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蒋介石就认为,“八路军”是一个不吉利的番号。“三枪八路!”埋伏着等敌军进了伏击圈,打三枪就冲锋,扑上去拼刺刀肉搏!是八路军战士傻?是八路军指挥傻?不知道利用伏击优势,先集火给鬼子干的七七八八再冲?不,是八路军战士就得这样用命去拼,拼胜利,抢装备,逐渐壮大自己。

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八路军手中的袖珍大炮--日军掷弹筒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国军的机枪火力点。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日军在抗战八年中并非如同所谓的大日本武士一样,动不动就挺着刺刀冲锋,而以一种极为狡猾方式作战,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

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将其打掉。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一个弹带200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1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 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

对于掷弹筒极端的依靠,也是日军的一个弱点。一旦失去掷弹筒,日军甚至连怎么作战都不知道了。东史郎回忆到,我以为只要发射五六次掷弹筒就能突袭,所以声嘶力竭地喊:“掷弹筒!掷弹筒!”可掷弹筒手不知在哪儿,见不到影子。   不得已,我一边说:“要不扔手榴弹冲锋?”一边退回了三四米,卧倒在地。我从士兵那里拿了两颗手榴弹,又往上爬。

但是,面对着敌人的火力,我不敢直起身子,我的手榴弹根本没有投到敌人那里。  山顶的敌人再次发现我们,又扔起了手榴弹。 身边好几个战友被当场炸死,我们只得向下爬,就这样在岩石上趴了两个多小时,等待情况变化。 而在防御作战中,日军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协同。首先以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战士的冲锋,然后在对方手榴弹的距离之外,用掷弹筒对冲锋的国军战士进行准确的杀伤。

国军战士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俯身隐蔽又被掷弹筒杀伤。掷弹筒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8米,经常造成国军战士的严重伤亡。这也是八年期间,国军牺牲一百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佬把掷弹筒叫做膝盖炮,也就是可以放在膝盖上发射的炮。就尺寸上来说,掷弹筒还真可以放在膝盖上发射。代价是,发射期间后坐力会击伤腿骨,造成复杂性骨折,非常难复原。

美军曾经批量使用过一批缴获的膝盖炮,最终让一群美国大兵大腿打上石膏进了医院。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仿制和使用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大扫荡。其中冈崎大队(600多人)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在关家垴被八路军优势部队团团围住。

彭老总下令129师务必全歼这股日军,不然从师长起全体军法处置。结果这支没有重武器的冈崎大队,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2天的强攻,并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 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日军伤亡也很重,冈崎大队长自己被 击毙,能够作战剩下不到百人。

关家垴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严重的伤亡。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战后八路军高层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这点和国军方面的认识相同)。掷弹筒重量轻且威力大,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

八路军由于中期的扩编,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比起抗战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下降。大多数八路军士兵没有超过十发的实弹射击(部队子弹缺乏,战斗都不够,哪来练习),这样的士兵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观点来说,连民兵都不能算。同时八路军的步兵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轻机枪。这样的装备是无法和日军在远距离作战的,八路军只能采用近距离突袭作战的方式,以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日军士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有效,八路军甚至用一部分新兵手持长矛埋伏在路边后配合主力部队冲锋(步枪数量不足),消灭过日伪军一支百人的运输队。-------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他们的掷弹筒经过改良,性能几乎和日军的一样。

不过,日军掷弹筒数量显然更多,八路军还是占不到上风。日军是善于学习的军队。他们很快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掷弹筒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20多发,造成敌人密集杀伤。在八路军战士冲锋的几分钟内,掷弹筒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一发榴弹往往就可以造成冲锋的八路军士兵数人的伤亡。

一段时间八路军伤亡非常严重,伤亡于掷弹筒下的高达35%。无可奈何之下,八路军高层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八路军方面称它为五零小炮。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

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整个研制过程极为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料和加工方法。首先说说原料八路军的根据地在落后的中国,也是属于贫穷的地区。掷弹筒体所需要的钢管,八路军根本无法得到。根据地无法炼钢,唯一的钢材来源是通过拆卸日军控制的铁路钢轨。拆卸工作一般由当地的民兵和老百姓完成,之后将钢轨和八路军军工部门换取步枪和手榴弹。

日军因钢轨的丢失,曾经多次沿着铁路发起报复性扫荡和屠杀。这个原料来源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解决了弹筒材料的问题,弹药材料问题又出现了。弹药对于原料的需要量更大,我们得到钢轨数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使用钢轨作为弹药的材料。设计人员再三考虑,决定用太行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传统工艺生产白口生铁是当地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铁质非常脆,一经机器加工 弹体就会发生碎裂,无法使用。

