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死后谥号为“大皇帝”,后世称之为东吴大帝。刘太公在86岁去世后,谥号为“大皇帝”,但实际上刘太公与孙权不同,他并没有真正做过皇帝。谥法中有云“修德来远,慈惠爱民,曰文”,这意思就是有仁德,行仁政的皇帝可以上谥号为文。在孙权之后,历史上几乎也很少有皇帝使用“大”字作为谥号,一般都是用在追谥祖先上面,这就因为刘邦创造出了比它更高一级的“高”字,像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谥号就是高皇帝,尤其是在唐朝之后,皇帝谥号字数越来越多,因此也都以庙号称呼皇帝,很少再用谥号称呼皇帝,所以“大”字这个谥号在孙权和唐高宗李治之后使用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古代皇帝的年号有什么含义?

古代皇帝的年号有什么含义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年号,是一个封建或割据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因此,自汉武帝时采用年号起,历朝历代帝王或分裂割 据者、农民起义首领基本上都取一个或数个年号,表示正统,图个吉利祥瑞。沿袭到清末,采用过的年号约八百多个,历时2500多年。

古人用数字“九五”来形容皇帝的文化依据是什么?

古人用数字“九五”来形容皇帝的文化依据是什么

古人以“九五”指代帝位——第一,其说法,来自《周易.乾》卦。第二,其根据,是古人观测天文的星象。第三,其理论,是从天神崇拜到天人合一的王权政治理念。一《周易.乾》卦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汉以后的注释家们,皆把此卦作为人君象征,故此称帝位为“九五之尊”。魏王弼《注》曰:“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

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覩,不亦宜乎?”王弼年少才高,不过,上面这个解释一点儿逻辑也不讲,太像“拍”帝王的“马屁”。唐孔颖达《疏》云:“《正义》曰: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覩,故天下利见。

”《疏》又云:“《正义》曰: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谓若圣人有龙德居在天位,则大人道路得亨通,犹若文王拘在羑里,是大人道路未亨也。位以德兴者,谓王位以圣德之人能兴王位也。德以位叙者,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乃能叙其圣德。若孔子虽有圣德而无其位,是德不能以位叙也。”《正义》,是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正义》。

他的上述注释,不无道理,显然比王弼的说法“周延”了许多。无论如何,汉以后,帝位即被称为“九五”了。沈约所撰《宋书.武帝纪》曰:“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这说的,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二说孔颖达对“九五”的解读比王弼“周延”,主要是指他“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这句话。不管《周易.乾》何时成为“卦爻”,但其记录的,确实是“东宫苍龙”星宿的“自然之象”。

公元前五千纪,中国上古先民,已经形成了由“东宫”的角、亢、氐、房、心、尾六宿,及以“西宫”觜、参两宿和南北两“宫”若干星宿构成的古典天文学“四象”系统。“东宫”,后来被添加进去了“箕宿”成为七宿,所呈现的天象,古人称之为“龙”,甲骨文的“龙”字即为此天象之象形。《周易.乾》之卦辞,记录的,就是“龙星”的运行及特征。

《乾》“初九”卦曰:“潜龙,勿用。”“潜龙”,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寝龙”。 说白了,“潜龙”或“寝龙”,就是“龙星”因与太阳同出入,古人称之为“日躔”而隐匿不见。公元前两千年,这种星象发生在秋分之时。《乾》“九二”卦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田”,有“天田星”和“田猎之田”两种解释,总之,立春之后,龙星角宿昏见东方,初现于地平之上,亦为前两千年之星象。

《乾》“九四”卦曰:“或跃在渊,无咎。”“渊”,古人指地平线以下之空间。《说文》云:龙“春分而登天”。此时,龙星整体黄昏时跃地而尽出,即所谓谚曰“二月二龙抬头”。《乾》“九五”卦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时,龙星升于南天正中,当在立夏时节。《乾》“上九”卦曰:“亢龙,有悔。”“亢”,是极至之义。“亢龙”,指阳极转衰,前两千年,是为夏至之日。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活得久  皇帝  为啥  太监  速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