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会讲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寓意为生父母添福添寿,祈祷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施耐庵以道教、佛教的双重隐喻,来谴责李逵的兽行,从而,也以此进一步诅咒谴责李逵。既然是进一步诅咒,那么,李逵之前是否还被施耐庵诅咒过一回呢?李逵遭遇施耐庵严厉诅咒宋江把父亲、兄弟接到了梁山,公孙胜也下山去探视母亲。

此时,唤醒了李逵心底的一丝人性,也向晁宋二位头领告假,前往百丈村接老母亲到山上快活。但是,途中出大事了。李逵到得家中,见老母瞎了双目,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趁哥哥前去报官的当口,背着母亲便往梁山跑。到了沂岭之上,老母亲忽然感到格外口渴,李逵便把母亲放在岭上一块大青石上坐地休息,自己挎着腰刀下到溪涧里取水。

到了溪边,却没有盛水的容器,李逵爬上另一座山头,来到泗洲大圣祠堂,拔掉了门前的一座香炉,再下到溪里洗刷干净,装了水又爬上沂岭。然而,母亲却被老虎吃掉了。于是,黑旋风便奋勇杀掉了老虎一家四口。李逵取水,根本就没有必要拔掉香炉,他腰中的刀鞘可以盛水,泗洲大圣祠堂里总会有破罐破碗可以盛水。然而,李逵眼中只有这座香炉,根本就没进庙中寻找。

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呢?是在赞扬李逵的孝道,亦或是憨人做憨事,竟然以石香炉当水具而让人感动黑旋风很可爱吗?绝对不是,施耐庵是以此来诅咒李逵。泗州大圣,本是西域僧人,世称“僧伽大师”、泗州佛,是观音的化身。观音在民间是普度众生之佛,又是帮助百姓传承香火的菩萨,即“送子观音”。李逵的母亲念佛,李逵则要断掉观音的香火,这样的悖论多具讽刺意味啊。

既然李逵拔掉了香火炉,自然就是无后了。梁山泊很多好汉单身,缘故却在这里。施耐庵的诅咒实际上是一种愿望,他希望李逵这样的妖魔就此绝迹,不再繁衍生息,以期天下太平。《水浒传》从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乱,建立大宋太平天下开篇,七十回又以“天下太平”四个青字结尾,便是《水浒传》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因而,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中,道家最高阶神告诫宋江要斩断魔心,去邪归正,“还道”正道。

大家怎么看《水浒传》中的宋江?

不喜欢。我想这个观点也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宋江押司小吏,出身封建地主家庭,受过正统思想教育。其骨子里愚忠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也是阶级属性所决定。 自从“聚义厅”改成“忠义堂”那天起,梁山众位好汉归宿必将是悲惨的。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换凤城春色”。更是其内心深处的自我表白。他把梁山众位好汉的拥护当成了其猎取功名利禄的资本。

《水浒传》第42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作者怎么写第42回?

《水浒传》从第一章开始就悬,洪太尉误放妖魔,这妖魔放出来以后,究竟怎么样了,四十一回之前,看不到任何踪迹,直到四十二回,我们才知道了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个来龙去脉是通过宋江梦见九天玄女,通过九天玄女的口气说出来的。妖魔逃出伏魔井,直上天阙,因为天罡地煞们魔性未断,被玉帝罚下人间,重新做人。九天玄女很善意地警告宋江:若是他日罪下丰都,吾亦不能救汝。

还道村奇遇是宋江思想的转折点,也是他谋求招安的出发点。这一章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宋江被晁盖等梁山好汉从江州法场救回以后,上了梁山,宋江担心家中老父会被他的谋反官司连累,要把父亲带上梁山,晨昏定省,以尽孝道。晁盖赞成,因为连日辛苦,晁盖想晚几日等梁山好汉们休息好了带些人马和宋江一起下山,宋江担心来不及,此事宜早不宜迟,他要自己单独和弟弟宋清一起带老父亲上梁山。

晁盖担心路上有个疏失,无人可救,宋江说:“若为父亲,死而无怨。”宋江来到老家宋家村,伏在树林里等天晚以后敲家里的后门,弟弟宋清开门,告诉宋江说宋江在江州的事,这里人都知道了,县里派两个赵都头,每日来勾取,管定了宋江的老父和弟弟不能乱跑。只要江州的文书到了,就要抓宋江的父亲和弟弟,拿他们做人质,以便捉拿宋江。

宋清叫宋江快去梁山泊请众头领来救老父和他自己,宋江听了宋清的话,不敢进家里的门,转身就往梁山泊方向跑。夜色朦胧,路看不太分明,宋江只顾拣小路走。没多久,宋江就听到后面有人打着火把喊叫,宋江后悔没有听晁盖的话,慌乱中,宋江逃进还道村,这里到处都是高山峻岭,山下一条涧水,中间只有一条路出入,宋江想回过身时,路口已经被堵死,宋江只好接着往还道村跑,躲进一座古庙。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水浒传  水浒  风云  天命  改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