在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的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八路军使用国外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焖火技术相结,解决了弹体脆弱的问题。1941年就生产了4万枚掷弹筒榴弹,尽可能的满足前线的需求。再说说加工技术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加工技术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制造掷弹筒体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没有点焊焊接技术,锻接粘合造出的弹筒又无法经受高温等。

设计人员用惊人惊讶的想象力将其解决,通过多次改进加快了生产速度。日军八九式掷弹筒为了增加精度是有膛线的,榴弹上也有相应地有紫铜制的弹带。根据地的技术力量无法制造膛线,也没有紫铜资源(平时战士作战连子弹铜壳都要尽量捡回来)。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国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又借鉴国军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

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一个系列产品。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整个抗战中,八路军的军工部门面对根据地极为恶劣的条件,仍然不屈不挠的创造性的完成了 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张师傅试验榴弹时牺牲,魏振样老师傅明知有危险也坚持试验,被炸断了右手。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刘鼎部长也亲自参与了试验,还遇到了严重的炸膛事故。如果不是战友及时的掩护,刘鼎部长也很可能受重伤。八路军军工人员的英勇和无畏,实在令人钦佩。----------------掷弹筒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它最大的问题是精度不够,没有精确的瞄准设备,基本依靠掷弹筒手的感觉和经验。即便掷弹筒手再厉害,发射时候只要手一晃动,肯定无法击中目标。

《雷霆战将》中的八路军,就应该穿的破破烂烂的吗?

《雷霆战将》中的八路军,就应该穿的破破烂烂的吗

停播肯定有停播它的理由,痛批自然有痛批它的道理!八路军虽然不是“叫花子部队”非得穿的破破烂烂,但是八路军军装从来没有像《雷霆战将》里面那样的质地精良和齐整笔挺,而是“五颜六色”和“补丁满身”,说句不好听的,蒋系王牌部队抗战时期的军服,都赶不上这个所谓“亮剑三”剧中的八路军!先说军服颜色,陕北红军正式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南京军政部按三个师40000余人的标准,曾经提供了一批军装,其颜色是当时正规军的“黄绿色”!但是这批军装只能满足八路军最初那45000人的野战部队,也就是那三师六旅15个建制团。

而至于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扩编的队伍,用胳肢窝想想,也不可能再找何应钦申请新军装吧?那怎么办呢,当然就是使用老百姓纺出来的土布,然后再用土法染色。至于染成什么色,那就看各根据地和各部队的条件了,大多数是从草木灰中提取灰色、也有从树籽中提取土黄色或者从杨树皮中提取青绿色等等“染料”。不仅有地区色差,甚至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军装颜色都不尽相同,而老八路们的黄绿色军装磨损、毁坏之后也得不到补充,所以再发的军装也是土布和土法上色。

比如留驻陕北的八路军,多使用红军时期的灰蓝色,山东军区和晋察冀根据地的多为黄绿色,晋冀鲁豫地区则多为灰色。由于布料着色不稳定,一个部队里的战士军装颜色和质量、状态也不相同,有经验的指挥员,完全可以根据军装的颜色,一眼分辨出是哪个军区的所属部队。像《雷霆战将》剧中八路军的独立团,那就是1938年以后的新建部队,干脆从一开始就是土布军装。

它存在两个缺点,其一是质量较差,野战或者作业时很容易抽条,坏了怎么办,当然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其二是容易掉色,所以久而久之,这些指战员的军装就会褪成黄灰色或者灰白色,但是你看那些小鲜肉们的军装是什么状态的?颜色是一水的深蓝,质地是通通的细布,军装上下一尘不染,严重违背历史不说,他们根本不是来跟鬼子打仗的,更像是准备参加海天盛筵的。

走了那么多路,爬了那么多山,打了那么多仗,身上没有一块补丁,衣服没有一点掉色,这不是开挂了么?看看《亮剑》里面李云龙脏兮兮的军装,蹭黑了的衬衣领子,那才是八路军艰苦卓绝的真实反映。然后说帽徽,那个“十二狗牙徽”是珐琅材质,是南京军政部拨发下来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基本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所以只有最初的老八路有帽徽,而后建部队通通是没有珐琅徽的,军帽上缝两颗钮扣走遍天下。

其实军帽的帽檐也很有讲究,八路军后来都是自己用粗布缝制和上浆的,但这种土办法时间长了就变软,然后出现“塌檐”的情况。可是你再看看《雷霆战将》里的军帽,无一例外佩带着珐琅头徽,无一例外帽檐坚挺,其军装军容的整洁和制式程度,连日军野战部队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而自愧弗如。啥叫抗日雷剧,那就是当年的日本兵如果看到剧中小鲜肉们的军装和武器,干脆就直接跪了,这还打什么打,明显是从80年以后穿越来的。

