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霄剑最出名的就要数斩白蛇一事了,也正是因为刘邦用它斩了白蛇,为之后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铺好了道路,所以赤霄也因此成名。按照这些文史资料的记载,“斩蛇剑”在或许早已在熊熊的烈火中化为了灰烬,,《晋书·张华列传》载,“武库火,……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时华见剑穿屋而出,莫知所向”。

卫尉,是掌管宫城的守卫,虽然职责重要,但级别不高,这样一个人,真的能拥有连皇帝都没有的宝剑?又或者,他只是一位督造环首剑的人?再联系他的姓氏"梁",人们不由得想到了汉桓帝时期,权倾朝野的一个人——大将军梁冀。

刘邦斩白蛇用的是赤霄剑还是龙渊剑呢?

刘邦斩白蛇用的是赤霄剑还是龙渊剑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而就在陈胜吴广起义前不久,身为泗水亭亭长的刘邦负责押送囚徒去骊山,由于沿途险恶加之秦法苛峻,未至骊山囚徒已然逃亡过半,刘邦深知难以交差索性大摆筵席一醉方休并释放了所有徒役,众人有感于刘邦仁义遂以刘邦马首是瞻悬命追随,刘邦便率众逃亡芒砀山打算落草为寇躲避秦吏的追杀。

然而,在向芒砀山进发的路途,前方探路的人回报有巨蟒白蛇挡住了去路,酒兴发作的刘邦遂持三尺长剑奋勇直前,手气剑落将白蛇斩为数段,众人继续前行,尾随者行至白蛇被斩处遇老妪痛哭细加询问下惊骇中获悉白蛇乃白帝之子,今为赤帝之子斩杀,知情者遂将此事告于众人,刘邦闻悉暗中窃喜。这是,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最早发端,此事见诸于《史记·高祖本纪》,乃太史公司马迁的亲笔记载,当然是否可考,只有刘邦清楚。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农民起义中,汉高祖刘邦提七尺长剑斩白蛇而开创长达四百余年基业的大汉王朝,刘邦的神秘起事肇始可谓极其非比寻常。而斩斩白蛇的七尺长剑由于是刘邦取得天下后君权神授的最重要见证神器,汉朝对其珍视当然也不敢怠慢。根据《拾遗记》和《汉书·郊祀志》等史料文献记载,刘邦灭项羽、诛彭越、平英布、杀韩信后天下大定,“斩蛇剑”作为国之重器被吕后“藏于宝库之中”,而汉宣帝时期,刘邦的“斩蛇剑”更是与“随侯(珠)、剑宝、玉宝壁、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可见大汉王朝对开国神器的倚重,毕竟在讲求君权天授、神灵眷顾的古代,没有正统合理的神学解释,想稳坐江山根本就是一件难以成行的事情。

既然是开国重器,“斩蛇剑”到底有多长呢?按照刘邦“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自述,“斩蛇剑”的长度应该是三尺,秦朝一尺折合现今的23.1厘米,也就是69.3厘米,“斩蛇剑”的长度大概也就不会超过一米。在秦汉时期,按规定只有皇帝才能持“七尺长剑”,而身为泗水亭亭长的刘邦自然随身只能佩戴“三尺长剑”,那为何在后世史料中就连刘邦亲口承认的“三尺长剑”到了史家笔下却变成了“七尺长剑”了呢?这主要在于刘邦以微末亭长身份起家奋勇苦战,最后坐拥万里江山,后世史家为表彰弘扬刘邦的草根逆袭的传奇经历,遂刻意将斩白蛇的“三尺剑”幻化成了天子佩戴的“七尺宝剑”。

“斩蛇剑”名头既如此响亮,为何后世却再无人目睹其雄风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七尺长剑到底去了哪里呢?前面讲到过,刘邦创立大汉王朝后,“斩蛇剑”刚开始被吕后密封于宝库中,汉宣帝后来还单独在未央宫给“斩蛇剑”修建了供奉的神祠,“斩蛇剑”虽然作为汉王朝君权神授的见证,但它也不是一块摆放着的玩物,特别是在新皇登基大典或是皇帝出游,“斩蛇剑”会隆中请出示以众人,司马彪《后汉书·礼仪志》载,新帝即位,“中黄门掌兵以玉具、隋侯珠、斩蛇宝剑授太尉”,范晔也在《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说皇帝出行,有一名侍中“负传国玺、操斩蛇剑参乘”。

可见“斩蛇剑”在两汉是作为一件神级的重器不仅给予至高无上的的荣耀摆设,还会拿来充当某些重要典礼仪式,因此在汉朝,“斩蛇剑”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然而,汉朝灭亡后,“斩蛇剑”辗转流落于曹魏政权手中并妥善保管,后又为取代曹魏的司马氏所珍藏。在司马氏被封存七十多年后,“斩蛇剑”遭到了一场空前的劫难,《晋书·惠帝本纪》载,元康五年(295年)“冬十月,武库火,焚累代之宝”。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赤霄  剑谱  虚名  何用  大将军  
下一篇