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右都御史,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掌与北京都察院一样,但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要少于北京,南京都察院监察御史只有30人,而北京都察院大约有110人。同时南京都察院拥有提督操江之责,领上、下江防之事,这是北京都察院所没有的。都察院,为明朝最高监察机构,“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拥有监察、弹劾百官及建议之权。

都御史为都察院最高长官,“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明史.职官志》),他负责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御史。

都御史可弹劾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之徒,卑劣贪鄙败坏官纪之徒,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之徒。同时遇到朝觐、考察时,都御史会同吏部尚书确认官员贤能与否,及官员升降。此外,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会审,都御史与刑部、大理寺主官进行三司会审,明确其是否犯罪。简单的说右都御史有点类似于秦汉的御史大夫,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看官员有无违法行为,有就弹劾他。

同时明朝的右都御史还有一项比较大的特权,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都察院虽无执法权,但是凭借着这个权力,在小事上,如知县犯法,御史可以直接先免了他的官。综上所述,包拯的官职其实是明显大于海瑞的,毕竟包拯的“枢密副使”是宰相之职,而海瑞虽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位列右都御史职,也是与包拯的品级一样,是正二品,但他毕竟不是宰相之职,且别忘记海瑞只是南京右都御史,相对于北京的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海瑞的右都御史还是稍微差了点火候,直白的说就是在权利上要比北京低了许多,如此就更比不上包拯的“枢密副使”了。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的霍光家族势力?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的霍光家族势力

以霍氏家族的实力,如果想要改天换地,比司马氏代曹魏还要简单:第一步干掉汉宣帝刘询,第二步立一个刘氏小皇帝过度,第三步受禅。别以为我信口开河,事实上如果霍家怕麻烦,第二步都可以省略。霍光一生分三步,缔造了帝制历史上第一个权臣家族,牢牢控制了汉帝国的军政大权:第一次,元凤元年独领辅政大权,标志性事件是平定上官桀、桑弘羊谋反。

这件事后,汉武帝留下的四辅臣,霍光成了独苗,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第二次,汉昭帝驾崩前,霍光大肆提拔霍氏子弟和亲信,进入机要岗位,形成对中枢机构自上而下的全程控制。第三次,元平元年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再次调整人事安排,由家族子弟控制军队系统,尤其是皇宫安保系统。三次调整后,我们看一下汉帝国军队系统的主要将领: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军政一把手;霍禹(霍光之子):中郎将——统领皇宫宿卫;霍云(霍光侄孙):中郎将;霍山(霍光侄孙):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骑兵——贴身护卫皇帝;范明友(霍光女婿):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未央宫安保总管;邓广汉(霍光女婿):长乐宫卫尉、将军——长乐宫安保总管;任胜(霍光女婿):中郎将、羽林监——统领皇宫宿卫,皇帝贴身护卫;赵平(霍光女婿):散骑都尉、光禄大夫;王汉(霍光孙女婿):中郎将;张朔(霍光外甥女婿):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朝政决策参谋。

如果你是汉宣帝有什么感受?反正汉宣帝的感受是“如芒刺在背”!霍家人三百六十度全方位“保护”在汉宣帝左右,只要霍光手指头动一下,汉宣帝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这么严密的一张网,愣是没网住汉宣帝,霍光去世后仅仅两年,汉宣帝就以霍氏谋反的罪名,将霍家灭族。除了霍光的女儿,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被废幽居外,一个活口没留!要知道,汉宣帝刘询在八年前,还是混迹市井的平民,毫无政治基础。

即位头六年,他也仅仅扮演木偶人的角色。那么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如何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绝地反击的呢?汉宣帝也学霍光,分三步走,掏空了霍氏一族:第一步,明升暗降,收回朝政大权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给了他最高的尊荣。皇帝亲自治丧,赐金缕玉衣、梓宫、黄肠题凑、缊辌车、黄屋,按皇帝的规格下葬,并赐谥号“宣成”。同时,汉宣帝下旨,册封霍禹、霍云、霍山为侯,霍禹任大司马右将军,领尚书事,完美接班霍光。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官居  几品  刘墉  纪晓岚  铲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