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的是,明清仿造红衣大炮时似乎没有意识到尾钮的实际作用,只是“依葫芦画瓢”地将之铸造成为炮身不可拆卸的一部分。为此,西洋舰炮的尾钮上通常穿有孔洞或铸有挂环,可用来连接滑轮组绳索以前后移动火炮,便于炮手装填弹药、清理炮膛,同时能将后坐移位的火炮尽快拖拽复位,从而准备下一轮开火。

明清时期的火炮为什么后面有一个圆圆的球状物体,它有什么作用?近代的火炮为什么没了?

明清时期的火炮为什么后面有一个圆圆的球状物体,它有什么作用近代的火炮为什么没了

明清时期火炮仿自西洋舰用长炮,因此保留了类似的构造和形制,其中就包括炮身尾部的球状物——尾钮(cascable)。众所周知,火炮发射时会产生很大后坐力,再加上舰船漂浮海上不断摇晃、震动(开火时),一旦火炮没有被“拴牢”就会四处乱撞,造成很大麻烦。而且,装载于木质风帆战舰上的舰炮考虑到舱内空间狭窄和为了提高射速,也需要控制反冲作用以稳定炮身。

为此,西洋舰炮的尾钮上通常穿有孔洞或铸有挂环,可用来连接滑轮组绳索以前后移动火炮,便于炮手装填弹药、清理炮膛,同时能将后坐移位的火炮尽快拖拽复位,从而准备下一轮开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西洋火炮的尾钮并非与炮身一体铸造,而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炮尾,也就是说当尾钮被取下来后,炮身就变成了两头开孔的“炮管”。有意思的是,明清仿造红衣大炮时似乎没有意识到尾钮的实际作用,只是“依葫芦画瓢”地将之铸造成为炮身不可拆卸的一部分。

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搞清楚相关原理外,可能还与明清时代主要将红衣大炮用于陆战有关——选择硬实平整地面(包括城墙上)安放炮位,并借助炮架、木楔甚至就地挖坑即可有效克制后坐力,并不需要过多考虑海上射击的各种复杂干扰因素。另外,明清火炮铸造技术不算发达,保留一体铸造的尾钮也可增加火炮抗压强度。而从西洋传教士南怀仁为清廷铸造的“大将军”系列火炮实物来看,尾钮则被箍上套环螺纹杆与炮架直接相连,杆上带有把手可平面旋转,从而达到调节火炮射角之目的。


文章TAG:海盗船上的大炮怎么画  有大炮的海盗船怎么画  海盗  海盗船  船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