再比如剧中八路军医院护士们的军服,居然都是性感迷人的裙装,就这般豪气和开放程度,穿着大胆苏联女兵都不是对手。真要是遇见鬼子大扫荡或者医院需要紧急转移,这些护士们难道是有直升飞机加持的?否则导演无论如何解释不通,这些女护士是怎么转移怎么爬山的,别忘记还都穿着小皮鞋呢,咔咔咔一响,想不暴露目标都难。不是说历史上的八路军就要穿得破破烂烂,虽然颜色不一,虽然偶有补丁,但指战员们只要有条件,一定能做到“军容整洁”。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

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不会允许的。这其实是创作需要导致的一个剧情硬伤。抗战时期,虽然八路军的团级建制数量有飞速发展。从起初的十几个团,扩大到后期的几百个团。但每个团的兵力规模,各军区都有着严格规定。就以山东和晋察冀来举例说。1942年,进行精简整编后,山东和晋察冀的八路军整编为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就是主力团,为三营九连制。

连一级的规模在140人左右,营一级在500人左右。全团人数约2000上下。山东军区《关于调整部队编制等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1943年3月1日),提到团的编制:辖3个营,每营534人;团直辖司、政、供、卫及特务连456人。全团共2053人。乙种团为两营六连制。乙种团各营连的人数规模与甲种团相当,只是总人数略少。

丙种团没有营级建制,不设营长。由团直接领导连。每团有三至五个步兵连,另有侦查连或特务连各一。连兵力在170人左右。全团兵力在700~1200人上下。《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1943年3月17日),小团的编制为:5个步兵连,1个侦察连,1个特务连,全团1180人。

之所以会设置甲乙丙三种团级建制,是因为当时敌后斗争非常困难。日军的铁壁合围逼得我军不得不把部队建制多样化,以机动灵活的打法适应反扫荡的需要。虽然李云龙隶属于129师,与山东和晋察冀不是一个战区系统。但129师和115师肯定不会相差太大。因为在精简整编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除了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总部恢复了各军区小团的营一级建制外,八路军所有的团,基本再没有大的建制改动。

一个团,至多三个主力营,撑死两三千人。这方面的文件资料,现在都是可以查到的。所以《亮剑》中说李云龙的独立团有八个营的编制,这在抗战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李云龙在打平安县城时,算上他防区内的地方部队和民兵(县大队、区小队),他能指挥的人马,倒是可能有八个营的规模。但规模不等于编制。从编制上来说,八路军总部有严格规定。

任何一个团,都不可能有如此严重的超编。而且即便李云龙真搞出了八营的兵力规模。那独立团的下场,一定是升格为旅,或者是被打散拆分。就像旅长黑李云龙骑兵营装备一样,李云龙前脚得手,旅长的电话后脚就打过来。留不到李云龙在丁伟、孔捷面前装阔气。提到旅,再说说旅级建制。八路军刚改编时,有六个旅。115师辖343旅、344旅。

120师辖358旅、359旅。129师辖385旅、386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但后来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于是每个旅就从辖两个团,变成了辖三个团。兵力也从五六千增至一万上下。王震《关于第三五九旅编制等致周士第、甘泗淇并朱德、彭德怀电》(1938年1月20日):“现三个团已编制就绪,七一七团三千二百人,平山团二千五百八十人,崞县团二千六百廿人,旅直一千一百人,共九千四百人。

”之后,由于部队规模继续扩大,团一级的数量剧增,再靠国民政府给的三师六旅番号来维持部队构架,明显不合适了。于是从1939年开始,八路军也就不再拘泥于国民政府的正式番号了。除了早先的六个有正式番号的旅外,八路军的各军区,还以团为基础,各自增编了若干个独立旅、新编旅、警备旅、教导旅,以及骑兵旅等旅级单位。

1941年12月,也就是各军区对团一级进行精简整编之前,总部对旅一级也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八路军实行甲种旅和乙种旅两种编制。甲种旅,为三团制,七八千人;乙种旅,为两团制,五六千人。由此,当时的很多团级指挥员,也成为了旅级指挥员。比如杨勇上将。抗战初期为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后升团长,率领686团东进,领导开辟了鲁西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扩大后,部队规模相应也扩大。杨勇上将也由686团团长升为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还比如梁兴初中将,抗战初期为115师685团营长,后担任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还有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中将。他在抗战后期也担任过八路军386旅旅长和八路军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等旅级职务。

