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与大一统时期不同,魏蜀吴三国主要精力都放在统一全国上,如若周边异族不对其造成威胁,这三个国家是不会对周边异族动武。这个问题,由于陈寿编著三国志时,言辞甚简,所以这个时期三国与周边异族的资料较少。曹魏时期田豫等大臣都熟悉擅长处理边疆异族事务,对异族实施有效地控制,保持了国家稳定。

三国时期怎么少见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

三国时期怎么少见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

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的时候,为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历史,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做一下回答:第一,此时的北方民族势力衰落,不具备入主中原的可能;第二,处于北方的魏国对于北方民族还具有绝对的控制力。01北方民族入主中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史学界一般把魏国的建立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始。

其实早在董卓专权擅政时,中原地区的混乱就已经开始啦。名义上还是大一统的汉室朝廷,但中央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朝中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地方,军阀割据,诸侯势力自行其政。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连年不断。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洛阳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蜀吴相继建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攻占吴国都城建业,吴国灭亡。司马炎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西晋承袭了曹魏领土,消灭蜀吴之后,在281年国土面积一度达到了543万平方公里。疆域北到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到大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族及氐族相邻。

国家统一,疆域广大。但这种统一稳定的局势,没能维持多久。太熙元年(290年),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迅速爆发。从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游牧民族开始陆续向内地迁徙。光武帝刘秀打破了西汉以来严禁边民内迁的铁律,大量的游牧民族以各种方式迁入内地。

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因连年战争所造成的内地劳动力的不足,还强制迁徙他们进入内地。在西晋时,关中户口百万,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一半左右。进入内地的游牧民族,最主要的有匈奴、羯、氐、羌族、及鲜卑等五族,史称“五胡”。公元304年,氐族首领李雄占领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同年,刘渊起兵离石,自称“汉王”,史称“汉赵“,这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先后有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政权,西晋士族及百姓被迫南迁。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登基,东晋开始,历时五十二年的西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从东汉开始南迁,历经魏晋,逐步建立政权,入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这一时期,中国领土四分五裂,政权频繁更迭,缺乏统一集中的中央集权,是历史上最为黑暗悲催的时期。

了解了魏晋之后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过程,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一历时现象为何没有在三国分裂时期出现。02匈奴、鲜卑民族的崛起和衰落中原地区最早期来自北方的威胁主要是匈奴。匈奴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鸣条之战,商汤战胜夏桀,夏后氏族裔被迫向北迁徙,逐水草而居,慢慢发展为北方的游牧民族。

从周朝开始,匈奴就开始逐步繁盛起来,在冒顿单于(前234---前174年)时期,匈奴达到了鼎盛。冒顿单于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其疆域南起阴山,北抵贝尔加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出兵大漠进击匈奴。结果在白登山被围困,几乎全军覆没。

通过贿赂冒顿单于之妻才得以解脱。之后刘邦意识到匈奴的强大,于是韬光养晦,采取和亲的政策,休养生息。汉初历代帝王都延续了这一政策,对匈奴年年纳贡称臣,屈辱妥协。尽管如此,北方边境还是每年遭受匈奴的侵略,人口被杀,妇女财物被掠夺。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采纳大行王恢的建议,派遣三十万大军在马邑设伏准备围歼匈奴,不料计谋被识破,计划失败。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女装  异族  无数次  盛世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