各一部分,都城在西亚古城安条克。1098年3月来自诺曼底的布伦伯爵鲍尔温一世建立埃德萨伯国。1099年十字军在黎凡特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291年在阿卡城沦陷于马木留克人后遭到毁灭。

1109年至1289年间在今天的黎巴嫩北部地区存在着十字军建立的的黎波里伯国。除此之外在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东征中十字军没去进攻占据圣城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而是攻打了写信求援的拜占庭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后建立了罗马尼亚帝国(拜占庭方面称之为拉丁帝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拜占庭后裔建立的尼西亚帝国所灭。


文章TAG:十字军东征自制的地图在哪里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系列地图  十字  十字军东征  自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