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是起飞重量受到限制,限制空战效能。2、弹射起飞优点是重型战斗机可以满油满弹起飞。这样一来轰炸机的航程提高了一倍多,勉强能够从太平洋起飞经过日本在中国大陆降落。这是最灵活实用的空战队形,共同起飞以后就是马上可以投入战斗一个作战单位。

战机是如何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的?

战机是如何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的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关于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是如何起降的问题,一般来说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之前,以著名的美日海军决战太平洋的海战为例,从目前的纪录片和有关电影来看,凡是从航母甲板上起降的作战飞机,都是自由落体和自由起飞,没有任何的辅助手段。应该说这是当时的技术手段所决定的,在二战中的航母一是当时的起飞甲板还是辅助甲板而不是主甲板。

说白了就是在主甲板的上面又铺设了一道供战斗机起降的又一层甲板。第二是当时的舰载机还是以螺旋桨为动力的活塞式飞机,这种飞机起飞重量小、载弹量少、作战航程短、平直翼。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最大也不过三万吨的排水量,因此在这么小的航母上作起降飞行还是可以的。这是航空母舰起降飞行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海战进入了喷气式飞机时代。

这个时候的舰载机由于采用了喷气式发动机技术,飞机的航程有了大幅度度的提高、载弹量从原先的几百公斤上升到了几千公斤,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但这时的战斗机如果再在传统的航母上作起降飞行已经完全不能行了,一是这么短的飞行甲板飞机还没有达到起飞的时速,飞机跑道已经到了尽头,二是飞机重量这么大,滑行的距离自然要元。

说的直白一点,无论起飞还是降落,飞机完全有可能会掉入海里。尽管后来人们加长了航空母舰的长度和排水量,但仍不济事。于是,英国的科学家在五十年代发明了蒸汽弹射器,继而人们又在航空母舰上安装了拦阻索。从而使得一架满油满弹重量达十几吨重的喷气式战斗机,在一艘三百多米长的航母上进行起降成为了可能。但所有事实表明,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航空母舰都能够拥有蒸汽弹射技术。

一是它的技术太过于复杂、成本太高、使用和维护保养问题也太过繁琐和昂贵。目前在世界上,除了美国拥有完整的一套蒸汽弹射系统之外,其他国家一般都不具备。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有蒸汽弹射器,但它是进口的美国技术,其它的如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巴西的“圣保罗”号、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另外还有我国的现役两艘航母,都没有安装蒸汽弹射系统。

如果没有安装蒸汽弹射器的话,为了保证舰载机在起飞时有一个足够的升力,英国人发明了斜角起飞的滑行甲板。但尽管如此,它的起飞重量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为了增加航程就得加满油,但预定装载标准的弹药要减去至少一半。如果为了保证一个强大的火力打击,那就得装满弹,但是这样一来原本标准的载油量也得要减去一半,这样一来航程又得大打折扣。

说白了,如果是起降滑行甲板,满油就不能满弹、满弹就不能满油,如果是既想满油又想满弹起飞,结果就一个:落到海里去!除了上述起降方式之外,人们还想出了在航母上进行垂直起降的方法,最早的有英国的“鹞”式飞机,前苏联的“雅克”式飞机,现在又出现了美国的“F35”垂直起降隐形飞机。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它依然无法彻底解决满载起飞、并且还浪费大量的燃油。

中国现役航母是以什么方式让飞机起飞?

中国现役航母是以什么方式让飞机起飞

中国航母舰载机起飞方式为滑跃式。航母飞机起飞共分3种方式:1、滑跃起飞 优点是经济实用,耗能少。缺点是起飞重量受到限制,限制空战效能。2、弹射起飞 优点是重型战斗机可以满油满弹起飞。缺点是能源耗费较大。3、垂直起降优点是机动性和灵活性高,受地面起降条件影响小。缺点是耗油大,携带燃油弹药少,同样航程就需携带更多的燃油。

战斗机长时间飞行,飞行员怎么解决生理问题?

战机是如何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的

坐过飞机的都知道,在飞机上解决个人问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民航客机虽然有卫生间,但那里面的空间着实让人不舒服,小号还可以,大号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但和战斗机之类的军用飞机比起来,民航机上面的卫生间那是不要太舒服了,连飞行员都可以很方便地从驾驶舱出来,到头等舱那边的卫生间方便一下。所以,民航机的飞行员可以说是飞行员里面最舒服的。

军用飞机中的运输机和预警机都比较大,和民航机的空间差不多,飞行员解决个人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只是舒服程度的差别而已。这方面最困难的,就是战斗机飞行员了。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同样也有人生三急需要处理。一旦在飞行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首先肯定的是,想要像民航机那样舒舒服服地释放人体压力,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因为没有那个条件。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飞行员在解决个人生理问题上的舒适度体验。一方面,战斗机等军用飞机,主要功能是用于作战,在空间上自然不可能去设置专门的卫生间。另一方面,现代战斗机大部分都是单座机,也有一部分重型战斗机是双座机,但就算是双座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也是无法换人的。对于短途飞行的战斗机来说,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点,就是控制饮食和饮水量,另外就是让飞行员上机前处理好个人问题,而且还是强制性的。