抗战八年,李云龙始终是团长,这其实是剧情需要,并不是因为八路军只有六个旅级编制,总部没法给李云龙升官了。回到这个问题来说。总部不可能给李云龙八个营的编制。假如李云龙的部队真有八个营的规模,那独立团早就升格了,李云龙也应该升旅长了。就算李云龙本人屡次犯错误,无缘旅长。他的独立团也应该升格为旅。即便不升格为旅,独立团也要拆分。

分成两三个甲种团,或四五个丙种团。这是必须的。为什么说这是必须的呢?因为一个团的防区,和一个旅的防区,肯定是不一样大的。六千多人的规模,单靠一个团的防区,根据地的老百姓肯定是养不活这么多兵的。并且,一个团和一个旅的作战任务,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独立团超编了,总部就必须要重新划分防区和兵力部署,以及调整作战任务。

而不是默认李云龙扮猪吃老虎,以区区团长或营长职务指挥独立团六千多人在平安格勒附近小打小闹。不可否认《亮剑》是一部优秀作品。但其中也有一些内容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例如李云龙丁伟孔捷号称“晋西北铁三角”。而实际上,他们所属的129师,作战范围并不在晋西北。还有李云龙和楚云飞,为了让两人能做平起平坐的对手,作者硬是在总兵力才六万人的晋绥军中,搞出了个五千人规模的358团。

八路军究竟是第八路军还是第十八集团军?为什么前后有两个番号?

《雷霆战将》中的八路军,就应该穿的破破烂烂的吗

八路军的番号问题,其实就是蒋介石的阴谋,这里面大有文章。蒋介石先将败军番号给予我军,想激怒我们。但我们不上当,就强行要求我们,更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是,我军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坚持使用八路军这个番号。并让八路军这个番号,在我军大放异彩。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联合抗日”的主张。

但是,在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以后,蒋介石还是不愿意给我军番号。淞沪会战以后,日军天天在南京上空狂轰滥炸,蒋介石也开始坐立不安。这一天,冯玉祥冲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要求辞职。冯玉祥怒气冲冲地对蒋介石说,“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去前线抗日,你为什么不批准?这有什么不对吗?”可蒋介石却说,我党是以抗日为口号,就是为了骗取蒋介石的经费,扩大势力。

冯玉祥听完之后,就说,“人家红军只有三个师,兵力只有国军的1/60。而且,让他们到最前线,再给一个固定的防地,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不就可以了。”蒋介石觉得冯玉祥的话,也是个可取的办法,这才同意将红军改编。于是,蒋介石找来了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对他说,“我打算收编红军,给他们三个师的番号,这三个师以什么样的名义?划归到哪个战区?防区划分多大?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何应钦就说,“在整编桂系时,空出来一个‘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还有一些部队,打了败仗,将以前的番号撤销整编时,又空出来不少,随便取三个就行了。依我看,就用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番号,也算是一个暗示。然后,再将他们划到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地盘就在太原以北,大同以东的晋察冀一带。这里正是日军近期主要的进攻目标,如果红军亡与日军的铁蹄之下,也算是为国捐躯了。

”蒋介石给的全是败军番号,他想表达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何应钦把红军防区,划到晋察冀一带的第二战区。这也是想借日本人之手,将我军消灭。这就是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其实,关于“八路军”和三个师的番号,这里面还有更深的意义。国民革命军第八陆路军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北伐第四军,也就是粤军部队,先后由李济深和陈济棠担任指挥。

在军阀混战期间,第八路军的番号,一直都是粤军所有。到了1936年6月,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两广事变”,起兵反蒋。在“两广事变”解决以后,国民党撤销了“第八路军”的番号。所以,“第八路军”就是一个败军番号。但还不止这些,它还有故事。关于第八路军的由来,还有很多传闻。由于粤军不是老蒋嫡系,但是作战勇猛。

所以老蒋既要重用粤军,也要防止粤军做大,以免不好控制。于是,蒋介石接在番号上做文章。老蒋就告诉李济深,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也就是“三英战吕布”那一章。有这样一句话,“八路军齐出,救出了武安国……”也就是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有八路人马,一起杀过来,打败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所以,蒋介石授予粤军“八路军”的番号,就是彰显粤军神勇,比吕布还厉害。

当时,李济深和陈济棠听了,心里还很高兴,这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不说蒋介石狡猾呢?你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都没能奈何吕布。要救一个武安国,还得八路人马齐出。可见这十八路诸侯,都是什么货色?这也是后来,蒋介石要给八路军,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的一个原因。因为在蒋介石心中,“十八”也不是什么吉利数字。还有一个关于“八路军”的典故,就是在《水浒传》第88回。

