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都姓刘,也都有过于常人的谋略,能够在纷纷乱世之中占据一州之地,称雄当世。但终究还是离英雄差了那么一截。刘焉平定益州后避乱保身,坐观成败。刘表和袁绍一样,好谋无断,官渡之战和曹操北征幽州时都不发兵偷袭许昌,坐失了大好时机。刘虞无将帅之才,又妇人之仁,一战就败在了公孙瓒手下。刘焉最后回答问题,东汉末年坐镇一方宗室不少,为什么不能合力匡扶汉室,最终被各个击破?很多人都是比较有名兼有才的,为什么眼睁睁看着东汉王朝坠落却无所作为?东汉末年坐镇一方的宗室是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县长,能量小到可以忽略,在没有强势领袖的带领下很难联合在一起扶正自己祖宗的江山。

表现得最出色的的三个人在当时都可以称作一方诸侯,可惜刘虞很早就被公孙瓒消灭了。刘表和刘焉(刘璋)势力范围相邻,但政治理念却南辕北辙,自然也谈不到一块去。至于说眼睁睁看着东汉王朝坠落却无所作为,就有点冤枉他们了。其他的藩王宗亲不知道,刘家的三位州牧在收拾祖宗留下的烂摊子上表现还是可以的,只是没人有实力让汉朝三兴罢了。

有人说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汉献帝查家谱发现其实里面没有他,刘备是谎称自己为皇叔,你怎么看?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遇到同姓的人,都习惯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一句话就拉近了关系。就此来说,刘备与献帝是一家人并不为过,但是不是献帝他叔就要慎重了。这不仅仅是穷亲戚要攀富那么简单,这是要杀头的。01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没问题,不过是献帝远房的穷亲,关系比较疏远罢了。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与刘备(161--223年)相差417年,还不到五百年,刘备有足够的理由跟刘协说,咱们是一家。

但刘备的族谱记载不很清楚,有几种说法,也就不清楚刘备是刘邦的第几代后裔。这与跟汉室皇亲关系比较疏远有一定的原因,不足为奇。这不能因此怀疑刘备的家世,因为在古代,族谱是很严肃的事,很难冒充的。献帝刘协是刘邦第十六世孙,这是帝王谱系明确记载的。详细看一下东汉的帝王谱系就清楚了。光武帝刘秀---刘邦九世孙;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刘邦十世孙;汉章帝刘炟---刘庄之子,刘邦十一世孙;汉和帝刘肇---刘炟之子,刘邦十二世孙;汉殇帝刘隆---刘肇之子,刘邦十三世孙;汉安帝刘祜---汉章帝刘炟之孙,刘邦十三世孙;汉顺帝刘保---刘祜之子,刘邦十四世孙;汉冲帝刘炳---刘保之子,刘邦十五世孙;汉质帝刘瓒---汉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汉桓帝刘志---汉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汉灵帝刘宏---汉章帝玄孙,刘邦十五世孙;汉少帝刘辩---汉灵帝之子,刘邦十六世孙;汉献帝刘协---汉灵帝之子,刘邦十六世孙。

汉献帝皇家族谱是准确清晰的,但刘备因为关系太疏远,已经不可能还有刘备这一支的存在。汉献帝在族谱中查不到刘备的名字,这很正常。这不足以否认刘备是刘邦后裔的身份。02皇叔一说罗贯中老先生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到:献帝宣刘备上殿,问道:“卿祖上何人?”玄德回奏说:““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献帝教取出宗族世谱查看,命宗正卿宣读道:“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

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献帝就排了一下世谱,恰恰好,刘玄德是献帝的叔父。献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刘备的族谱有几种说法,且不说演义里记载的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就以此说,刘备绝不是献帝之皇叔。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十八世孙,汉景帝十九世孙,刘邦二十一世孙。如此算来,献帝是刘邦十六世孙,刘备是刘邦二十一世孙,刘备咋会是献帝的皇叔呢?这个就有些扯淡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刘邦九世孙,传到献帝共有十三位帝王产生,但却不是传了十三世。其中有些帝王不是传给儿子,而是传给平辈兄弟,像汉冲帝刘炳去世,继位的是刘瓒,是刘炳的叔父辈。献帝刘协也不是直接继承其父灵帝之位,还是继承其兄少帝刘辩之位。勉强以十三位帝王来排,献帝的确是刘邦二十二世孙,刘备是该称皇叔。难不成帝王家的族谱不一样?凡是继承帝位的人不管是谁,辈分都是上一任帝王的儿子?这恐怕只有罗老先生这么认为吧。

演义就是演义,也没必要跟老罗计较。但刘备恐怕不是献帝的皇叔,献帝比刘备辈分高多了。尽管刘备有时候说话不太靠谱,但正史中从没有记载刘备到处说自己是刘皇叔。刘皇叔一说,是罗老先生一厢情愿的事,这与刘备没一毛钱关系。不管是否喜欢刘备,但这一点人家刘备的确是没有瞎说。再说这事,刘备也不敢瞎说,否则就是掉脑袋的事,刘备到处充大,但借给他一百个胆,他也不敢在献帝面前这么充大。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宗亲  汉室  刘备  自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