这个办法只能用于短途,长途跨国跨洲际的飞行就行不通了。因此,为了解决战斗机飞行员在长时间飞行过程中的内急问题,战斗机的设计师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解决办法越来越人性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飞行员的内急问题,但依然不能像民航机飞行员那样舒舒服服地解决问题的。这么说吧,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的内急,都是就地随身解决的,不可能解开安全带去掉飞行服去嘘嘘的。

飞行员穿的飞行服,都是特殊设计的,具备抗压作用,所以在设计师们在设计卫生装置的时候,就要充分解决这个问题,以免出现意外。早期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粗暴,比如俄罗斯的战斗机,就是挂个尿壶在驾驶舱里面,用的时候就对准目标解决问题。这个办法看起来简单,但用起来很不方便的,主要就是飞行服的限制。比如美国的 U2 高空侦察机,属于高滞空时间的侦察机,滞空时间可达 10 小时左右,穿着厚实增压服的飞行员要解开飞行服对准导尿管方便,那个难受啊,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

后来,美国人的解决办法就相对人性化了点,这就是飞行员尿袋,尿袋里面装海绵或者干粉,可以把尿液给吸收了,很像现在的尿不湿或者纸尿裤。但这个也有问题,放松的时候飞行员总得对准目标吧,要不然泄露了也麻烦,很容易引发事故。美国的一架A-10攻击机在空中加油的时候就因为飞行员使用尿袋分心而导致了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当然,女性飞行员也不喜欢这样的尿袋,太不方便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设计师们也是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不断对技术持续改进,陆陆续续设计出了许多新奇的装置。比如便携式的飞行附件"AMED"装置,外观看起来很像姨妈巾,但很实用,男女通用。不但解决小号没问题,有时候连大号都可以包揽了。这种装置的特色之处就在于它的处理系统,可以通过导管对飞行员的大号进行抽取清理,然后排出机外,是不是很爽?再比如,还有这样特殊的裤衩,上面有导管,有收集袋,内急的时候,飞行员只管释放就行。

当然,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解决内急的方案,中心思想都是在保证飞行安全的情况下,让飞行员尽量能够舒适地解决个人问题,不至于影响战斗力或者发生意外。所以说,战斗机飞行员看似风光,在飞行过程中遇到这种难言之隐时,如果配套方案不理想的话,也是很难受的。就算配备了内急解决方案,有时候遇到特殊情况,也是让飞行员抓耳挠腮,难受至极的。

比如在二战的时候,美军 P-51 野马远程战斗机,在为轰炸机护航时,由于高空低温的影响,为飞行员配备的简易导尿管,居然被冻住了,干着急不能使用,只能望尿兴叹了。当然,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先进越便利人性化的安全内急解决装备问世的,那个时候,战斗机飞行员会更舒适,再也不用过多地操心内急问题,只需要一心一意打好仗就可以了。

杜特立是如何让B-25轰炸机在航母上起飞的?

中国现役航母是以什么方式让飞机起飞

杜特立空袭东京被认为是盟军反击日本军国主义本土的第一战(其实不是,早在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就执行过类似的轰炸任务),杜特立使用的是在当时还算巨大的“B-25”中型轰炸机,这种双发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5876千克,航程达到2173千米。这个航程是不足以跨越国中日之间的海域的,杜特立对其进行了魔改。魔改的目的就是扩大航程,首先要做的就是减轻重量。

杜特立不打算过多在日本上空逗留,丢下少量的炸弹炸了就跑,所以不太需要自卫火力,机尾机枪和机腹机枪如果能派上用场突袭效果就没有了,因此被拆除;没有准备的日军本土防空部队基本没有机会起飞战机拦截,就不会有空战发生。所以防护装甲也可以拆除;另外,计划的轰炸时间发生在白天(出其不意)照明弹根本用不上,只有飞到中国大陆降落时有用,于是仅保留两颗;又因为整个计划高度机密且计划周密,基本不需要指挥,所以无线电系统全部拆除。

由此可见能拆的东西全部拆除了。最后是尽可能的挂在燃油。所以美军为B25加装了一个225加仑副油箱,机身弹仓还有一个160加仑副油箱,机腹加装一个110加仑副油箱,机尾空间很难利用,安置了1个60和10个5加仑的油箱,但是需要手工完成加油作业,这样一来 B25的载油量从646加仑猛增到1251加仑,提高将近一倍。

这样一来轰炸机的航程提高了一倍多,勉强能够从太平洋起飞经过日本在中国大陆降落。但是由于被日本的境界船只返现了美国航母舰队,轰炸机不得不提前起飞导致很多飞机不能飞到中国大陆。最后,B-25能够起飞也离不开航母指挥人员的努力,当时负责搭载杜特立轰炸机部队的是“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它当时还没有配备弹射器只有通过逆风航行给飞机加速,气流在机翼上个流动,这样在轰炸机起飞助跑时就在机翼上有一个升力,为轰炸机起飞提供额外的主力。

战斗机为什么要双机起飞?双机起飞有什么好处?