在水浒群雄征讨辽国之时,辽军统帅兀颜光,摆出了太乙混天象阵,多次击败梁山群雄。最后,还是宋江在梦中得到九天玄女的指点,才破了混天象阵。这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八路军马更不搭话,摇旗呐喊,撞入混天阵区。听得里面雷声高举,四七八门一起分开,变作一字长蛇阵……宋江军马措手不及,急令回军,大败而走。”也就是说,宋江率领八路人马,与辽军作战,大败而逃。

所以,蒋介石就认为,“八路军”是一个不吉利的番号。蒋介石将“第八路军”的番号给予我军,就是想让第八路军的霉运,延续到我军身上。至于115师、120师、129师,那也是有故事的。这三个师原属于东北军的番号,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关。后来,东北军被调到鄂豫皖三省。这三个师,与其他东北军,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

接着,又参加了,对转入长征的红25军的追击。这三个师被调到西北以后,又参加了对陕甘肃区,和红25军的第3次围剿。还参加了直罗镇战役,阻止三大红军会师的作战,以及山城堡战役,陇东战役等。可以说,这三个师一直都是我军的死对头。而且,这三个师,还因为与我军交手不利,而被撤销番号。蒋介石将这三个师的番号,给予我军,其实就是想恶心我们一下。

就这样,在1937年8月25日,蒋介石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蒋介石在这里也玩了一个花招。蒋介石原本以为,我党肯定了解,有关“八路军”番号,和下面三个师的番号的来龙去脉。蒋介石认定,我党不会接受这一组不吉利的番号。到时候,国民党就可以趁机大作文章,污蔑我们。

蒋介石还请来,“国民党第1笔”陈布雷,并组织了一个宣传班子。甚至都已经写好了,在我军拒绝番号以后,对我党做出口诛笔伐的文章。可是,蒋介石没想到,在毛泽东与朱德,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商量以后,达成共识,接受了”八路军”以及三个师的番号。毛泽东甚至还开玩笑地说,“这我们也太好说话了,蒋介石估计不会感谢我们,他可能对此还很失望。

”毛泽东还说,“”在这方面,我们要比老蒋聪明得多。我们就不信这个邪,我们有信心,将八路军打造成一支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结果,历史也证明了,在抗战过程中,八路军确实越战越勇,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老蒋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就在半个月以后,在9月11号,蒋介石又发布命令,要将“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为什么老蒋要出尔反尔了?其实,这就是蒋介石玩的一个文字游戏。因为,“路军”是军队常用编制,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个番号都存在。而“”集团军”是战是编制,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之后,集团军的编制也就不存在了。蒋介石就是想用这样的套路,来达到吞并我军的目的。但蒋介石这种龌龊的行径,被我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军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但也承认“第十八集团军”的番号。也就是说,我军一直都是两个番号都在用。平时,我们都称呼自己为“八路军”。只有对待国民党时,有时也会称呼自己为“第十八集团军”。后来,“八路军”打出了名声,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我们就更不可能改番号了。历史也证明,这种文字游戏,压根没有什么用。

抗日神剧中八路军的火力从成排的机枪到火炮,现实中八路的武器配备是什么样子的?

“三枪八路!”埋伏着等敌军进了伏击圈,打三枪就冲锋,扑上去拼刺刀肉搏!是八路军战士傻?还是八路军指挥傻?不知道利用伏击优势,先集火给鬼子干的七七八八再冲?不是的,是八路军战士就得这样用命去拼,拼胜利,抢装备,逐渐壮大自己。从八路军到十八集团军,在正规国民革命军序列中,就是三个师,二万多人的正式编制,常公对部队补给的原则就是嫡系吃撑,旁系饿瘦,八路那是要防着的敌系部队,武器连一开始出川的川军,一直被别的部队笑话,唯一能傲娇一下,就是在八路面前了,虽说连前清的单打一都装备着,可好歹也人手一枪呀,八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李云龙靠老战友关系,居然用把日本校官刀,就能换二十箱边区造手榴弹,美死他!三千六百颗手榴弹集火的事,就是抗日神剧的起始点!整个八路历史上,主力团也没那支打的起一仗扔出去三千多手榴弹的奢侈战斗,别说他一个独立团了。我军的历史,一直到抗美援朝初期,都还没有那支部队有统一装备,苏联援助到位前,是志司内部协调,各作战部队间尽量交换统一枪支弹药,以便补给。


文章TAG:3月25日战报  八路军是什么游戏  3月25日  25日  战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