这是现代空战战术需要!不论进攻还是防御,单位时间内起飞的战机越多,越能及时形成战斗力。其实也不一定要双机起飞,四机、三机的编队起飞也是有的。但一次起飞越多,越考验飞行员的默契,安全风险越高。双机之所以是一个常见的选择,是战术需要:现代空战多以双机为单位。单机无法得到掩护,容易被后方偷袭,尤其是发起攻击时注意力都在前方,容易出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场面。

一代王牌红男爵里奇特霍芬就是败在新手偷袭(后方接近偷袭也是红男爵自己的战术)。三机编队则在实战检验中发现转动不灵互相妨碍。双机编队一架长机一架僚机,形成默契后,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比如一架战机攻击敌人,另一架警戒掩护,视情况还可以上去补刀。这是最灵活实用的空战队形,共同起飞以后就是马上可以投入战斗一个作战单位。

滑跃起飞的航母,一些飞机为什么不在舰尾起飞呢?

电视上曾看过一个有关航母的节目,其中谈到舰载机不仅要从舰首起飞,在舰载机起飞时航空母舰还要全速航行。不过,也指出这样对舰载机存在安全隐患,舰载机一旦起飞不起来,掉入水中就有被航空母舰撞毁的危险。并举例美国的舰载机起飞时曾出现过这种事故,好在飞行员及时弹射逃生。既然有危险,为什么如这位朋友说的那样,从舰尾起飞呢?谈点个人看法。

从飞机起飞谈起,飞机起飞时,现在跑道上滑行,飞机机翼划过空气,以飞机为参照物,相当于空气从机翼上下流过。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凹(或平),空气流过机翼上部的距离大于流过下部的距离,流过机翼上部的空气流速大于流过下部的空气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于是机翼上部的空气压强小于下部的空气压强,机翼上下的空气压强差使机翼获得了升力,当升力大于飞机重力时,飞机就能腾空而起。

可见,飞机起飞需要足够大的滑行速度的保障,在陆地起飞要顶风滑行就是这个道理。舰载机从舰首起飞,并且航母全速航行,可使舰载机相对空气获得尽量大的速度,进而获得足够大的升力。如改在舰尾起飞,舰载机只能凭自己的能力起飞,对舰载机要求就更高了,这还是在航母不动的情况下。如航母再运动起来,还会给舰载机起飞帮倒忙,会使舰载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减小。

怎么看待美国F35B战机在日本“出云号”上起降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这对于我国我军,其实是很大的威胁。不能将出云号、加贺号当作孤立的两栖登陆舰,应该看到日本的一个连续计划。从60年代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到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再到90年代的大隅级两栖登陆舰,最终到今天的出云号两栖登陆舰。出云号就是轻型航母,彻底改变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模式。在没有F35B之前,海上自卫队大体是美军海上作战的补充,侧重于在东亚和太平洋进行反潜和扫雷作战,假想敌是中俄朝。

美军第七太平洋舰队已经很强大,具有强悍的反舰能力以及对地攻击力,不需要海上自卫队拥有这些进攻性。相比起来,反潜和扫雷都属于防御性质,适合海上自卫队负责。但是,出云号本质是轻型航母,可以搭载14到18架F35B。虽然受到技术限制,出云号搭载的F35b的作战半径比较小,却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本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仅能依靠军舰的反舰导弹以及陆基战机进行反舰作战。

也就是说,一旦日本舰队离开陆基战机的保护圈,就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只能依靠舰载导弹进行防空作战。而搭载F35B以后,日本舰队的防空保护圈就大大增加。如果不能击败具有强悍空战能力的F35B,敌机就难以发射反舰导弹,不能对日本舰队造成威胁。所以,搭载不搭载F35B,对日本舰队的防空来说有着巨大的变化。再说对地对舰攻击,同样道理日本发射对地对舰攻击的导弹,射程一般也就是一二百公里,攻击范围非常有限,还处于敌人反舰导弹的威胁中。

相反,采用F35B就可以大大提高攻击效率,可以在远离敌人反舰导弹的火力范围后攻击,效率更高,也更为安全。更重要的是,F35B装备以后,出云号和加贺号就具备了真正的远洋现代化作战能力。这两艘轻型航母可以去世界任何一个海域,独立作战,也具备强悍的独立作战能力,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威胁。最关键的是,出云号也只是一个环节而已,未来还会有更接近于现代化航母的新一代日本军舰。


文章TAG:太平洋空战怎么起飞  美军太平洋钢铁演习  太平洋  空战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